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流行‘内卷’一词,我认为‘内卷’的最高境界是要找到自己的路。无论你平时干什么、有多忙,只要能找到自己想走的那条路,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开心和有意义的。”李光亚如是说。
近日学校2020-2021学年十大优秀本科生标兵揭晓,李光亚成功入选。她是来自管理学院、钱学森书院越杰81班的大四学生,连续三年德育成绩位列专业第一,综合排名位列前二,在大二就已修满培养方案全部学分,大学前两年18门课程满绩,39门90分+,获首届“越杰计划”国内最高额单项奖学金42万元。
遇交大校园,知学无止境
初与交大结缘,李光亚便被学校的“越杰计划”吸引。“高考后进行院校选择时,交大学长作为校园大使给我们推荐了这个项目,我也和负责招生的老师做了沟通,觉得这个项目特别好,资源也特别好,所以我就来到了交大。”
进入大学后,李光亚发现大学比起高中更为开放和自由,种类丰富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同时需要更多的自学能力和自驱力去完成各类任务,老师相对来说起到更多的是引导作用,如果在某些方面想深入了解,则需要自主钻研、自主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李光亚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她经常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汲取他人的智慧,为进击的人生补充燃料和动力。“我希望通过多‘输入’,提升自己的‘输出’能力,参与更多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很好地平衡学习与娱乐生活的节奏。她对自己大学不同阶段的任务做了一个优先级的分配,“比如大一的时候,重点会更放在学习打基础上,为以后的学习减轻负担;大二的时候就会开拓其他方面能力,参加实习、排练出演的音乐剧等;大三的时候就是专攻交换项目、实习锻炼。”
相较于电子游戏等娱乐带来的短暂快乐,李光亚更喜欢能感受到自己有所成长、提升的活动,“这样的快乐更持久”。她认为大学在休闲娱乐方面为学子提供了很多选择: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与名师大家、优秀朋辈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参加很多文娱活动、国际交流等。
成长路上皆是风景,每一次取得的小小成功是肯定,受到的一点点挫折也是鼓舞。“我很感谢在我前进路上舍友的帮助,融洽和睦的宿舍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都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览异国风情,寻心之所向
步入大学之前,李光亚从未有过出国的计划,但随着对学校“越杰计划”的了解,进行国际化的学习逐渐列入了她的计划。
大一时,李光亚参加了牛津大学暑期学校项目。当时她漫游英国,去了很多地方,欣赏了很多风景人文,体验了很多带有当地特色的活动,对于刚上大学不久的她是一个打开眼界的机会。一边游览一边学习,期间她获得了该项目的最高等Distinction综合成绩。
在大三全年,李光亚受全额资助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修读沃顿商学院和文理学院11门课程。受疫情影响,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年本科课程和相关活动都改为线上形式进行,但这并不能阻挡李光亚的求知欲,结课时她的课程成绩均获得90分+。“我希望自己能够多学一点、多体验一下,所以当时在国内把自己的生物钟进行了12小时的跨度调整——下午6点起床,早上10点睡觉。我坚持了大概有半年多,期间选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课,参加了很多活动。”李光亚说道,“大三时我比较着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英语能力,所以我会参与很多活动。在学校定期找language partner练习英语,经常听讲座,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和讨论。”
提及两次国际交流经历,李光亚表示自己收获颇丰,“最明显就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在学期交流前和交流后我分别考了托福,我的英语成绩进步飞速。”更重要的是,国外学习的经历改变了李光亚对未来选择的规划。“当时我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很多教授、助教聊天,很多助教都是沃顿商学院MBA的学生,之前在业界工作了很多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李光亚说,“当时一个助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她来考MBA的时候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创业公司。我从她的简历中可以看到,在这之前她是一名资深的分析师,而在成为分析师之前,她还在美国陆军当了十年兵。而想不到的是她本科时候学的是各种语言,还获得过足球队的冠军。”李光亚意识到,在她周围诸如此类有丰富经历的人还有很多,这对她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五彩斑斓的生活,为梦想勇敢的追逐,“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成为李光亚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国内外商科培养体系,李光亚认识到仅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很难发现管理和商业的问题,做出的成果可能也比较浅薄,只有深入业界才能更好地拓展思维。因此对于未来发展,她准备读研后先进入业界,从事咨询或者相关行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去读博。李光亚说:“现在亲眼见识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可能性存在,对我的职业规划直接产生了一个颠覆性的转变,完全走上了另一条路。”
传承西迁精神,感悟人间温暖
在课余时间,李光亚还排练和参演了《西迁西迁》音乐剧,拥有声乐特长的她,在舞台上释放着别样的青春。她在剧中饰演了一位西迁教授的夫人,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李光亚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设想人物经历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我当时设想了在那样的情景下,角色人物离开上海的心情。”阅读了大量西迁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李光亚在揣摩人物内心想法时,渐渐理解了他们的选择,也被他们的情怀所感染。
李光亚回忆道,“最初是在大一选了金晨老师的声乐课,之后就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后来金晨老师有了创作音乐剧的想法,就把一些同学召集起来,共同商讨,一起创作。”音乐剧的创作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仅仅是剧本就需要进行长时间打磨,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唱段对同学要求比较高,中间还经历了反复修改,第一版就做了一整年。但整个音乐剧的创作过程,成为了李光亚珍贵的回忆,“音乐剧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每一段的动作都融入了同学的设计想法,我们集思广益,形成了最终的作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剧中的角色,李光亚等音乐剧参与者还共同录制了一出广播剧,邀请西迁老教授进行旁白。在与老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李光亚感受到了老教授身上学者的风范和强烈的人格魅力。“在竞选优秀学生标兵时,我还引用了老教授的一句话——我当时不是什么厉害的人,只是个刚毕业的学生,我并没有做什么突出的贡献,只是奋斗而已。”
奋斗的西迁故事被李光亚熟知和上演,而西迁精神也正被无数的青年传递着。在实习期间,李光亚曾整理了20余万字的医务工作者一手访谈资料,在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需求,医院在科室设置、医疗器械方面的痛点等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中国特色管理案例。
越杰计划简介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越杰计划”全称“越杰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创新型的、独具特色的、极具竞争力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与创新;是全国首创的“校友+”公益教育实践新模式。“越杰计划”,培养卓“越”人才,孕育“杰”出校友。目前,“越杰计划”共有4个班,近140人,配备学业导师31人,校友导师近30人,班主任9人(含5名校友),专职辅导员1人。“越杰班”学生普遍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表达和交流,特长明显,多人在学生会、社团组织当中担任重要职务,领导力初显;文体活动活跃,全面发展,屡在各类舞台上展现风采,获得突破。
内容来源:交大新闻网
内容编辑: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