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新闻中心

捐赠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捐赠故事 > 正文

【捐赠故事】革命先辈、交大化学教授杨棣:一生敬业奉献、为教育事业燃烧爱与激情

发布时间:2022-07-22

他,是为祖国自主研发炸药却在实验中发生意外被炸去右臂、右眼失明、左手只留下两根手指的革命先辈;他,是辛勤耕耘、敬业奉献、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化学教授。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离休教师杨棣。

杨棣,原名熊光迪,江西南昌人,1920年11月出生。1941-1947年在浙江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大学的外围组织,后留校担任助教;1947年,接受党组织指示,进入天津海关工作,以掩护物资送往根据地;1948-1954年先后在冀东解放区参加革命,在唐山工作委员会、唐山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发电厂、教育局等单位工作,1951年在唐山发电厂入党;1954年调入北京电力学校担任教务主任;1956年初调西安动力学院任教;1956年9月调入西安交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等职。

杨棣先生的一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在浙大留校时,党需要他去天津海关掩护物资送往根据地,他毫不犹豫就去了;解放前夕,党组织让去解放区,他又二话不说去了解放区;党要研究高爆炸药,他义无反顾地担起了重任,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经过多名同志输血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党需要他支援西北,他又立马来到西安。

在交大化学学院“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杨棣先生曾回忆:“我的手是1950年被炸掉的,当时在解放区参加革命。我这条命是共产党给的,我不能因为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要继续全心全意投入革命工作。”虽然老人讲起这段经历轻描淡写,但他的话却令大家既震惊又感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人生变故后依旧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仍满心想着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是生长在血液中的,这种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

杨棣先生是祖国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模范与标杆,而在交大校园里,他也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敬业奉献的慈祥教授。杨棣先生在西安交通大学任职期间长期教授《有机化学》课程,一直辛勤耕耘,奉献在三尺讲台,还默默资助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

杨棣先生的学生曹瑞军教授,曾在杨棣先生百岁寿禧庆祝仪式上为大家讲述先生年轻时的教学事迹:先生在试验时,不幸身负重伤,造成右臂从肘部截肢,左手只有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半截手指,但是在课堂上仍然坚持用手夹着粉笔为同学们板书讲授了《有机化学》课程,并将每一章知识都刻制蜡板,印刷重点、难点、纲要框架等内容,化学81班30多个同学人手一份,这让同学们至今记忆犹新、感动至深。

退休后,他仍然心系化学学科发展,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长期义务指导学院研究生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帮助年轻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校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生一直想捐资设立一个基金项目,继续资助并鼓励学生多走到国家建设的一线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他曾多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提出“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希望学生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为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多创新、更大贡献。

根据杨棣先生生前遗愿,2022年6月,其家人向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设立“杨棣发展基金”,奖励化学学院和生命学院品学兼优、锲而不舍、大胆创新、勇于进取,特别是在实验方法上有所创新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慈颜已逝,风木同悲。但杨棣先生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身影、一生敬业奉献以德树人的高尚品质却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杨棣发展基金”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学习先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奖掖后进的精神,为国家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陕ICP备06008037号

电  话 :029-82661921 传真:029-82668262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政编码: 710049

技术支持与维护: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