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中国教育报】西安交大:讲95后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6-05-19 11:13: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西安交大思政课成为近日中央主要媒体报道的热词。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刊发深度报道,介绍了西安交大思政课改革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效。5月19日,《中国教育报》4版头条又以“教学风格更趋丰富多样,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感和针对性,西安交通大学——讲95后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为题作报道。现全文转载如下:

每次思政课,西安交通大学软件专业学生易凯都会抢占第一排座位,他说:“老师水平高,课讲得生动透彻,最吸引我的是传授给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这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西安交大,大刀阔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工程正全面推行,无论是教师、内容、方式,还是考核都实现新的突破,赢得95后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书记校长上讲台

“一个人的成长快慢,与其是否善于归纳、梳理、总结、分析息息相关,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坚实基础,那就是理论思维的建设。”近日,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走上讲台,提纲挈领、征引并举,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第二天,校长王树国也走进学生们中间,他带来的思政课主题是“追寻正确的人生价值,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两个小时的课程轻松幽默、深入浅出,20余次掌声和笑声足以证明学生们对这节课的肯定与喜爱。

书记、校长走上思政课讲台,每位校领导每学期都有“必听思政课”的任务。对于思政课的建设改革,西安交大高度重视。2015年11月,西安交大与陕西省委宣传部签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建设体系便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站在西安交大思政课三尺讲台上的,除了56位专职思政课教师外,还有80余名辅导员、8名校外教师、40多位特聘教授。开放的师资建设一方面充实了思政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使得课程教学风格更趋丰富多样,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感和针对性,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思政课就在生活里

“在很多学校,作为‘供给侧’的老师提供的精神产品——思政课没有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基于这个思考,从教近30年的老思政教师周延云,不断在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尝试“供给侧改革”。

“‘马原’课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你期盼的‘马原’课应该怎么上?”新学期第一节课,周延云进行了详细调研,课程主题“神马原来是这样的”,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课、制作“萌萌哒”的演示文稿,注重将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与哲学问题相结合,周延云温情、亲和的形象冲击着学生们心中抽象、枯燥的‘马原’课印象。“亲切的老师、活力的课堂、接地气的思政课”成为学生们的一致评价。

“在信息爆炸时代,多元文化交流交汇交锋,给思政课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内容建设中一方面引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课程的学术性、引领性。另一方面引入学生关心的问题,让课程更青春、更接地气。”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燕连福说。

犀利观点“论”出来

“如今给学生上思政课,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考验。”电气专业少年班思政课主讲教师樊晓燕说,现今学生的观念与思维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单向灌输式思政教学容易激起逆反心理,而面对网络信息的“轰炸”,学生们往往表现出“从众迷茫”,失去辨别力。“理越辩越明,讨论课就是提供一个充分表达、深度参与的平台”。

讨论课已经成为西安交大思政课的必要环节,每学期用足够的学时来讨论专门议题,而视频、情景剧等更具表现力的讨论课展现方式更受95后学生欢迎。“我们也许不会形成‘决议’,当谁也不能说服谁,就把争议的焦点展现给同学们一起讨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庞宇航计划拍一段“纪录片”,展现学习小组的讨论过程。

“课本只是指南,我们需要更多上网查文献、看资料,才能丰富、支撑自己的观点。”信息(41)班学生于方舟说。课本渐居“幕后”,除了教师们讲课不再照本宣科,用专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内容更深入、形式更活泼的因素外,也因为考核内容不再仅限课本中的知识点,讨论、大作业等体现独立思考和参与程度的开放式内容占到总成绩的50%。

“思政教育的重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思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思考,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才是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这正是西安交大思政课教师的理念与追求。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5/19/content_456270.htm?div=-1

作者:通讯员 程洪莉 刘昱含 记者 冯丽
编辑:星 火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