亮点成果

亮点成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亮点成果 - 正文

文章速递|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杭州湾南翼早-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新石器文化演替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12-19浏览量: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卢靖、张海伟教授、程海教授等在地学领域著名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Early-Middl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ccession of Neolithic cultures in southern Hangzhou Bay

 

由于缺乏精确的高分辨率水文气候记录,作为新石器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的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杭州湾南翼,在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变化背景下的文化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江西省北部神农宫洞穴内的三支石笋(1),重建了长江下游全新世早期至中期的水文气候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文化演替的影响(2)

1. 石笋SN29SN31SN38剖面及年代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南部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上山文化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蓬勃发展,持续时间近1500年,并终结于9.2 ka事件和8.2 ka事件之间的干燥时期;跨湖桥文化是杭州湾南翼第一个展现出独特海洋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文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极端湿润事件,分别在距今8171 ± 31-7926 ± 47 yr B.P7291 ±60-7038 ± 55 yr B.P,第二次极端洪涝事件与跨湖桥文化的衰落时间一致,进一步支持了“洪水衰亡假说”;河姆渡文化的兴盛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而早期文化与晚期文化之间存在一次中断,可能与极端湿润气候导致的水患有关。河姆渡文化晚期旱涝灾害频发以及5.5 ka 极端降温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导致河姆渡文化最终衰落的重要气候因素(2)

2.杭州湾南翼新石器文化演替事件(详细解释请见正文)

本研究并不主张“气候决定论”,而是通过高分辨率的洞穴石笋记录重建水文气候变化历史,为杭州湾南部全新世早期和晚期新石器文化演替提供重要的气候变化背景。这为我们理解气候变化与文化演替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更加全面的视角。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144753, 4248820141972186)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Lu J, Zhang H, Zhang R, Cui J, Bao Y, Niu X, Cheng H., 2024. Early-Middl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ccession of Neolithic cultures in southern Hangzhou Bay.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12652.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4.1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