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陕西新闻联播】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向西而歌 奉献终生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8-02-06 09:59:00 作者: 点击: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62年前,6000多名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斗志昂扬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他们用热血和青春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成为交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迁校时任高等数学教研室助教马知恩:“这个地方还可以组织的更好一点,你刚才求它的值,定义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但是非常麻烦,因此,我们要另外找途径来解决计算问题。”

正在给青年教师指导的这位老人叫马知恩,他是1956年随校从上海西迁而来。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他仍然“退而不休”,担任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任。回忆起当年交通大学西迁时的场景,老人依旧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迁校时任高等数学教研室助教马知恩:“我过来(西安)的时候只有21岁,很年轻。对我们来讲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对我们那些老教授不一样,他们在上海生活很长时间,条件很好,有妻儿老小,他们舍弃了这些东西,响应国家的号召,真是无私奉献,胸怀大局到西安来。”

在马知恩教授的记忆中,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急需大量人才。西迁后,交大开学的第一年就招收了2300多名学生,但当时他所在的高等数学教研室只有五名数学主讲教师,而高等数学又是一年级学生的主课。面对师资严重短缺的困难,许多教学工作都是当时像他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负责。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迁校时任高等数学教研室助教马知恩:“当时的教学工作量是非常重的,一个助教要辅导4个小班,每个小班每个礼拜要上4节习题课,就是上16节习题课,(作业)本子要全部改,而且要全部听课,很多老师都是晚上(工作)搞到半夜。”

交通大学以重基础著称,虽然迁校分散了师资力量。但是对上大课的教师要求仍然极为严格。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迁校时任高等数学教研室助教马知恩:“我记得我已经上大课了,还要在教研室试讲,对我一点一点点评,那个地方还应该怎么改进,要求很严格。教师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把这个教学质量搞好,大家是奔着这个目标来奋斗的。”

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促使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快速成长,也正是当时西迁教授们的无私付出、奉献和牺牲,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今,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都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仍是他们不变的家国情怀。

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迁校时任高等数学教研室助教马知恩:“我们要继承好,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迁校时任交大物理教研室助教胡奈赛:“爱国、奋斗,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时代。”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迁校时任工程物理系教师朱继洲:“我们现在感到很安慰的就是,我们在西安为国家贡献了一所著名的高水平的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迁校时任电机系教师潘季:“发扬我们爱国的情怀,发扬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把西安交大办好,培养更好的人才。”

文字:记者 蔡英 王英淇
编辑:星 火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