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校史故事365】168 学习苏联 教学改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9-22 19:10:00 作者: 点击: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体现着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特色,与解放前沿袭欧美模式的中国大学发展之路,在政治环境、体例教制方面存有质的差别。

首先是在历经1952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从整体上采用了苏联单科性专门学院、多科性行业大学、文理科综合大学的模式。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高校,成为院系调整后由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担负起为新中国建设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与院系调整同时进行的,是效仿苏联的学科体系,在高校中普遍设置专业,以实现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解放前,高校以“系科”为单位,不设专业。专业在教学科研中的业务范围小于原来大学中的系科,是 “专、精、尖”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解放初期,我国基本采用了苏联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至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共设置专业215种。根据国家所列的专业目录,交大在1952年后按照工业行业以及工艺、装备、产品等特点设置了一大批专业,分布于当时所设的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制造、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电工器材制造、电力工程、电信工程、造船工程7个系,共设27个专业,15个专修科。

与其他高校一样,在规范专业设置的基础上,交大在效仿苏联进行,教学改革中还制订了统一的教学计划、采用苏联原版教材,课程内容和实习比重都大大增加。为了适应这种模式、减轻学生负担,国家决定从1954年起,高等工业学校的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此外,学校积极学习苏联的教学方法,普遍建立了新型的基层学术组织,即专业教研室、课程教研室等,先后聘请26名苏联专家来校任教,并派遣留学生前往苏联、东欧深造。

在学习苏联办大学的过程中,最令师生们难忘的还是校园文化中的苏联味道。当时,苏联电影、苏联音乐和歌曲不断涌入交大校园。《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红莓花儿开》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学生交谊舞会也是在那时兴起的。

岁月远逝却擦不去历史的印记。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办学的进程中,造就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他们在火热的俄语学习氛围中,在柴可夫斯基、格林卡音乐的陪伴下,度过了最为难忘的大学生活。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