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科技日报】科技创新港:创新驱动“引擎” 全球科教高地-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7-02-23 08:22: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2月23日《科技日报》整版聚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驱动‘引擎’全球科教高地”为题,展示创新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出发点;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为题,围绕创新港建设理念专访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以“国家的需要就是创新港的使命”为题,展示创新港科技创新大平台。

 

智慧学镇 科学园区 创新基地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驱动“引擎” 全球科教高地

 

创新港鸟瞰图

创新,创新,创新驱动撬动西部发展。

向西,向西,扬帆启航点亮“一带一路”。

满怀创新驱动服务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念,自2015年秋天,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正式启动以来,西安交大在教育部、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下,开拓创新,汇聚奔涌前行的力量,已全面完成前期规划部署,正蓄势待发在这个春天谱写出最壮美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样板”

创新港是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西部大开发布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 “大举措”;是陕西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实现追赶超越快速发展的“新典范”;是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样板”;是西安交大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在“双一流”征程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模式”。

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5000余亩,形如展翅腾飞的雄鹰,洋溢着腾飞的希望和勃勃生机。创新港预计总投资逾200亿元,将在2020年建成“生态良好、环境宜居、开放包容、青春激扬”,集“校区、园区、社区”为一体的绿色智慧学镇。以创新港为核心引擎,依托西安交大等著名高校,西咸新区沿西安地铁5号线,串联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打造大西安“科创带”,成为“一带一路”的创新高地。

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视察,对家乡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陕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2015年10月8日,在刘延东副总理的见证下,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合作共建创新港,全力支持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校区联建,开拓创新建设创新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交大人始终将大学的发展置身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协同多方资源和力量,全心投入到创新港建设中,因为她承载着交大人在中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面对21世纪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西安交大加速改革创新,重塑未来大学新形态,打通大学与社会共通共融的渠道,以支撑国家的未来发展,适应乃至引领未来社会的进步。将创新港建设成为创建一流大学、培育高端创新人才、搭建科技转化平台的有效载体,是西安交大在当前形势下探索21世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实践,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交大样板”。

科技协同创新西部高地的“陕西典范”

目前,创新港正以“交大速度”开启各项目“同步启动、全面建设”模式,使之成为一个人才集聚的高地,一项深化改革的亮点,一道大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风景,一张自主创新的名片,成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陕西典范”。

创新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谋篇布局,以“创新”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目标,以“协调”勇挑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以“绿色”建设大学“智慧学镇”示范,以“开放”构建全球科教高地,以“共享”打造服务陕西引擎。创新港建设将有力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西部、特别是陕西省的落地。

为发挥大学在创新驱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源头创新”作用,创新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的核心使命,聚焦原始科技创新供给源头,激发科学研究基础原始创新,汇集大批高层次人才,誓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始创新。创新港将为人才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这对原始创新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一个科技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创新港就是要解决产学研合作“两张皮”的问题,解决自主原始创新难的问题。

创新港建设分为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其中,科研教育板块将设立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和超过100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发展习总书记多次提出的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研究园区,持续地为陕西省和国家重点行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5年7月1日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在创新港建设过程中,西安交大非常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开创了教育部与陕西省“省部共建”,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校区联建”,校、区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平台运营”,这种新模式力求把创新港建设成为一个探索科教改革和技术创新的试验区,发挥省部共建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学术特区”,创新办学模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创新港内的高教基地,围绕国家和陕西战略需求,面向科技成果应用需求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拓展技术创新途径,搭建创新成果合作转移的平台;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创造产学研用互促互动、创新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

创新港通过科技体制创新改革,实施“校、院、所”组织模式改革,进一步夯实基层科研组织建设,变“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形成保障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和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一批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成果,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骨干企业,为国家在装备制造、能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成为陕西科技资源统筹的示范区。

国家区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智慧引擎”

正如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所说,创新港立足于陕西,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而是要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来引领整个中国西部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建成后的创新港将以全球一流的人才,世界知名的科学研究园区,形成西部人才培养和集聚的新高地,注定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届时,创新港将聚集至少2万研究生和留学生,汇聚至少3万来自全球不同国别的青年学者和高端人才,吸引至少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创新港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工程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形成国际化的产业创新基地。

创新港将以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形成面向中国和全球未来发展的高端智库,使创新港成为一个无论从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关注产业发展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才华的创新大平台。创新港同时也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据估每年将引进或新设立企业300多家,五年后每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产生经济效益1000亿元以上。

西安交大作为中国西部创新的“排头兵”,将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征程中,切实发挥自身教育科技优势,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建设好创新港,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和引领社会创新驱动发展,让创新港成为推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智慧引擎”,这不仅是“交大梦”,也是“陕西梦”,更是“中国梦”。

附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2/23/content_362862.htm?div=-1

 

 

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

——专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2014年6月16日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校长王树国等在西咸新区实地考察选址

有一种速度叫“创新港速度”,有一种效应叫“创新港效应”。创新港建设不仅得到教育部和陕西省的大力支持,更赢得国际同行、龙头企业等的高度关注与青睐。本报近日专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触摸创新港跳动的创新脉搏,感受创新港国际化的魅力,观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西安交大缘何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命名为“港”寓意何在?

王树国:创新港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的国家级项目,是西安交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西安交大将大学与社会有机融合,发挥大学引领作用的积极探索。创新港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腾挪扩张。港是开放的,它具有“吞吐”的能力。“吞”即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国际高端技术,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吐”则是发挥创新港自主创新能力,将优质的创新成果与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向社会。我们尝试将大学深度融入社会,建立一个“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全新形态,它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理念的,并与社会交流互动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它既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器;既着眼于世界科技前沿,又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创新港如何体现创新?

王树国:创新港是创新驱动的大平台。它深度融入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科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变。通过统筹科技资源,组建政府、高校、企业创新联盟。构建“产学研投金”体系,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市场化,打造一个创新驱动的平台。依托多学科人才、科研优势与陕西省产业优势,我们选定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作为主攻方向,要利用创新港平台抢占现代科技制高点,增强国家博弈主动权。我们在创新港布局的23个研究院,全部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下中国主导产业的需求来设立,通过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产生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在创新港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建的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创客空间等,像美国硅谷一样激发原始创新不断开花结果。

记者:创新港的人才培养与传统高校有何不同?

王树国:大学的根本任务依然是人才培养。创新港将是一个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大学要夯实学生迈入社会前的基础知识,没有这样的基础知识就不足以支撑学生未来的创新发展,但是仅有知识还不够,还要把社会实践和创新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机制中。创新港将集成台湾新竹工研院定向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的经验,汲取美国硅谷自由创新的经验,打造出培养高端人才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将较早地进入到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模式中感悟社会,从而能在走出校园后很快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可以预见,以创新港为依托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必将在人才培养上机制上发生巨大的变化。

记者:创新港如何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引擎作用?

王树国:我认为21世纪的大学形态要发生某些变化,才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这将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创新港对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意义,就是在建设“双一流”中,彻底解决大学与社会脱节的问题,重构大学的办学体系。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供给方,必须在国家发展的大棋盘上去谋划自身的发展。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大学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以建设创新港为引擎,带动中国大学探索21世纪大学新模式,让大学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提供供给侧服务,进而引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附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2/23/content_362870.htm?div=-1

 

“国家的需要就是创新港的使命”

——汇聚科技平台 迸发创新能量

2015年7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自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想法问世以来,西安交大的门槛更加“炙手可热”了。对于很多投资者和合作者而言,致力于汇聚顶尖科研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港,无疑将是跻身世界级科技园区的一匹黑马。

瞄准国家战略 承载国家使命

作为科技创新的“蓄水池”,创新港一开始就将目标瞄准国家战略,积极筹划、争取重大基地和重大项目,勇于担当承载国家使命的科技先锋之重任。

2016年初,创新港迎来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地——西安交大和国家质检总局、陕西省质监局三方携手共建的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同年11月,“一带一路”质量高端论坛隆重开幕,《西安质量宣言》向全球发布,“一带一路”产业质量共生链由创新港向全球延伸。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讲话精神,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复,同意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院址落户创新港,这是国家在西部建设集能源技术、能源装备、能源战略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的重要部署。

即将落户创新港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是工信部落实《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15个国家创新中心之一,目前其建设方案已顺利通过论证。此外,创新港孵化的超精密计量标准传递及研发、Z箍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都已列入相关培育项目。

夯实学科基础 辐射区域经济

按照学科优势和发展属性,西安交大将创新港划为基础、工程、医学、人文社科四大学科板块,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23个研究院和一批研究中心。其中,全球健康研究院、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等已陆续成立,全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至2020年前,西安交大12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将全部搬迁到创新港,形成科技创新集群,打造科技平台新高地。

在建设创新港的进程中,西安交大与陕西省紧密合作,为科技强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懈努力。一方面,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创新港建设,一次性批复29个陕西省科研基地落户创新港,包括18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覆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学科。另一方面,创新港积极与陕西12个地市合作,建设辐射西部的“创新码头”,实现人才、信息、资本等市场要素的穿梭流动。与榆林、延安、商洛等地市共建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所等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引领国际合作 打造全球高地

在创新港的建设过程中,西安交大特别强调加强与一流大学、世界500强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质性合作,通过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开放合作,打造世界级的科研高地。

目前,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大学加盟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总部入驻创新港;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建立的“热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建立的“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创新研究院、牛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与国际知名高校共建机构落户创新港;雀巢、安利、3M、LG等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向创新港伸出橄榄枝,校企共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顶级科学研究,建设产业创新基地。

在未来,通过科研创新及转化平台的逐步搭建、科研产业化的带动和引领,创新港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将渐次凸显。保守估计,建成之后的创新港年转化成果将在百项以上,带动就业逾万个,实现相关产值500亿以上,一个世界级的科学研究高地屹立于祖国西部,成为科技进步的驱动力、“一带一路”的创新源、西部发展的新引擎!

附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2/23/content_362875.htm?div=-1

作者:科技日报陕西记者站
编辑:力 行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