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4年,鲁迅先生就撰文写道:“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而这正是强调了“天才”成长土壤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他们成长的教育土壤。
30年过去了,对于少年班的得与失仍然众说纷纭。但是,细数713名毕业生,西安交大少年班这片特殊的沃土里分明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少年班就是针对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因材施教的一种培养模式,实际上在30年的探索培养中,少年班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在85%以上,他们当中多数人考取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远高于本校普通本科生。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的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西安交大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杨森说。
这或许是给多年来经历“风雨”的少年大学生们最有力的肯定。
陈曦,1989级,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研究生,哈佛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系终身教授、博导。获全美科学和工程领域最杰出研究以及教育年轻人才的“2007年度总统奖”。
陈曦上小学的时候,北京开始试行跳级制度,理所当然的,当时的“小神童”陈曦成为北京第一批跳级生,并且直接跳到三年级。两年的小学生活后,陈曦被北京八中少儿班试点录取,四年之后参加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13岁的他成为西安交大少年班的一员。
年龄小,学习难度大,但陈曦却过得挺轻松。“我没有感觉有什么困难,相反,我很支持这种教育,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他说。
少年班上了两年之后,陈曦选择了交大很强的专业——工程力学。然而那段时间,“力学无用论”甚嚣尘上,年幼的陈曦也陷入了迷茫。这曾经导致他一度成绩平平并且参加各种活动也不积极。“那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做,将来做什么。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回忆当时,陈曦说。
低迷时期,陈曦遇到了蒋咏秋教授。蒋教授是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固体力学家。蒋教授经常与学生座谈,并用自己的故事、人生经历启发同学,希望他们珍惜光阴,把握机会。也正是蒋教授,给陈曦指明了人生之路——继续深造。陈曦受到了启发,他不断调整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哈佛大学的博士。
谈到少年班的经历,陈曦说:“我是衷心拥护少年班制度的,这个制度让我提前6年上了大学……在任何领域无论国内国外,年龄优势在竞争中都是很有利的。少年班的学生绝对不是像某些人传说的那样过着暗无天日拔苗助长心理变态的生活,相反,我的中学大学生活都很快乐。”
同时,他还提到他中学和大学少年班的同学当中,大部分都是年轻有为。其中,交大少年班同班同学中,半数以上有留学经历,不少同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
阎新锋,1989级,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力涡轮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上海润沃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交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阎新锋著言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并执著推进的人。出身于河南山村一个贫困家庭的他,父亲小学没毕业,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他当年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出乎众人意料,消息一传来迅速轰动了十里八乡。
进入交大后,阎新锋成为“在交大人缘最好、最活跃的学生之一”。当时,他刚入校就加入了学校的中长跑队,渐渐地也成了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的活跃分子,并且因为他的真诚和热情,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1989年,也就是进入交大的第二年,阎新峰的思想和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立志成为物理学家,而是希望从事社会性工作,家庭的贫困让他更倾向于从事外经贸类等收入较高的工作。为此,大三、大四两年的时间里,他认真阅读了大量社会学、管理学、文史哲学、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两年下来单是读书笔记就厚达近1米。
选择西安交大少年班让阎新锋收获了厚重的知识、特殊的新经历和深厚的友情,这些经历使他受益终身。如今已是企业CEO的阎新锋有些自豪地回忆说起做家教、奖助学金、借钱的经历构成了他大学生活社会实践的主题,除了不多的家教收入和奖助学金以外,他大学5年另外花费的10000多元几乎全靠自己个人向朋友借。
总结自己的经历,阎新锋说,风雨十年,两次从零开始,并能办成几件事情,首先有理想和目标才有动力,不断地学习和清晰规划很重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也很重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各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要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和清晰的计划。做事情要坚持,不要怕失败和蹲下来,你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坚强影响周围,赢得尊重。年轻人更要善于学习,努力做事,少抱怨。创业要用真诚和双赢的心态和合作伙伴以及商业伙伴相处,凡事都要为对方着想,要能给别人带来机会。
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和亲人朋友、对得起这个时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要勇于直面剖析自己、勇于自我批评并改正自我,乐于接纳别人批评性的建议,朝着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向成功,这是阎新锋的感受,也是他坚持的标准。
傅春刚,1985级,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济南钢铁总厂劳模、青年知识分子标兵。被《人民日报》誉为“22岁的电机专家”。
傅春刚是西安交大1985年少年班的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他总说:“少年班一直是我的标志和荣誉,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同时也督促着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1990年傅春刚从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机专业毕业后到济南钢铁总厂参加工作,当时具体是被分配到电修分厂,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后来傅春刚在济钢出名后,曾经有一位领导不解地询问他,别的大学生在基层锻炼一般也就1-2年,你是怎么坚持5年的?当时傅春刚有点懵,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这5年一直很忙也很充实,好像一晃就过去了。
而事实上,在这5年时间里,傅春刚由于干活多(据当时的宣传报道一年修了100多台电机,相当于干了至少2-3年的活),技术好(能维修连很多老技术都弄不好的多速电机和直流电机),解决问题能力强(及时准确地找到了当时我公司750初轧厂2800KW直流电机补偿绕组的接地点并制定了妥善的维修方案),仅进厂工作2年就被评为了济钢总公司劳模,也是济钢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劳模,成为很多入厂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自从被评为济钢总公司劳模后,傅春刚工作更有劲头了,学习也更刻苦了,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他又陆续获得了济南市劳模和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还荣获了济钢2009年度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奖金10万元,也逐步受到了从总公司各级领导到普通职工的格外关心和爱护,并且大家都知道他是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所以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什么事情交给我做也放心,有时候在一些重要项目的开工或验收会上,领导介绍傅春刚时也会顺便提到“这是小付,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更增添了他的信心和动力,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肯定。
傅春刚总结自己工作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也就两条,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可能是我性格上天生的,但学习能力强完全得益于在大学期间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两年少年班预科期间锻炼出的严密的思维习惯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记得当时每个少年班的同学都是在教学楼熄灯后还要在走廊里苦读到12点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宿舍休息,《数学分析》课程培养了我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通化学》课程使我从理论上掌握了很多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原理,这些都给我干好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傅春刚说。
自1999年后傅春刚开始转行干电气传动和自动化,当时对他来讲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为尽快进入角色,掌握相关技术理论,他坚持自学,从小控制系统干起,大约在2年的时间内,逐步掌握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交交变频传动、计算机控制模型等技术,快速成长为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尖兵,目前傅春刚已经成为厂内公认的解决电气控制系统复杂问题的专家。
手记:应有早慧少年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教育的力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人才通常不是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良好教育生态下的主动生长出来的。
而少年班就是针对智商超常的早慧少年的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模式。不过,自中国科大从1978年开办少年班以来,少年班的存在一直就是争议不断。以前是拿少年班个别案例佐证提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现在质疑“投入相当人力物力尚未培养出尖端科学家”。
对于前一种质疑,30多年来,比起按部就班的普通教育,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明显较高,涌现出一批诸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等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的事实成为了有力的反驳。而对于后一种质疑,试想一下,即便是中科大1978级首届少年班的毕业生中,年纪最大也不过50多岁,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显然是这种异议声对于少年班毕业生的期望过于着急。
根据跟踪调查结果,少年班毕业生成长率在85%以上。他们当中多数人考取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的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少年班大学已经成为未来具备跻身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的后备军。
事实上,对于早慧少年的特殊教育模式许多国家都有尝试。70多年前,美国纽约市的亨特学院曾经专门为天才人群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的主角不是老教授或大学生,而是450名平均智商得分150分左右的天才儿童。该校是当时全美国唯一的研究天才儿童的学校。2006年,英国启动“神童”计划,以公立小学最后一年的统一考试(KS2)成绩为选拔标准,名列前5%以内方可入选。入选“神童”并不意味着直接跨入名校。孩子们必须全力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并在“高级水平”考试(A-level)中获得至少3个A的成绩。近年来,加拿大一些省份的公立学校模仿东方教育机制,开设了所谓“尖子班”,而私立学校则通常都被称为“尖子学校”,但总的来说,这些“尖子班”在课目设置、学科教育等方面要好于普通公校。
因此,面对一群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少年班为他们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土壤,从招生到培养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就像采访中许多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老师一致的评价,少年班的孩子确实智商比较高,学东西非常快,但是如果把这其中有些孩子放在普通高中去培养,未必能通过高考考上普通大学。而少年班就是把这些具有创新潜能、身心健康、智力超常的拔尖人才聚集在一起,通过特殊培养模式,尽可能地激发其潜能,把他培养成卓越人才。
现就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生李佳曾回忆说:“少年班是我受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我之后的关系密切,少年班的优点是把大学相对自由的空气带给了中学年龄层的人,一些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已经有了鲜明的思维习惯。在大学里,学生可以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学习活动更接触其本质,比如说,学语文可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去学,可以通过排练话剧的过程去体验人物心理和作品的时代意义。摆脱高考的压力后,学习可以少钻牛角尖。大学里天地更开阔,少年班学生能提早把眼光放得远一些。”
所以,少年班还得办。 (杨静)
(陕西日报 2015年9月21日 新视点 11版)
文章链接:http://esb3.sxdaily.com.cn/sxrb/20150921/html/page_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