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中国质量报】张迈曾:质量创新是西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9-09 16:20:47 作者: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质量的重要性,发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动员令。

一、走质量创新之路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不仅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同时以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区域为代表更是承载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军工国防工业的半壁江山。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普遍超过全国平均增速,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增加,西部在全国的地位越发突出,后发优势越发明显。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从质量角度分析,区域内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多、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弱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体现在西部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水平的落后上。没有西部的复兴,就没有全国的复兴。实现西部的复兴,绝不能因循东部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充分发挥西部的后发优势,把握“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实质,就是走质量创新之路。质量创新首先依靠的是技术创新,要发挥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支持企业攻关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催生新业态,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其次靠的是管理创新,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手段,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此外还要依靠人才创新,努力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水平的质量工作专业技术队伍。总之,要努力在西部地区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人才创新,为推动西部经济从低端向中高端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使质量创新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质量创新不仅是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应该成为西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的质量建设要重视发挥高校的力量,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产学研质量创新能力。

目前,在质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下大气力去研究解决:一是在质量管理技术方面。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快速融合,催生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创新模式的革命,形成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技术。制造业正在由传统的规模化、集权化,走向分散化和网络化。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将形成一个跨地区、跨国界、融合不同地域文化与习俗的多企业联盟和产业共生链及质量生态圈,如何保证这个质量生态圈的平衡,保持产业共生链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活力,是现代质量管理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由于产品质量是一个由多因素耦合而成的复杂过程,现代质量管理、控制技术已经从过去狭义的产品质量控制过程,拓展为一个广义的多维质量控制过程;从控制产品的制造质量延伸到控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从聚焦单一的产品质量性能指标,转变到关注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和资源要素的配置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已成为度量社会经济质量的关键指标。二是在市场质量监管方面。由于现代市场形态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产品技术的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产品种类的多样性,质量信息的不平衡与海量性,致使传统的质量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于质量理论的创新和技术创新,依赖于整个社会质量控制技术的进步。三是在质量人才培养教育方面。我国的质量学科建设相对落后,2012年才正式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目录,质量人才的培养多是以后天的继续教育为主,在此条件下培训机构的能力水平、企业的培训投入都对质量人员素质的提升造成了较大影响,存在高端质量人才缺乏,基本质量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西部表现尤为突出。

应对以上的问题,国内有实力的高校与质量管理部门的合作正方兴未艾,其间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一方面,研究在新技术革命和时代需求下的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新市场环境下的质量监管理论、法治体系结构,已成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中国质量问题内在规律,给出科学解释,特别是提出治理中国质量的方法和对策,不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同时也越来越引起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与参与。另一方面,高校云集了工程科学、管理科学等质量相关学科,为质量研究提供了高层次的专家队伍。特别是近年来,“协同创新”已经成为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此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高校完全可以在质量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西安交大要成为推动质量创新的生力军。西安交通大学是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自1896年创办以来,学校即以“兴学强国”为己任,西迁60年来,扎根西部沃土,服务西部经济,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及机械制造系统工程、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和金属材料强度、动力工程多相流、电力设备电气绝缘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在质量技术及管理领域也积累了坚实基础,其“863/CIMS质量系统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质量保证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在质量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成果斐然。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发挥大学的学科带动、创新驱动、智库支撑、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优势,与政府、大型企业建立了以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力的研发中心,解决了相关行业诸多关键性问题;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前沿,相继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机构,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凭借全面的学科门类、深厚的学术积淀,学校完全有能力结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承担起为西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质量领军人才和承担起质量研究的重任。

质检总局、陕西省质监局和西安交通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其发展目标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面向全球,立足西部,服务国家,成为国家质量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中心,成为国家质量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院将聚焦高端装备、能源动力、电力电气、航空航天、化工装备等西部核心优势产业,聚焦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基础领域,面向《中国制造2025》开展质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质量咨询诊断与社会服务、质量人才培养与培训等工作。研究院将坚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以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发展引擎,打造“丝绸之路质量学术带”,实现质量科学研究、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集成创新、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家赋予西安交大的光荣任务。交大人一定珍惜机遇,不遗余力,全身心做好研究院建设的各项工作,借助于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质检总局的领导与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为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质量报 2015年9月9日 3版 质检论坛)

文章链接: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5-09/09/content_43810.htm?div=-1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