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第20棒跑手庞晓喆与第21棒跑手张一心于河南商丘顺利交接,至此,“重跑交大西迁路”行程过半,20位跑手顺利完成840公里的“西迁征程”。其余20位跑手将继续前行,于19日抵达西安,完成上海到西安的马拉松接力,为校庆献礼,向西迁致敬。
跑手:交大,我爱你!
自9月11日下午3:00开启第1棒接力以来,已有20位跑手完成交接,途径上海、江苏、安徽三省,目前已进入河南。一路上,跑手们经历过暴雨、高温、寒冷,还有路况中的长坡、急弯多,无路灯照明、复杂路况等各种状况,但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全部坚持到底。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向西迁先辈、西迁精神最好的致礼。
作为重跑交大西迁路“上海——西安”马拉松接力活动的第1棒,西安交大校友、AMT董事长孔祥云十分激动。他说,“明年就是交大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华诞,当年老一辈交大人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西安黄土地艰苦创业,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西安交大和我们。以这种方式来重温那段历史,用脚步丈量先辈们走过的路,是让我们不忘历史,向先辈致敬,弘扬西迁精神。”
第2棒跑手赵斌是管理学院1996级校友,现在中国鹏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赵斌接过火炬时,已是半夜11点,这是第一个跑步迎接黎明的跑手。赵斌说,跑步时一直想着的是自己的导师陈松宝教授。导师和师母就是当年西迁过来的,如今想来,那时是多么不容易。“今天能以这种方式来缅怀历史,为母校庆生,我很骄傲!”
邢博阳校友是2011级航天航空学院的学生,今年刚刚毕业,现在是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方向的直博生。跑前邢博阳已经感冒,却仍坚持参加马拉松。在凌晨3:40邢博阳接棒的时候,天已经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当时伴骑手的车后胎爆了,由于没有备车,换胎花费的时间又较长,为了不耽误时间,邢博阳决定自己出发。就这样,在只有导航车在前方引路的情况下,邢博阳独自一人跑了7公里。后来大雨倾盆,但他一直坚持,勇往直前。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精神,无论什么情况,都会坚持到底!
刘晓峰是迄今为止最“疯狂”的一位跑手,自9月13日凌晨4点交接至下午3点,刘晓峰一直没有止步。他在完成自己的第8棒接力后,继续奔跑直至第10棒后半程,完成了总长近120公里的行程。在这位1996级机械制造专业的校友看来,这样的奔跑,既是重温母校精神,向先辈致敬,也是一场“另类”的与母校120年辉煌历程跨越时空的亲密接触。“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交大人更亲,更有激情,更健康,更加充满爱!”他说。
第11棒跑手苏欣新专门请假从上海赶到滁州参加活动。苏欣新跑前已经受伤,还未完全康复,但他觉得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能错过。他说:“作为交大的一员,能有机会参与这个活动感到很光荣。我们作为后来人,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毕业将近20年了,教他锅炉材料的章燕谋老师让他至今难忘。
这也是第16棒跑手刘继戈印象最深的老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章老师上课从来不用讲义,讲课非常生动,参与这个活动,其实也算是对老师的一种缅怀。章老师就是当年西迁大军中的一员,1951年考入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校西迁,195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是西迁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弘扬者。
每一个跑手都是一颗璀璨的星,他们除了要克服交通、时间、身体不适等外部因素外,还要克服奔跑中身体上的磨练。大家这样全情投入,归根结底只因一句话:交大,我爱你!
校友:凝聚的一颗心
一路走来,重跑交大西迁路“上海——西安”马拉松接力活动得到了校友的大力支持,他们通过各种形式,为跑者加油,为校庆献礼。
上海出发时,上海校友会、上海金融校友会、交大校友(上海)马拉松俱乐部的校友们都赶到活动现场,为活动启幕助力。在孔祥云于交通大学老建筑群的周围绕场两周以示敬意时,校友们也在一同奔跑。
常州校友会在盛宣怀故居前组织了纪念活动。100多位校友来到现场,饮水思源,共同缅怀这位交通大学的创始人,向先贤致敬。
9月12日清晨,西安交大研究生院(苏州)师生60余人在雨幕下陪同邢博阳一起,完成了最后6公里的马拉松。
镇江校友会的校友们即使深夜却依然在等候,并且为跑手们送来香蕉等补给,为跑手的旅程更添保障。
南京校友会70余位校友上午7点早早等候在玄武门、白马公园附近,陪同武银成完成环玄武湖约3公里的行程。大家拉起了“重跑西迁路,再铸华夏梦——南京校友祝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双甲子’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的横幅,高喊着“祝母校生日快乐”的口号,表达校友们的饮水思源之情。
徐州校友会凌晨2点迎接跑手并陪跑。
接力活动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有故事的校友。
在上海准备期间,82岁的老校友郑家麟路过时偶然看到活动,与大家攀谈起来。郑家麟1952年考进交通大学,1957年毕业后就加入西迁大军来到西安工作,在电工教研室一待就是24年。如今回忆起当年迁校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老先生说,交大迁校不容易,如今交大在西安生根发芽,离不开当年留下的人的付出和奉献。
在盛宣怀故居前,15岁的凌钰淇备受关注。她今年刚刚考上西安交大少年班,父母也都是交大校友。凌钰淇说,虽然还没有入学,但是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前了解交大的历史,感受学校团结的氛围,觉得非常有意义。刚和父母一起陪韩玉梁跑完两公里她此时脸上红扑扑的,但满是笑容。
78岁的老校友邹惠英也赶到了盛宣怀故居前,为母校加油。邹惠英与老伴都是1960年考入西安交大的学生。说起当年西迁的老师们,邹惠英印象最深的是沈尚贤老师。“沈老师讲课很生动,思想很活跃,听他的课从来不觉得枯燥。”回忆起当年的故事,邹惠英充满感慨。
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因为这个活动、因为“交大人”这个共同的标签而紧紧凝聚在一起,就像漫天的繁星向一起汇集,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校:全力保驾护航
整个接力活动中,还有一群幕后的“英雄”,为跑手们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后勤屏障,保证活动稳步推进。他们是西安交大校友部、校医院、保卫处、宣传部的团队和志愿者团队。
西安交大校友关系发展部副主任赵力自上海第1棒跑手出发起,就一直在车上随队前行,几天来基本没合过眼。她是整个团队的总指挥,负责全队的沟通协调、各地校友会联络沟通等各项工作。
武和新是学校公安处的老师,主要负责安全保卫等工作。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刚刚熬过一个夜晚,眼睛还红红的。他说,晚上的工作要格外细致,因为跑手交接棒的地点都是在国道旁,比较偏僻,所以每棒跑手交接前都要提前去查看地点,保障安全。“总之一句话,一定要安全地完成任务。”他说。
校医院医生庄稼是本次活动的随行队医,只要跑手有身体不适的状况,他就及时诊断并提供帮助。庄稼的父母也是西迁来的老师,所以受感染更为深刻。他除了完成日常的医疗保障工作外,还担任起了团队的兼职摄影师,抓拍跑手和工作人员的精彩瞬间。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留存的永恒记忆。
宣传部团队负责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为了能够记录每个选手的奔跑过程,抓拍到精彩瞬间,团队分工协作,无论白天夜晚,都紧跟跑手采访、拍摄、记录。跟着跑手奔跑着拍,抓着车门探身出去拍……一切只为抓住最好的画面。为了及时报道,在车上写稿、半夜赶稿都成为常态。团队中有人一直值夜班,还有人曾连续工作28个小时。
三位伴骑手要骑着自行车陪同跑手一起前进,并随时提供补给。行程中也经常会碰到爆胎等种种让人不可预见的状况,但他们都一直在坚持。
还有很多很多后勤保障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还有4天,活动就要圆满完成。相信在胜利“会师”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让我们继续为奔跑的交大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