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介绍:
1.项目特色
近年来,随着媒体曝光率的逐年增加,父母虐待儿童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2015年南京虐童案到近期抚顺6岁女童被虐事件,如何保障儿童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经过前期了解,陕西省泾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自身思想观念守旧、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有效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方法,暴力教育方式成为常见模式,儿童易受到监护人的谩骂、忽视、打骂等不同程度的暴力,致使儿童的身心成长受到伤害,严重者可能造成儿童发展性创伤障碍。
本项目的立论逻辑见图1,具体阐述如下:
儿童虐待的普遍存在及其恶劣影响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造成儿童虐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儿童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夫妻亲密关系暴力、父母精神障碍、父母教养方式等等。本项目基于家庭这一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为着手点,针对父母教养方式要素进行进一步探究。
教养方式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虐待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虐待风险之间相关性较低,是保护性因素;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虐待风险之间相关性较高,是风险性因素。城乡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父母倾向于采用鼓励、温和沟通等积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父母倾向于谩骂、体罚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我们推断,与城市父母相比,农村父母更容易采取消极的教养的方式,从而使儿童遭受虐待的风险更高。虽然国内相关实务经验较少,但国外已有的一些干预项目通过对父母积极教养能力的培养,能达到有效降低父母虐待儿童的风险,且干预效果显著,这为本项目开展干预提供了支持。
本项目拟采用非暴力沟通和正面管教作为提升父母积极教养方式的重点方法,原因如下:
a)沟通是日常互动的基本内容,也是积极教养能力的关键要素。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用爱和尊重的积极方式进行谈话和倾听,以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为四要素,避免言语上的指责、嘲讽、说教及任意打断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非暴力沟通所强调的情感温暖与积极教养方式所强调的爱与温暖相一致,适合作为改变教养方式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
b)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主张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尊重和鼓励,同时强调溺爱和纵容的消极影响。正面管教的方法有助于父母学会积极的教养态度和技巧。
c)于对西部农村地区家长教养方式的了解以及文献阅读。
综上所述,本公益项目将以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为项目基点,以陕西省泾阳县为项目实施地点,通过分析泾阳县农村父母打骂子女的现状,针对父母教养方式改变的需求,确定项目服务的目标并设计服务方案,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志愿者队伍,提升泾阳县农村父母的积极教养能力,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降低和预防虐待儿童现象的发生。
图1. 项目立论逻辑
2.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
(1)项目目的
本公益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农村地区父母教养方式,有效降低家庭中儿童虐待风险。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目标:
①了解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儿童虐待风险的相关性;
②制定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服务方案,并提供干预服务;
③以父母教养能力、儿童虐待风险为主要结果变量评估该项目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干预效果;
④提出公益项目在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减少儿童虐待风险的有效性,倡导对家庭和儿童支持的对策建议;
⑤形成一套可供参考和推广的服务方案,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2)实施计划
本公益项目包含5个主要内容,项目内容与方法见图2。具体阐述如下:
①项目理论指导:借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知识和研究理论,整理父母教养方式与虐待儿童行为相关的项目成果,整理父母教养方式干预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方法,再次基础上形成本公益项目的理论框架;
②需求调研:在项目开展地,通过问卷调查法、父母教养方式测量量表(EMBU)和儿童虐待测量量表(CTQ-SF)对该地区父母教养方式和虐待儿童的风险进行全面调查并分析问题与需求;
③根据问题和需求设计项目服务策略,并进行6-8次实务干预。项目实施划分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干预的前后测,评估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虐待的改善效果;
④为下一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做反思总结。提出公益项目通过介入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改善儿童虐待的对策和建议,优化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虐待的公益服务方案,形成一套可供参考和推广的服务方案,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3)项目产出及预期效果
预期该项目会达到以下效果:首先,农村父母在项目中学习到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和正面管教的技能,改善自己消极的教养方式,并形成积极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式;其次,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变,亲子关系得到改善,虐待儿童的风险降低;最后,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能够在项目中学习到公益知识,培养公益事业的热忱,增长公益的实践技能。
针对不同的群体,预计有不同的项目产出:首先,对于参与项目的服务群体(父母),将产出一套“教养能量包”,包括非暴力沟通的知识和技能讲义资料、视频课等;其次,针对于提供服务群体,项目将产出一支经过培训素质良好、热爱公益的志愿者队伍;最后,形成一套具有借鉴意义的项目方案。
图2. 项目内容与方法
3.科技性及未来前景
(1)科技性
首先,本项目响应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为造成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之一,家庭的保护作用正逐渐被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终止对儿童暴力六项战略”中的第一项就与支持父母和家庭有关。在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二次审议稿特别突出了家庭保护的作用,强调父母作为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该项目向父母提供教养方面的知识,能够给家庭提供支持,创造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健康环境。
其次,专业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本项目依托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运用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专业知识,使得项目开展的服务具有科学性、专业性。
最后,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并重。一方面,依托社会工作的干预理论和技巧,能够使父母教养干预项目具备科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将理论转化成实践,在问题情境中解决社会问题,预防和化解儿童虐待的风险;最后,将项目开展的服务进行科学评估,其意义在于提供更高质量的公益服务。
(2)未来前景
在国家和社会逐渐重视儿童保护的大背景下,本项目将聚焦于家庭环境的建设,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此外,经过科学评估、总结提炼后可以形成一套具有参考性的公益项目方案,不断得到优化的项目服务能够持续推进,也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推广。
所获奖励:
贺佳贝:策划实施四川农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与先进个人、成都市锦基金第六届“金拇指”公益大赛优胜奖;
策划实施“老树新芽”公益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校级银奖、“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
策划“为老工坊”项目,指导低年级同系学生开展实践,挖掘农村社区老年人手艺,推行农村积极养老模式;获得2018-2019年度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公益项目。
李艺:陕西抗击疫情线上专业服务支持体系志愿者荣誉证书,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优秀实习生称号;
马嘉琪:陕西抗击疫情线上专业服务支持体系志愿者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