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校史故事365】21 南洋公学的教师队伍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4-28 16:10:00 作者: 点击:

南洋公学在封建科举藩篱中破绽而出,砥砺前行,公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成为考量其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参照。

公学自1896年创建,至1905年初次更名商部上海高等事业学堂,历时9年。为解决新式教育的师资和学生问题,公学实行先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继而中院、特班和上院的循序升进的三级完备教育机制,如此师范院教习及优秀学长能够不断补充外院、中院教习所需。

据不完全统计,在南洋公学供职过的教职员有112人,其中外籍9人;教习共80人,外籍仅有6人(日、美籍各3人),公学外教规模均不足十分之一;西学教习31人,中学教习30人,二者规模相当。按4年一个聘期计算(如福开森合同聘期即为4年),仅两成(22人)完成一个聘期(4年),另有七成(69人)任职不足2年。此数据说明,一方面公学当时坚持中西学师资并重的方针,但以选聘本国人才为主,外籍教师比重较小。一方面,此时期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具体来说

师范院先后共有教习13人,除华文总教习张焕纶外,其余皆为西学、外文教习。从教育经历看,除3位外教,其余教习中3人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曾在本国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登州文会馆、南京汇文书院)学习过。就此看来,师范院西学教习中外籍比重虽小,但大部分教习都有西学教育经历。而且像外文教习伍光建时为著名翻译家,曾首译过《简·爱》《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这说明公学当时所聘本国西学教习也是优中选优。

中院教习共57人,其中中学教习29人,近七成(20人)已获功名;公学师范生充任中学教习者有五成(15人);西学教习28人,其中外教3人,北洋大学、南洋公学等新式学堂毕(肄)业生12人,圣约翰等教会大学9人,其余4人亦在洋务新式学堂中受过教育。从中可见,中院师资仍以聘请本国人才为主,同时辅以自主培养(占三成),中西教习都具备较强实力。

总体上看,南洋公学时期师资队伍的特点比较鲜明,一是受动荡时局影响,公学教习流动频繁;二是坚持中西教习并重,但以延聘本国培养或具海外新学经历的师资为主,以外教为辅,同时着手公学自主培养。其成因大致为:一为节省开支,本国教习较外教薪酬低,如福开森每月工资350两,公学总理何嗣焜每月才100两;二,公学坚持“中体西用”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本国师资为主,可以防患教育过度西化。

注:① 公学成立9年,外院师资主要来自公学师范生,特班及政治班除专任教员外,教习基本由师范院和中院教习兼任(总教习蔡元培除外)。所以,下文主要以师范院和中院分析为主。

②师范生大部分入学前已获取功名,中学功底较厚,故而中学教习较少。

数据参考自《交通大学校史》(1896-1905年)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