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厚植学科基础 聚焦前沿交叉 发挥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主力军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3     点击量:

前沿院立足“两个大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社会发展、科技竞争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引领基础研究、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 的作用,坚决扛起探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任。

跨界碰撞,学科交叉中心“拔节成长”

前沿科学技术学科交叉中心建设启动会

建机制,牵引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学校依托前沿院建设的前沿科学技术学科交叉中心,以“强交叉”“广交叉”与“深交叉”为目标,采用“1 + N”模式小切口试点中心建设,按照“3+X”模式布局学科交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打破以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的模式,通过凝练学科交叉领域科学问题,牵引培养方案改革,建立以解决交叉领域重大问题为目标、知识采集式学习为路径的跨学科培养方案。学生可以通过主干学科/交叉学科双学位授予(主干学科授予博士学位、交叉学科授予硕士学位)强化培养成效、激发交叉活力。

搭平台,构建无拘无束复合型人才培养环境。中心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院际双聘、人才飞地、校企联聘,为学科交叉中心“菜单式”配置师资队伍,目前已成立10个学科交叉人才创新团队。开放校内所有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招生通道,以学科互补和创新能力为依据,开展跨学科招生,同时与钱学森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动,建立“一对一”本硕衔接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重反馈,打造“候鸟”轮转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心引入国际化评价体系,通过实验室轮转、校际轮转、校企轮转,培养学生交叉思维、国际视野、实践能力。继续探索有利于学科交叉的教师考核评价、职称晋升制度体系,实施长周期考核模式,完善根据代表性业绩贡献的学科交叉教师职称晋升的小同行评价模式,探索自主用人选拔机制。

面向需求,前沿领域研究“多点开花”

前沿院博士生徐治志在《自然》发文

充分优化团队组建形式。围绕“国之大者”和国际学术前沿,通过基层学术组织重构,实现资源聚集,成立前沿能源、先进电子、医工交叉、基础科学四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以“科技创新团队+交叉研究中心+核心学科”为支点组建跨学科、跨团队“科研联盟”,形成促进新兴学科成长的肥沃土壤。今年9月,前沿院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治志等人成功研发出“既强且柔”的奇异金属,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这种可规模生产的金属合金有望对变形飞行器、超级机器人、人造器官等未来技术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其所在的研究中心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为更多师生提供学科合作交流平台,鼓励开展跨学科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支撑并引领前沿院交叉学科发展。

有力升级科研组织模式。受益于前沿院教师双聘、实验飞地、人才飞地等创新举措,鼓励教师与校内其他学院、国重实验室、附属医院等“跨界”融合,组建 “产学研用”全链条研究团队。前沿能源研究中心博士生乔易通过研究生“交叉培养”项目,在航天学院刘子顺教授团队指导下,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空间共轭紫精引入力学性能优异的离子凝胶中,成功合成光电响应、力学性能优异的水凝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Sci.上,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智能凝胶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研究。医工交叉博士后马文强与一附院深度合作,深入探索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及光动力抗癌疗法中的应用潜力,已成功构建了多种新型光敏剂分子骨架,目前正全力推进这些光敏剂分子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研究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支持。这样“极综合交叉”的发力在学院屡见不鲜,为交叉融合带来新的思想碰撞,产生新的创新契机,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大力拓展产教融合渠道。共建奥德生物智慧医疗研究院、长三角新能源产教融合研究院等,促进在医工融合、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产学研合作经费达6000万元。制定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校友导师工作方案,选聘校友导师作为研究生科研学习和就业创业的领航人,充分发挥校友在学院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校友的有机结合。搭建校外导师双选网站,集成先进师生互选智能系统,革新校外导师指导体系,实现师生间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匹配,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为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奠定基础。

多元形式,营造“后浪”奔涌良好氛围

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活动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实验室安全、搬迁创新港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优良作风、锻造过硬能力,设立“实验室党员先锋示范岗”,以教师为“领头雁”,持续深化“党建+实验室”活动,构建师生党员做示范、骨干党员当先锋、干部党员解难题“三级联创”机制。近三年来,前沿院培养了一批视野开阔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其中19人次获得省校优秀学位论文,11人获得学校研究生标兵,14人次获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7人次获得国际会议奖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13项。

实施学术繁荣计划。营造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系统工程为目标的科研氛围,以“前沿交叉科学论坛”“前沿讲坛”“前沿领航”等打破校内外各院系及研究院所之间壁垒,召开论坛4次,举办学术报告15次,组织青年师生对前瞻性、交叉性科学研究进行分享研讨,培育具有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交大特色的“前沿学科交叉共同体”。充分彰显高水平竞赛的育人作用,形成完善竞赛组织机制以及全流程竞赛支持体系,近三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1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金奖/一等奖6项;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一等奖/金奖9项。

注重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培育文化精品活动学院围绕“书香前沿、快乐前沿、健康前沿、创新前沿”四个维度开展系列学生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院文化氛围。在邀请名家讲座、举办学术论坛建设畅园宿舍阅读角等文化活动中,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深入研讨,激发其求知欲与创新思维;通过翰墨传薪、花艺绘梦等活动,增强学生凝聚力,为课余生活赋能增效,营造快乐学习氛围;邀请奥运冠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压力管理技巧,举办 “研途璀璨·勇攀高峰”向冠军冲刺、乒羽联赛、“篮”无止界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座谈,让行业领袖、知名校友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行业前沿动态和职业发展经验,为研究生综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和交流机遇,不断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未来,前沿院将继续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坚持在前沿交叉中创新、在科教融汇中成就、在开放共享中自主,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路径,不断提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关闭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地址:曲江校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西二楼

          创新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9号巨构

邮编:曲江校区——710054      创新港——712046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