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陕西日报】王树国:陕西要站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潮头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11-10 09:05:12 作者:本报记者 张梅 通讯员 郝亚楠 点击:

【编者按】11月10日,《陕西日报》科教新闻版刊发了关于西安交大机器人联盟的深度报道:“陕西要站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潮头”以及“机器人时代来临,陕西该如何突破?”。文章通过对王树国校长和梅雪松教授的专访,着重介绍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陕西机器人产业的市场情况以及陕西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位和使命。文章特别提到,机器人联盟将人才、科学研发优势,以及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充分糅合在一起,使机器人产业能真正成为推动陕西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引擎和动力。现将两篇文章转载如下:

 

 陕西要站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潮头

——访陕西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以先进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机器人产业,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影响全球制造业战略格局。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陕西也立项了有关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研究课题,并成立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产业?在这场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大潮中,陕西该如何前行?为此,我们采访了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王树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我国首个机器人“863”计划项目的负责人,并在国内率先提出智能机器人理念,为我国智能机器人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机器人技术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王树国看来,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人类社会将不断走向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并不是有胳膊有腿,物化的才叫机器人。它是无所不在的智能化产品。”王树国认为,在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不断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机器人的内涵也大大延伸,从工业生产到社会服务再到个人应用,机器人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智能化产品的典型代表。同时,机器人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在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不仅只是为了解脱工人劳动,或者代替人进行一些特殊作业,必然会出现协同作业的系统机器人,打破传统生产线批量化的生产模式。

“例如,将来可能出现汽车制造行业的智能装配系统机器人:在一条生产线上,不同机器人集体作业,生产出不同型号、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各式汽车。”

这些特点使得机器人技术在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机器人技术将改变现有的社会生产方式”

机器人技术的特点使得它不仅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还将深刻改变现有的社会生产方式。

王树国解释,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原来那种大规模生产作业方式将逐渐淡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将不断增长。“可能我们以后很难看到标志着规模生产的大工厂、大烟囱,或许一个产品就出自某个提供创意设计的工作室。那时,全球都是一个大工厂,共享信息,交叉合作,协调发展。”

这是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王树国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能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推出新的创新和改革,虽然表面上看是离散化的,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集纳全球资源的组合方式,也是工业技术上升一个新台阶的标志。

没有创新将很难适应21世纪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在这场工业革命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关键是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我们是站在潮头还是潮尾跟别人跑。”

“既要沉下来做好基础研发,又要积极开拓市场”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在机器人制造的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有着雄厚的实力。同时,陕西又拥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因此,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上,既有技术基础又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在经济结构转型、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发展机器人产业,陕西该如何定位?

作为智能机器人方面的专家,王树国对世界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了如指掌。他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化明显不足。同时,在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元器件上和国外也有明显差距。

从市场的角度讲,有独立性机器人和依附性机器人两种形态。两者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所谓独立性机器人就是不依附任何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可以独立开辟一个市场。比如,手机、吸尘器、电视等,只要生产出来,能说服人去买,就会独立形成一个产业。“独立性产品很大程度上发展空间比较大,比较活跃,是可能很快就兴起和灭亡的一个产业。”

依附性机器人是为某一个行业服务的,它的兴衰依附于这个行业。例如,汽车生产线上用的点焊、弧焊等机器人,是为生产汽车服务的。如果汽车行业不景气,这个机器人水平再高也没有市场。“依附性产业往往瞄准工业基础,周期很长,但它是所有产业都赖以生存的基础。”

王树国认为,陕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陕西应该发挥原有的产业长项,瞄准未来智能装备所需的基础元器件,深耕细作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也要鼓励创新,稳稳抓住市场需求,开发新的产业。“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往前走,做好系统集成工作,发展产业市场,另一方面还要静下心来,攻克影响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陕西要在中国制造未来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相关企业需要好好研究‘中国制造2025’和机器人技术,理清思路,眼光放长远。这是转型升级中不可回避的阵痛,做好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眼光短浅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产业联盟的使命就是推动陕西站在新技术的潮头”

在“中国制造2025”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陕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陕西省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不仅仅是做几个机器人的问题,而是要落实中央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结构转型的思路,让我们陕西省的产业多熟悉和了解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便于我们及时加以调整,迎接新的工业革命大潮。”

因此,机器人联盟首先要起到一个宣传员的作用,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的技术所长和对前沿技术的把握,让更多人了解未来的发展走势。同时,帮助企业尽快完成从工业自动化到信息化智能化的变革。

“当然,产业联盟自身也要创新,通过创新不断产生更多新的技术和产业。”王树国介绍,联盟将发起举办的机器人创意大赛,就是为了获取更多满足社会技术需求的灵感,从而创造更多新的产业。

“我们就是从这三个角度把人才、科学研发优势,以及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充分糅合在一起,使机器人产业能真正成为推动陕西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最后,这位机器人专家满怀信心地表示:21世纪机器人的最大诱惑就在于,她从一个特别神秘的面纱之下,很快深入到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人身边,我们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革。 

文章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110/html/page_12_content_000.htm

 

 

机器人时代来临,陕西该如何突破?

——陕西以联盟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2015年,被认为是机器人元年,机器人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创新创业”氛围的日渐浓厚,越来越多企业和创客都加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大潮。 
    在新一轮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竞争中,省科技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组建了陕西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省内31家相关企业和11家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行业前景广阔 

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报告,将先进机器人列入12项技术之中。先进机器人被认为和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一起,将显著地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过程。 
    机器人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是替代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产品,附属于生产过程或者其他机械,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围绕着高效、高可靠、高精度,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代表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趋势;服务机器人更多是要与人打交道,智能化要求更高,并要赋予其能够自主探索的功能。因此,4维时空的自主感知、自主运动、自主决策以及和人之间的协作交互等科技都代表了服务机器人的方向。 
    据统计,国际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中国机器人网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全球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4,800台,占全球16.9%,成为规模最大的市场。据陕西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梅雪松教授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未来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将处于国家政策红利、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人口红利减弱、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叠加期。 
    同样,服务机器人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目前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已突破300万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增长的潜能巨大。 

做实基础做大市场 

陕西是全国三大制造业基地之一,在机器人制造的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实力。 
    梅雪松教授介绍,机器人是一门综合技术,包含了构成机器人整体的零部件、实现机器人感知的视觉触觉,实现机器人运动的驱动器、控制器以及针对对象具体应用的工艺软件技术等多方面技术。陕西高校和研究所云集,在航空、医疗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陕西又是制造和军工大省,在机器人减速器制造、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着深厚基础。与此同时,陕西在机床、汽车、飞机、采矿以及医疗等行业也具有巨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虽然我省拥有产业基础、研究和市场优势,却没有跻身机器人强省行列。梅雪松教授把此归结为产学研脱节,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要素融合:“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尚处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不足,应用水平落后,研究与应用脱节,没有形成机器人产学研规模化模式,特别是我省缺乏机器人技术、市场、融资等方面的交流平台,在技术、资金和创新产业等方面的融合度明显落后于人,没有将我省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和机器人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 
    因此,发展机器人产业就是要加强产学研协作,做厚基础,做大市场。“机器人是高科技产物,有很多非常深奥的科学和技术在里面,牵涉的学科非常广泛,产业链也很长,一个机器人产品的成熟过程非常不容易,需要政府长时间持续大力度研发投入。同时,企业也要积极走到大学里了解新的机器人技术,把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尽快推向市场,形成研究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梅雪松教授建议。 
    他还呼吁:中国企业应该给本土自主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一个机会,容忍本土产品的成熟过程,逐步完善中国机器人产业链。

推动机器人产业在陕蓬勃发展 

近日,让这位秘书长感到欣慰的是,在联盟成立才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多家企业,主动申请加入到联盟。之前,有不少企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曾婉拒联盟的邀请。 
    梅雪松教授把这归功联盟从筹备到成立以来,为发展我省机器人产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成立陕西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同时,围绕陕西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和产业布局,我省还开展了多项助推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的新举措:西安交通大学集中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组建了首家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重点面向工业机器人二次开发应用、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核心部件和前沿技术开展研究攻关;西安交通大学牵头建立了陕西省智能机器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创新、应用、人才、交流提供服务;此外,科技厅面向全省机器人产学研联合单位积极出台了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围绕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工业应用,整体功能与关键技术,传统优势与技术短板进行立项研究,2015年以及2016年有关机器人技术的统筹研究项目已经立项完成,2年共投入20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支持机器人技术科研立项。 
    今年12月,全国首届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将由省科技厅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届时,企业、科研人员、学生以及大众都将参与到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竞技中,为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文章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110/html/page_12_content_001.htm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