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物质需求,共产主义信仰真是在每个党员心中扎根了!”西安交通大学传播学系党支部书记张立站在延安新闻纪念馆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里如是说。
在7月8日至9日共赴革命圣地延安两天的践行“两学一做”考察活动中,与她同行的传播学系党支部其他八位党员同样感慨万千。这次传播学系党支部把“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做合格党员” 为主题的第一站选择在延安新闻纪念馆,收获颇丰。
延安新闻纪念馆是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馆的外形是上下三层的窑洞形,寓意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延安新闻纪念馆就坐落于清凉山下,记录了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艰难历程与取得的瞩目成就。作为传播学系的教师,在大量珍贵历史图片、文献、图表及窑洞、泥塑人物场景再现中,回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艰苦历程,反观内心,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新闻教学、实践中不忘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初心,不忘红色新闻传播的方向。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陈毅将军曾赋诗如此称赞。清凉山是红色中国新闻出版事业诞生的摇篮。馆内于四个展厅依次陈列五个单元: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延安时期的新华通讯社、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的党报与报人、人民广电事业在这里起步。当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考察当天,传播学党支部就与延安新闻纪念馆达成初步协议,要在这里建立新闻学教育教学基地,适时组织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延安精神教育。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教授对党员们说,“这里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各位老师可从自身现状出发,思考如何提高自我业务能力。”
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之延安时期的新华通讯社
随后,传播学系党支部分别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史馆和习近平总书记旧居。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南泥湾水稻田中的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激发着支部成员学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要为学科发展做贡献。
南泥湾水田中的“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在梁家河村史馆前合影
在两天的实地考察中,支部成员总结着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发展现状与问题,对之后的发展、提升方向进行了热烈探讨,大家表示要结合学院发展的实际,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习和发展延安精神,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合格党员。
讨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