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中国科学报】交大师生:跑步去延安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10-16 09:17:12 作者:韩琨 点击:

编者按:西交跑者俱乐部作为交大跑步爱好者社团,今年暑假组织部分成员跑步去延安,实地感受、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践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的意义与内涵。10月16日,中国科学报第8版校园版以“跑步到延安”为题报道了西交跑者俱乐部部分师生从西安跑步至延安的活动。中国科学报报道如下:

短短六天半,从西安到延安,从西交大校园到革命圣地宝塔山,西安交大的一群师生在过去的这个夏天里,挑战自我,跑完了比六个马拉松全程还多的行程。

 

跑步去延安 

 

说起马拉松长跑,许多人的心情都是恐惧多于兴奋,毕竟,对于没有受过体育训练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自我的磨炼。那么,再试想一下,如果让你每天都跑马拉松,跑上一周呢?

今年夏天,12名西安交大的师生做到了。他们用了六天半的时间,从西安交大校内的腾飞塔出发,一路跑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宝塔山。共计379公里的跋涉,被他们视为挑战自我的追梦之旅。

缘起:一部纪录片的启发

2013年4月成立,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西安交大跑者俱乐部这个社团却可以称得上发展迅速、阵容强大。跑者俱乐部的主要组织者、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帅告诉记者,该社团经常组织一些校内外的跑步活动,与同样爱好运动的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校内操场上,时常可见他们的身影。

“从宽泛概念上说,加入我们跑步群的人都是跑者俱乐部的成员。前任校长郑南宁院士还是我们的荣誉会员呢。”王帅笑道。而这一次跑步去延安活动的最初创意,也是几位跑者俱乐部的成员们想到的。

“我们是受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启发。”王帅说。该片记录了2011年林义杰、白斌两人的长跑之旅。历时150天、途经6个国家、总行程10000公里,他们以徒步奔跑的方式,从伊斯坦布尔出发,至西安结束,跑完了整条丝绸之路。

跑者俱乐部的韩龙飞与王帅几人商量:“我们也可以来一次类似的挑战性长跑啊。”大家的想法一拍即合,又经过讨论慢慢成形。随后,这一创意得到了跑者俱乐部指导老师董方剑的赞许,也得到了学校团委的支持,并将之作为社会实践项目立项。最终,才有了今年夏天的这次跑步朝圣之旅——跑步去延安。

紧接着便是紧锣密鼓的宣传、人员招募、体能训练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也当仁不让地由跑者俱乐部的几位核心成员负责。

由于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暑期,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却由于实习、科研等其他假期安排无法参加,最终收到了100多份申请。而出于活动的特殊性,组织者对报名对象必须进行严格的考察——跑量与积极性。前者保证了申请者的体能达到活动要求,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则体现出申请者的意志力等主观感受。

“由于时间紧张,人员的招募、筛选和训练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直到出发的前三天,最终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才确定下来。”王帅说。

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本硕博”团队:本科生卢新亮、卢孟康、景涛涛、朱锦涛、朱大磊、王桓、李文涛、江伟伟、赵洋,硕士生韩龙飞,博士生王帅,加上随队老师董方剑,共计12人。

历程:饱尝艰辛的一周

7月31日,46公里,到达西安市高陵县。

8月1日,53公里,到达铜川市耀州区。

8月2日,70公里,到达铜川市宜君县。

8月3日,55公里,到达延安市洛川县。

8月4日,67公里,到达延安市富县。

8月5日,53公里,到达延安市甘泉县。

8月6日,最后35公里,中午12点,到达延安宝塔山。

 

8月6日,暴雨中的最后35公里

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人们很难理解上面几行数字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汗水和艰苦。尽管7月上旬,董方剑已经带领韩龙飞和卢孟康把既定路线勘探了一番,适当作出调整,然而,真正跑起来的路上还是充满了挑战与变数。

所幸,王帅他们在长途奔跑的同时,仍不忘每天写几笔日记。这些宝贵的记载,保留了大家当时最原汁原味的心情和感动。

跑步第一天,景涛涛记下了队伍的第一个意想不到——暴晒的天气对行进速度的影响。

“跑到临近十一点时,太阳已经暴晒而地表温度非常高。队伍决定寻找地方扎营休息,此时已经完成了22公里的路程,比预想的行程计划要少很多。”尽管考虑到大家的身体状况,队伍到了下午四点才继续出发,但仍然有人出现中暑迹象。不过,就整体而言,景涛涛的观察是“队员们都异常兴奋”。

时间一天天过去,队员们的体力也在慢慢消耗,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旧伤发作。尽管遇上塌方、大雨等突发状况,在队医以及后勤成员的支持和陪伴下,大家还在坚持。

江伟伟写道:“行程第六天,抵达甘泉,55公里,离宝塔山只有35公里了。今天的艰难该是最大的一天了吧,透支的身体,塌方的路段,阴冷的天气,无一不在考验着我们团队。”这些突发状况不仅考验着团队的应变和协作能力,更磨炼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在身体疲累的同时,他们必须更坚韧。

8月5日,甘泉夜雨。按既定计划,第二天要抵达宝塔山,糟糕的是,沿途又是大雨作伴。

“当登上山顶,看到等在那里的延安大学的学生,以及宝塔山,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轻松起来。”景涛涛观察入微,快乐的心情与大家的身体状况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大家都冷得直打哆嗦。

感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洗礼

“没想到这些‘90后’的大学生这么棒。”董方剑直呼,同学们的表现“超出预期”。

在董方剑看来,这次活动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实践。“同学们身体力行,才是回归了社会实践的本质。”

据悉,西安交大历来就有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近年来在学校“让体育精神回归人才培养”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又发展了马拉松、赛艇、龙舟、自行车、轮滑等多项体育运动。但是,类似“跑步去延安”这样长距离的长跑活动,学校还是第一次组织。西安交大团委副书记高彦谈到,学校考虑最多的首先是安全问题,因此在随队医疗、物资保障、社会联系等环节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在其他方面,则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性,“最终的跑步路线也是同学自己设计的”。

而在学生眼中,除了挑战自我和团队相处之外,这一路所遇也让他们感慨良多。

途中酷暑难耐,扎起帐篷又闷热无比,地表温度达到44℃。王帅回忆道:“附近老乡送来几个西瓜,清甜解暑。还有一些中小学为我们提供午休的场地,这些都让我们特别感动。”

韩龙飞还记得,在洛川会议遗址门口,大家还遇见了从北京骑摩托车去延安的队伍。这是一群当年在延安插队的知青,追随当年八路军的脚步,他们要重走长征路。“我们很佩服他们,大家一起合照留念,临别还互赠了礼物。”

“舞动双脚,撼动心灵,从繁华到神圣。跑步去延安,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长距离马拉松,更是一次青年人学习践行延安精神的创新之旅。”采访中,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表达了校方对活动意义的充分肯定。

“让跑步融入生活,让延安精神融入血液。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此项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勇于挑战,超越自我,强身健体,坚定信念,不忘革命精神,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延安大学的同学们会合后,“跑步去延安”活动的全体成员共同宣誓,这些话是他们这一路走来,最想要抒发的领悟和寄语。

中国科学报》 (2014-10-16 第8版 校园)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1530

(在人民网举办的“201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选”活动中,西交跑者俱乐部已入围网络投票阶段,欢迎浏览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132027/389541/389542/index.html为西交跑者俱乐部(序号285)投票。)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