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
能动学院培养方案-学术型
发布时间:2024-10-18 10:19:01 点击量: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目录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0827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0827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热质传递机理与控制、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预测原理及其应用、流体热物性及新型节能环保工质、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及应用、航天航空中的热流科学与技术等。

2.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能源动力系统节能与仿真、化石燃料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火电厂高效灵活安全运行、多相流动与传热、储能及多能互补系统设计及优化、能源材料及装备长期服役性能评价、固/液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碳减排与碳中和技术等。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主要包括多相流热化学及能质传递转化与化石能源高效洁净低碳利用理论和技术,多相流光热电物理及化学耦合与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大规模转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等。

4.动力机械及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方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结构强度振动与转子动力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先进冷却技术、发动机及先进动力研究、高效清洁燃烧研究、低碳零碳能源研究、新型动力循环、新能源动力研究、叶轮机械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能源工程与节能技术等。

5.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流体机械的流动理论与实验、大型透平压缩机的设计控制与应用技术 、流体工程中的复杂多相流动与学科交叉领域(油气开采、风沙动力学、流动仿生及医工交叉等)、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开发利用与储能技术、燃气轮机与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新技术等。

6.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由制冷与低温工程与压缩机工程组成,包括制冷与低温及热泵系统热物理过程、工作过程与可靠性、节能环保、压缩机及制冷节能技术、性能与可靠性、新能源领域压缩机及系统、氢能装备等。

7.能源环境工程(交叉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开展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能源开发与转化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能源材料的回收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碳排放与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节能降碳技术、环境污染物的能源化转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8.能源化工过程机械(交叉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绿色高效能源化工机械与设备能源化工安全及失效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碳捕集及利用关键装备技术氢能制-储-运-用关键装备技术太阳能光热及化学转化与利用微纳尺度传热传质过程强化两相流与非牛顿流体氢能开发与储运等。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全英文课程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

六、必修环节

注:非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免修社会实践、体美劳教育。同等学力博士可免修全部环节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热质传递机理与控制、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预测原理及其应用、流体热物性及新型节能环保工质、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及应用、航天航空中的热流科学与技术等。

2.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能源动力系统节能与仿真、化石燃料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火电厂高效灵活安全运行、多相流动与传热、储能及多能互补系统设计及优化、能源材料及装备长期服役性能评价、固/液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碳减排与碳中和技术等。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主要包括多相流热化学及能质传递转化与化石能源高效洁净低碳利用理论和技术,多相流光热电物理及化学耦合与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大规模转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等。

4.动力机械及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方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结构强度振动与转子动力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先进冷却技术、发动机及先进动力研究、高效清洁燃烧研究、低碳零碳能源研究、新型动力循环、新能源动力研究、叶轮机械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能源工程与节能技术等。

5.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流体机械的流动理论与实验、大型透平压缩机的设计控制与应用技术 、流体工程中的复杂多相流动与学科交叉领域(油气开采、风沙动力学、流动仿生及医工交叉等)、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开发利用与储能技术、燃气轮机与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新技术等。

6.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由制冷与低温工程与压缩机工程组成,包括制冷与低温及热泵系统热物理过程、工作过程与可靠性、节能环保、压缩机及制冷节能技术、性能与可靠性、新能源领域压缩机及系统、氢能装备等。

7.能源环境工程(交叉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开展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能源开发与转化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能源材料的回收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碳排放与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节能降碳技术、环境污染物的能源化转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8.能源化工过程机械(交叉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新能源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绿色高效能源化工机械与设备能源化工安全及失效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碳捕集及利用关键装备技术氢能制-储-运-用关键装备技术太阳能光热及化学转化与利用微纳尺度传热传质过程强化两相流与非牛顿流体氢能开发与储运等。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硕博贯通/直博研究生拟转为硕士培养,则无须修习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位课与课程总学分要求分别下调2学分,仍需完成本方案中其他课程模块的学分要求

六、必修环节

博士阶段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转硕后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博士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

学分。转为硕士培养后仅须完成学术活动(讲座)部分,通过后可获得对应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八、分流机制

硕博连读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核或审核的,按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最长年限为三学年。

直博生未通过博士中期考核或因其他原因需停止按博士培养而转回硕士培养的,需在半年之内完成硕士培养要求,申请硕士毕业和学位。

硕博贯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必须修完硕博贯通式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型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0827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核反应堆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反应堆物理分析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粒子输运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核工程计算软件研发、新概念核反应堆设计研究、核电厂燃料管理与实验技术研究、核燃料循环与嬗变研究等。

2.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反应堆热工水力CFD研究、超设计基准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核反应堆热工安全分析软件研究、先进核燃料性能分析及事故容错燃料技术研究、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基础实验研究核燃料服役性能及多物理场耦合研究等。

3.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先进燃料组件热工水力与性能分析研究、核安全准则研究、核电厂安全性能分析与事故规程研究、事故分析工具模型与算法研究、严重事故与概率安全分析评价研究

4.核反应堆动力学与控制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电厂虚拟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研究反应堆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控制方法研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研究、智能自主控制理论以及系统运行性能优化方法研究

5.核技术应用围绕核技术应用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辐射探测技术研究、加速器中子源研究、核辐射防护研究、辐射效应研究、辐射屏蔽材料研究、辐射成像技术、材料辐照损伤、核分析技术、中子测井技术、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核素吸附扩散与迁移、无损检测等

6.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交叉方向)围绕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燃料堆内性能行为与先进燃料材料研究、核材料辐照效应及表征研究、材料腐蚀与防护、乏燃料元素分离研究、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及放射性废物固化研究等。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

六、必修环节



注:非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免修社会实践、体美劳教育。同等学力博士可免修全部环节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0827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核反应堆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反应堆物理分析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粒子输运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核工程计算软件研发、新概念核反应堆设计研究、核电厂燃料管理与实验技术研究、核燃料循环与嬗变研究等。

2.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反应堆热工水力CFD研究、超设计基准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核反应堆热工安全分析软件研究、先进核燃料性能分析及事故容错燃料技术研究、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基础实验研究核燃料服役性能及多物理场耦合研究等。

3.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先进燃料组件热工水力与性能分析研究、核安全准则研究、核电厂安全性能分析与事故规程研究、事故分析工具模型与算法研究、严重事故与概率安全分析评价研究

4.核反应堆动力学与控制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属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电厂虚拟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研究反应堆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控制方法研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研究、智能自主控制理论以及系统运行性能优化方法研究

5.核技术应用围绕核技术应用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辐射探测技术研究、加速器中子源研究、核辐射防护研究、辐射效应研究、辐射屏蔽材料研究、辐射成像技术、材料辐照损伤、核分析技术、中子测井技术、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核素吸附扩散与迁移、无损检测等

6.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交叉方向)围绕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二级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及工程应用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包括:核燃料堆内性能行为与先进燃料材料研究、核材料辐照效应及表征研究、材料腐蚀与防护、乏燃料元素分离研究、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及放射性废物固化研究等。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硕博贯通/直博研究生拟转为硕士培养,则无须修习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位课与课程总学分要求分别下调2学分,仍需完成本方案中其他课程模块的学分要求

六、必修环节

博士阶段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转硕后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博士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

学分。转为硕士培养后仅须完成学术活动(讲座)部分,通过后可获得对应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八、分流机制

硕博连读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核或审核的,按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最长年限为三学年。

直博生未通过博士中期考核或因其他原因需停止按博士培养而转回硕士培养的,需在半年之内完成硕士培养要求,申请硕士毕业和学位。

硕博贯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必须修完硕博贯通式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型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核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大气污染的环境健康效应与防治本方向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物人体暴露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细胞毒理学、健康效应与危害机制、污染物化学转化过程与控制技术、大气灰霾成因与污染防治、大气臭氧污染与前体物治理,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及控制技术,功能纳米材料、非均相催化化学、污染物资源化化学、吸附吸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2.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本方向重点开展工业及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污水能源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处理用功能材料、高级氧化技术、水生态治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水质监测与分析、地下水污染防治,污染物毒理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3.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固体废物的高效预处理技术及装备、有机固废的能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危险废物解毒与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大宗工业废物的减量与资源化技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低碳排放技术、固废生物处理技术及装备、含能废物安全处理与能量回收、电子垃圾/退役电池的拆解及组分高价值回收等方面的研究。

4.能源环境工程(交叉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能源开发与转化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能源材料的回收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碳排放与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节能降碳技术、环境污染物的能源化转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

六、必修环节

注:非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免修社会实践、体美劳教育。同等学力博士可免修全部环节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学术型硕博贯通、直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满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术领军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爱国敬党,政治正确,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践行西迁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结构:适应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需要,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工程分析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4)职业胜任力能够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大气污染的环境健康效应与防治本方向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物人体暴露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细胞毒理学、健康效应与危害机制、污染物化学转化过程与控制技术、大气灰霾成因与污染防治、大气臭氧污染与前体物治理,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及控制技术,功能纳米材料、非均相催化化学、污染物资源化化学、吸附吸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2.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本方向重点开展工业及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污水能源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处理用功能材料、高级氧化技术、水生态治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水质监测与分析、地下水污染防治,污染物毒理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3.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固体废物的高效预处理技术及装备、有机固废的能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危险废物解毒与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大宗工业废物的减量与资源化技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低碳排放技术、固废生物处理技术及装备、含能废物安全处理与能量回收、电子垃圾/退役电池的拆解及组分高价值回收等方面的研究。

4.能源环境工程(交叉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能源开发与转化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能源材料的回收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碳排放与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节能降碳技术、环境污染物的能源化转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三、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可采用导师直接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的方式。根据论文工作需要,可聘任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副导师参与指导;对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可聘请外部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成立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副导师和联合指导教师由导师提名,开题报告前由系所审批,报学院备案。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与调研、科学研究、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中,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注: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动)必修课程,同时还必须修1门跨一级学科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硕博贯通/直博研究生拟转为硕士培养,则无须修习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位课与课程总学分要求分别下调2学分,仍需完成本方案中其他课程模块的学分要求

六、必修环节

博士阶段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转硕后必修环节要求如下: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的环节,具体参照各系所或指导教师的要求执行。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学院(系)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两个项目,博士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

学分。转为硕士培养后仅须完成学术活动(讲座)部分,通过后可获得对应学分。

3-1.学术活动(讲座)

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5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讲座 1 次。

3-2.国际化交流

博士研究生选择如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

①参加 CSC 项目;

②与国(境)外研究院 所联合培养;

③国(境)外短期出访、国际组织实习(三个月以上);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境内外国际会议均可,须由学科认定高水平会议名单),并做墙报展示或做口头报告;

⑤选修学院认可清单内的国外高校全英文在线课程(MOOC),并取得合格证;

⑥参加国际专业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应提交书面总结,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后认定学分。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三选一

4.1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提交学院审核。

4.2两助一辅

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完成后填写 “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审核

4.3学科竞赛

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西交研〔2018〕6号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西交研〔2013〕73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执行)

八、分流机制

硕博连读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核或审核的,按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最长年限为三学年。

直博生未通过博士中期考核或因其他原因需停止按博士培养而转回硕士培养的,需在半年之内完成硕士培养要求,申请硕士毕业和学位。

硕博贯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必须修完硕博贯通式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型硕士博士贯通式培养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上一条:能动学院培养方案-专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