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新闻中心

公益传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公益传承 > 正文

【公益传承】李欢:公益在我行,公益更在我心

发布时间:2021-06-24

为传承和弘扬唐仲英先生慈善捐赠的精神事迹,秉承唐仲英基金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宗旨,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发起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奖者系列采访专题。让我们一起回顾获奖学生感受及在校学习生活的心路历程,体味他们对唐仲英先生精神事迹的感悟与传承。

李欢,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电类944班学习委员,获2019-2020年唐仲英德育奖学金,2019年校级优秀学生,担任仲英书院社委会部长。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如爱心献血站、血车进校园、书包守卫者等,学期内公益时长达105小时。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奖者系列专题4】——西安交通大学电类944李欢

小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

谈及对“公益”二字的理解,李欢谈到,“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简称,公益之公,乃是公民全体利益的结合,比如整洁的环境,和谐的社会秩序等,这些都是惠及每一个公民的。这个词早在1887年就已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不求回报地为人民奉献。

在李欢看来,公益可以是大手一挥成立慈善基金会,也可以是尊老爱幼、植树造林,任何对社会公众有福祉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公益。公益事业有大有小,大则“兼济天下”,譬如唐仲英先生建立了唐仲英基金会,积极开展对教育及其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资助工作,对美国和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则“独善其身”,个人参加志愿活动,为慈善事业捐款奉献点滴爱心。

李欢讲到,公益事业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种呼唤公民无私助人精神的事业。互助、无私乃是人性中最为高尚的一部分。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人们心中的“大我精神”已泯然不复,“各人自扫门前雪,岂管他人瓦上霜”却成为常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让“爱”薪火相传

大学暑假期间,李欢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定点扶贫县的调研工作,她将此行称其为“独善其身”的公益。在调研中,李欢和爷爷奶奶谈心,了解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了解残疾儿童教育现状,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受教育问题;协助爱心超市进行售货等等。李欢说,正是在那里,自己体会到了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快乐,这也是公益给她最深的感受。

李欢表示,唐仲英先生设立基金会的初衷是想要通过各种公益活动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把爱的火种传播,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慈善活动,让点滴爱心成就美好,让“爱”薪火相传。而自己作为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获得者、受益人,更应当牢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这十六字精神。在日后的生活中,将积极参与唐仲英爱心社的志愿活动,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自己也将毫不犹豫的将这笔奖学金捐给更需要的人。

李欢也向同学们发起号召,公益奉献绝非局限于日常的社团活动,更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身体力行之后,才能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公益奉献的意义更在于点滴积累、常年坚持,让其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形成良性循环,为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

自1998年起,唐仲英基金会先后在中国22所高校和吴江地区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至今已奖励近万名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优秀大学生。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德育”命名的奖学金。德育奖学金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给予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获奖学生组成爱心社团,吸引更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与,共同开展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动。德育奖学金以慈善推动慈善,旨在增强青年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责任感,并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投身公益,助人为乐,回馈社会。自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以来,已累计奖励资助学子达2200余人次。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