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西安日报持续刊发西安交大“大师风采”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4-17 15:25:20 作者:西安日报记者 张潇 点击:

编者按:4月10日起,西安日报推出“大师风采”专栏,首期即刊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卢秉恒教授的专访;4月17日,又专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数学学院徐宗本教授。党委宣传部携手西安日报“大师风采”专栏将持续推出西安交大两院院士、教学名师、社科名家等人物,形成“大师风采”系列报道,献礼双甲子校庆。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

    做一流学问 创顶尖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国内倡导开拓了快速成形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近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 
 
 
    在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有一台神奇的机器,能快速制造出任意形状的复杂零件而不使用任何刀具,这是一台光固化型激光快速成型机。在它的背后,倾注着卢秉恒院士的无数心血,是他数年来执着敬业、果敢迎接挑战的明证。

追求的是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兄姐弟三人,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把我们拉扯大,培养教育成人。”卢秉恒出生于1945年,求学的环境很艰辛,但他说:“不管如何艰难,我一心想着掌握知识。我追求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独立思考的习惯。”

今天的年轻人虽然学习条件很优越,但一些年轻人缺乏理想,青年学生沉溺游戏。卢院士感慨地说:“目前的教育方式缺少实践,学生不了解学习的知识有何用处,教学缺乏互动,学生由学习的主角变成了被强迫灌输的对象。游戏往往成了逃避现实生活矛盾的庇护所与麻醉剂。有志有为青年,应该做到自制、自知!”

不能做温室中的草莓族

“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迫切需要成为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创新,不但需要理论素养,更需要工程实践能力与坚持的韧性。”卢秉恒教授以其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上的杰出成就和对促进工业生产的突出贡献,被评为2001年蒋氏科技成就奖的获奖者。而鲜有人知的是,激光快速成型机的背后,是卢秉恒面对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的执着与坚守。

“我主要得益于曾经有十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我做过5年车工,这奠定了我坚实的实践能力,锻炼了我面对挫败不回头的毅力。为了加快改进激光快速成型机,我自己设计,自己开机床加工。”卢院士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90后初入职场,很多人说他们是“草莓族”,对此,卢院士说:“每个人都能成功,关键在实践与坚持。我们可以是有追求的草根族,不能做温室中的草莓族。”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做一流学问,创顶尖技术”,这是卢秉恒创建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座右铭;而他自己的座右铭则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说起这个,卢院士笑了,他说:“这一座右铭,是我在大学读书时,看到一本《马克思传》,其中有马克思很欣赏的诗人但丁的一句话。”

卢院士对年轻人有着很多的关爱与期许,他说:“人生中,有许多选择,可以听取家人、朋友乃至敌对的意见,但最后的抉择是要自己作出的。往往需要走自己路的勇气,通过无悔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两院院士——最珍贵的科技资源

陕西是人才大省,两院院士是最珍贵的科技资源。我省共有各类科技人才120万人,两院院士62人,位居全国前列。

在陕两院院士多数在西安,他们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涵盖了航空、航天、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诸多重点学科领域。其中,两院院士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发动机推进技术、微电子等多个重点学科,为我国国防装备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农业研究领域的两院院士,致力于本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利、农业生态等的研究,不断推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工业领域的两院院士,在新材料、机械制造等方面引领科学研究,推进我省工业发展和技术革新。在社会发展领域,两院院士对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

附原文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5-04/10/content_360171.htm#thumb

 

数学家徐宗本的“不走寻常路”——

坐31年冷板凳 才等到丰收期

 “Big data research must be different!(大数据研究一定要有所突破)”这是不久以前,徐宗本院士在“大数据前沿研究”会议上对学子和研究人员的期望,对于自己的学生和后辈,他总是能帮就帮,他常说:“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支撑起学生的发展。” 

 

 

  “学习和坚持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 

1955年,徐宗本出生在商洛市柞水县的大山中,“我就住在山沟沟里,交通特别不便,我们的困难程度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我为什么奋斗?道理很简单,就是抗争命运,就希望从沟里走出,看看外面的世界。”11岁的他花了2天时间从汤峪口出秦岭,他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汽车和电灯,看得越多,我就越不甘于平庸,而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努力。” 

由于家境贫寒,徐宗本4岁就开始干农活了,他说:“小时候做农活背着担子,累到了极限,除了坚持还是坚持。就是一个‘熬’字,这对我一辈子坚忍性格的形成都太有用了,所以学习坚持对我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希望今天的父母不要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走捷径,教育子女一定要有‘不经风雨难成大器’的心态。” 

  “人在一生中不要老走寻常路” 

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科学家,必须独自在求索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并甘于坐冷板凳,徐宗本曾经坐过31年的“冷板凳”,才等到了自己的“丰收期”,被评选为科学院院士、得到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我很清楚自己,我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大树可乘凉,我的学科也不是优势学科,我小时候没见过机器,没有工科背景,能选的就是理科,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学问。” 

在这31年,除去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校图书馆度过。甚至有一个除夕他计算得忘记了时间,直到听到四周的鞭炮声,才意识到了过年。 

“什么才是我的路?这是任何人任何阶段都要回答的问题,我最忧虑的是年轻人的急功近利,浮躁心态太重,我还是希望他们能把‘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人在一生中间不要老走寻常路,别人觉得做基础学科看不到成果,你就踏实奋斗,反而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好老师最低标准是不误人子弟” 

“钱只有在能帮人的时候才最有用。”徐院士帮扶自己学生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校园佳话,他曾有一个宁夏籍学生,家境贫寒,徐院士多年来一直在资助,2007年,这名学生父亲遭遇车祸母亲又得了急病,恰逢这名学生要结婚,徐宗本选择和团队一起帮他们操办婚礼,他说:“婚礼是什么?就是见证和承诺,我们的婚礼形式虽然简单,却很令人难忘。”以至于若干年后,当时的学生回忆起这场婚礼上徐宗本深情的祝福,依然认为这是一场特别难忘的婚礼。

“什么叫好老师,我真的有尺度,最低标准就是不要误人子弟,这不仅仅意味着教学生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直到现在我依然经常反省我的引导对不对,能不能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助益,能不能支撑学生的发展,从而对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徐院士的学生们成就斐然,徐宗本60大寿,他们要来祝贺,徐宗本要了这样一份礼物——和学生们一起筹建一份“希望之翼助学基金”来帮助贫困大学生,他说:“这才是更有意义的礼物。”

徐宗本:生于1955年,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并在第26届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附原文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5-04/17/content_361375.htm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