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法制日报】2014中国特色外交: 新定位新理念新挑战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1-21 20:04:54 作者:法学院 王鹏 点击:

1月20日,《法制日报》环球法制版刊发西安交大法学院王鹏的文章“2014中国特色外交: 新定位新理念新挑战”,现全文转载如下:

2014中国特色外交

新定位 新理念 新挑战

 

2014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生水起,外交部部长王毅刊登署名文章如是说。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的丰收之年。本版特推出“中国外交智慧”系列,组织专家学者盘点过去一年来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俄关系、中拉关系、中非关系等方面展现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化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

对中国外交政策观察者而言,2014年是充满惊喜的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频频发起以西方标准来衡量也相当规范的外交战略。无论是对外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风生水起提出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路线图,还是在国内进行外事工作的总体顶层设计,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在中国对外政策方面措施频频、新意不断,初步展现中国“奋发有为”的大国面貌。

新定位

不同于中国以往对外政策的最独特之处或许在于,习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似乎正在形成系统性的、具有自洽内核的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中国试图提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新型外交理念和合作范式。从目前实践来看,中国力图践行结伴但不结盟的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确立不同于美国盟友式的伙伴关系,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目前已经与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用外交部长的话说,“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的丰收之年”,着实不虚。

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具有现实紧迫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战略关键期,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密切、互动日益频繁。于内,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新常态,国内治理体系面临升级;于外,中国处在由“韬光养晦”的区域性大国成长为“有所作为”的全球性大国的转型期。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的提出是对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系统顶层设计和全面战略部署,有利于明确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建立新时期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平衡中国梦的国内与国际维度,追求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具有政策外溢性。随着全球权力结构的变迁和全球公域问题的凸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无力回应地区安全、经济善治、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国际议题,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和战略性转型。随着美国实力的下降和对外政策的僵化,美国无力提供有效解决诸多国际问题的政策方案和制度设计。与此相反,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中国晚近主导的涉及中澳、中韩、亚太与欧亚大陆的全方位、多层次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为全球制度化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开拓了国际合作与治理的中国路径。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国际合作新样态,促进更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全球治理新秩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自信,助力国际法治和全球善治。

新理念

中国目前体现出的特色外交理念,以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核心,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和周边外交理念,呈现出以大国关系为支撑、以周边外交为重点的战略布局。

就大国外交理念而言,中国至少提出四种有侧重、合作化、不结盟的大国关系战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强调管控冲突、良性竞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深化合作;中欧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侧重积极合作;中国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务实合作,力图有所作为。大国外交关系搭建了中国外交整体布局的骨架,是中国深度参与、积极建构新型国际治理体系的核心变量。中国与不同大国建立有所侧重、相互尊重、积极合作的大国关系不仅避免了传统大国崛起过程中的破坏性权力转移,还为新时期全球治理改善注入了新的制度活力。

就周边外交理念而言,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推进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通过互通互联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中国版本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促进区域发展与合作为核心任务,追求包容性、可持续的开放地区主义,完全摒弃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的美国版本的区域结盟战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强化各国在地区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复合相互依赖,拓宽国际新型合作关系的共同利益基础。

言及创新,不得不提中国晚近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尝试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新形式,中国在欧美权力和制度的低洼地带巧妙地实验国际治理制度的供给新模式,实现避免直接制度竞争的蓝海战略,开拓中国大国转型的战略试验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已满一年,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工作也渐入实质,亚太自贸区建设路线图的提出更是在与美国TPP的制度竞争中“扳回一城”。互通互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启动和自贸区谈判进程的提速将有助于促进双边和区域合作安排的相互包容和相互促进,整合碎片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形成联通欧亚、贯穿亚非、横跨太平洋的战略延伸区。

新挑战

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总体上回应了全球治理转型和全球权力转移时期“中国想要什么”的世界追问,体现了中国转变角色定位、积极回应全球治理需求的政策主动性,着实体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气象。尽管明确了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核心任务和指导原则,但中国特色外交新理念仍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能否全面回应和支撑国际治理的所有政策需求?这是过去一直且现在仍然困扰着中国外交政策观察者的一个问题:中国能否提供一个有效且具体的国际合作新范式。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固然具有理论上的自洽性和政策实践上的指导性,但其过于理想,无法回应核心利益直接冲突情形下国际关系的建构问题。换言之,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具有适用上的局限性,无法指导在直接利益冲突或缺乏共同利益情形下的中国外交实践。囿于历史经验和角色定位,中国仍然秉持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原则。在新形势和新定位下,如何将固有外交政策原则与中国全球性负责任大国的新角色相协调将考验中国领导人的智慧。

其次,中国如何促进中美双方认同、落实新型大国关系、管控冲突、实现良性合作?针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对外仍保持观望态度,中美双方仍处在各说各话的战略试探期。如何进一步细化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核并建立机制化的协调机制以切实管控冲突将是中美关系的重中之重。

再次,如何深化和细化中国梦的国际维度,实现中国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我们有必要细化中国梦的国际维度,提高中国政策的国际认同度,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章链接: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50120/Articel10002GN.htm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