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凝心聚力谋发展】党代会报告解读五:科研“顶天立地”六大举措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7-27 08:44:00 作者: 点击: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既总结了近年来科研创新的成就,也指出了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三个面向”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学校科研体制综合改革的目标——坚持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何为“顶天立地”?

“坚持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是指科学研究要实现从科研总量到人均、从同质化研究到形成特色化、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以及从数量提升到影响力的转变,科研管理向“精心谋划、细心管理、用心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管理和服务转变,实现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顶天”是指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致力于产生一流的原创性成果,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立地”是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解决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关键性、瓶颈性、共性的核心技术难题。

科研体制综合改革有哪些具体举措?

学校科研体制综合改革的任务是:积极推进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坚持把加强原始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紧紧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协同创新作为战略选择,把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团队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评价作为强大动力,全面激发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实现西安交大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有如下六项改革举措:

一是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学校将按照“顶天”的目标,支持和引导教师将自由探索、自觉聚焦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鼓励教师开展探索性、前沿性、原始性的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形成自由探索、奇点突破的体制机制,形成集成集聚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的国际化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学校将支持一批基础性、原创性科研项目,支持从事具有原创性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个人和团队,保持学校原创性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将按照“立地”的目标,积极实施大开放战略,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引导教师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组建科研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团队作战、平面推进的体制机制,形成集成集聚高新技术人才和团队的高地,解决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

根据学校在能源、制造、电气、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学科的优势,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合作,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或产品,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或相应配套项目,力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更多的主持大项目,实现西安交大在国家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突破,提高承担重大项目和工程的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同时力争在重大民生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学校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是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共建模式改革,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学校将更加重视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入学校,实现学校科研成果的“立地”目标。

学校将积极支持和鼓励与企业、研究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共建新模式。一方面将学校的前沿和高新技术引入企业,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以及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开发能力,企业研发人员与教师共同研究、参与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将企业和研究院所的资金引入学校,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同时学校鼓励学院、系所和教师依托行业、企业建成一批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高水平学科和应用平台,汇聚一支熟悉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掌握行业发展前沿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强调实践、突出应用、注重服务的产学研用科技团队。形成集成集聚产业技术人才和团队的高地,突破国家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学校将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成立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人才和团队。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和管理机制,形成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增值服务模式,改革科技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激发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

四是深化学术组织模式改革,建立“校内有队,校外有体,国家有位”的大科研团队。

学校将建立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和文化,进一步深化学术组织模式改革,充分释放学校的创新活力。一方面,加大科学研究的交叉和集成,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组织跨学科团队;另一方面,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的培养。

从政策层面,建立完善以团队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学校将积极壮大专职科研队伍,通过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等,建立一支以科研任务为导向的专职科研队伍。在文化层面,倡导教师树立新观念,从而习惯于在团队中生存和发展,通过团队的发展实现个人发展;同时探索一种新机制,保障研究人员安心研究。

五是加强科技基地与平台建设。

学校将继续完善现有各类创新基地的建设布局,在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基础前沿领域以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按照择优布局的原则,建设大平台,打造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适时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大力推动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将积极开展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力争研发一批重要通用科学仪器,提升学校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科研基地和平台的评价体系、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建设,更加突出基地建设的开放运行和为研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六是深化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制改革,建立重质量、重实质、重创新的科研评价体系。

学校将坚持突出质量和创新,鼓励教师自主治学,潜心治学,从容治学,建立“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根据教师从事的研究类型和科学领域的性质,建立以质为主,兼顾数量的科研评价制度。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内容的教师,实施多元评价。三是实行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