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陕西日报】西安交大医学部及第二附属医院 在抗战烽火中重生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8-10 16:12:26 作者:二附院 买秋霞 刘 铨 点击:

编者按】8月7日,《陕西日报》科教新闻版刊发了“西安交大医学部及第二附属医院 在抗战烽火中重生——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 也是西安交大二附院迁院重建78周年”的专题文章。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第二附属医院是由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在抗战烽火中西迁陕西发展而来。它保存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医学教育火种,汇同陕甘医学,奠定了西北地区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科学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同时开始实施对中国进行文化和精神上的征服。7月29日,天津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失陷,北平(现北京)同时沦陷。地处天津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在日军重炮、飞机、骑兵轰炸纵火下毁为一片废墟。随后不到一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和文学院分别成为日军的警备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北洋工学院也被日军驻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许多学校都成了日军驻扎的兵营和毁灭骚扰的目标,许多珍贵图书、仪器和校舍被破坏、损毁或劫掠。一些抗日的爱国师生成了日军监视和抓捕的对象,风雨如晦,人心惶惶。

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保护和抢救中国教育机构、文化精英和中华文化之根基,也已迫在眉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等102位文化教育界名人联合发表《日本破坏我国教育机关之事实声明》所称:“北自北平,南至广州,东起上海,西迄江西,我国教育机关被日方破坏者,大学、专门学校二十三处,诚所谓,中国三十年建设不足,而日本一日毁之有余也。”声明揭露日军破坏中国教育机关的罪行和动机,就是要从教育文化的根本上灭亡中国,提出了“教育为民族之本”的口号,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一些高校迁往内地办学。

国民政府也开始将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布局,随即召开了有文化教育界人士,包括以毛泽东名义参会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参加的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商讨研究。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宣布“政府为使抗战时期优良师资不致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致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国家需要起见,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临时大学若干所”。9月10日,教育部发出第16696号令,正式宣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中央研究院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以“收容北方学生,并建立西北教育良好基础。”要求迅速赴当地选址,尽快组织师生撤出平津地区前往新校址开课,当月西安临时大学在西安开始组建。9月8日,应教育部之请,中英庚款委员会决定拨款50万元作为两所临时大学开办费。10月11日,教育部颁发第17728号《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训令:西安临时大学不设校长,以教育部部长为主席,八名委员组成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常委会代行校长职务,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蒸、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教育部特派员陈剑翛4人为常务委员,商决学校重大事宜。临时大学设立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个学院,23个系。10月18日,由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建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

由于日军占据平津,汉奸组织猖獗,又值暑假,当时教育部发出的撤退命令只能以电报和信函形式在平津各校中秘密传达,并将成立两个临时大学的消息登载报纸上,以广众听。闻知消息,大批的爱国师生纷纷向西安和长沙转移。北平大学医学院未能及时收到撤退西安的命令。当教育部成立西安临时大学的消息传来后,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吴祥凤即召集留在医学院的教授在自己家中开会,传达教育部训令,商讨西迁办学事宜。吴祥风、王同观、王晨、蹇先器、颜守民等教授当场签名,表示要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为日伪服务,愿去西安办学,并在石驸马大街其家门前合影留念。

由于华北到内地陆路交通被日寇封锁断绝,这些内迁院校的爱国师生大部分冒着被日军搜捕的危险,先进入天津英、法租界,然后搭乘英国客轮经大沽入渤海,抵达山东的龙口或青岛上岸,再换车前往西安。由于大批教师学生涌向西安,3所高校先后到达西安的学生1553人,教师159人。无法集中容纳办学,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分三处安置师生,西安临时大学校本部设在西大街城隍庙后街4号,为第一院,包括含国文系、历史系、外语系、家政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及工学院6系为第二院,在城西南与东北大学(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同处;医学院与法商学院3个系、农学院3个系、教育系、生物系、地理学系等租赁西安北大街通济坊宅院和楼房做为教室,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第三院,教师自找民房分散居住在全市。北平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吴祥凤、徐佐夏、林幾、毛鸿志、颜守民、李漪、刘新民、郭可大、徐幼慧、厉僪华、翟之英、贾淑荣、周美珠、周粹南、聂玉坤、徐政、高维新等部分爱国教授、讲师、医师、护士主任、护士长及护士助产士先后辗转到达西安,吴祥凤教授被任命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院长。北平、天津沦陷时,学生正值暑假,大部分返回故乡,家在外地的少数学生接到了已转移大后方的西安临时大学复课报到的通知,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收到通知。这些收到西安临时大学发来的复学通知学生或绕道上海、南京、长沙或绕道贵阳、成都,再越巴山秦岭,历时数月,几经艰辛,先后到达西安和汉中。

1938年3月16日,在日军猛烈轰炸西安的威胁下,西安临时大学奉令迁移汉中,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师生分队先乘火车到达宝鸡后,然后按计划分队沿川陕公路徒步翻越秦岭,跋涉250多公里,4月4日抵达汉中,分城固、沔县、南郑3县6个地方分别安置。4月3日,根据行政院《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决定由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1939年8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西北联大为国立西北大学,将原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医学院各自独立设置,分别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

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与日本帝国主义毁灭还是保存中华教育文化的大对决中,遭受日军摧残的中国近百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了史无前例向内地迁徙的大潮,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曲折、坚韧不折的再建战时高等教育奋斗新历程。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由此中断了在北平的发展,大义西迁,烽火涅槃,首开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奠定了西北现代医学科学之基础,化身为西北现代医学翘楚,先后更名为西北医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成就为今日的西安交大医学部及其第一、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