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西安日报】朱楚珠:做研究就要讲真话讲实话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15-05-05 09:32:25 作者:记者 张潇 实习生 杨露 点击:

 朱楚珠,1933年出生,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国家“关爱女孩行动”思想库和智囊团成员;中英文发表的《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双面影响》专著,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反响。由于她在人口问题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2001年荣获“第四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哎呀,我真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当我走进朱楚珠教授平常而温馨的家中,82岁的她,习惯性地微笑着摆摆手:“其实没什么值得采访的。”朱教授衣着简朴合宜,灰白色的短发整齐地梳在脑后。

“当自己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的时候,仍要坚定前进的方向”

朱楚珠1933年出生在安徽休宁市一个普通家庭,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校西迁的艰苦,特殊年代下放养猪……这位气质文雅的女学者,治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朱楚珠回忆起来却不觉得很苦,她笑着说:“养猪场有位师傅说你们女的就是不敢杀猪,我年轻不服气,还真的杀过一头。”

当记者问道“如何看待现在有些刚进职场的年轻人易受挫折”时,朱楚珠没有直接回答,她讲了自己研究上的一个例子:“刚开始作生育政策研究时,我在研究中发现计划生育对妇女的双面影响,但当时社会上关于生育政策普遍是一边倒的舆论热潮。”有些人颇有微词,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利于国家政策的推广。朱楚珠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结论,顶住了各方压力、争取出版。出版社要求专家审稿,朱楚珠就来到北京,找到了时任国家计生委主任的张维庆。张维庆在读过此书后,潸然泪下,大受感动,号召国家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学习她这种“敢讲真话,敢于研究”的精神。朱楚珠说:“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信念,当自己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的时候,仍要坚定前进的方向。”

“科研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 而要在实践中得到真理”

1982年,朱楚珠和她的团队研究发现:女性在1-4岁及20多年的生育期,比男性同比死亡率要高很多;当时此现象出现原因仍属于空白领域,无人涉足。当时国内并没有关于女性研究的专著或是确切的研究学科,这一问题具有中国特色。朱楚珠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朱楚珠说:“科研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而要在实践中得到真理。”1990年初起,朱楚珠与其合作者开始从事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研究,她是国内外公认的该领域第一人。通过对女童死亡率的研究,她带领团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改善女孩生存环境试验区”,直接推动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在朱楚珠看来,科研一定要有益于现实。“研究的东西要有用,要能用于中华大地。什么是有用的?有些研究现在看来没有用,但是有长远意义,这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朱楚珠任教几十年来,印象最深的是曾做过四年的班主任,学生年龄梯度大,最大的差距有十六七岁。如何处理与这些学生的关系?朱楚珠的做法很实在:就是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真诚实在地关心学生。现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说:“朱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书本知识,更有书本外的人生智慧,使我受益终身。”

她热爱教师这份职业,75岁前她都是全天在教研所工作;下乡、调研,她一点也不输于年轻人。80岁高龄时,仍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余热。直到两年前丈夫生病,才不得不暂停学校工作、回归家庭。现在已经82岁高龄的她,思维敏捷、谈吐清晰,完全不像同样岁数的老人。谈起秘诀,她笑着说起了自己的哲学——“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她说:“大事要抓住不放手,小事就把它忘掉。这样人活着才不会太累。”

 (西安日报 2015年5月5日 第六版 要闻·科教卫时空)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