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6月17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上海市档案馆联合承办的“档案见证历史巨变—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术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及以及部分论文作者共计130余档案同仁汇聚上海,以档案人特有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华诞。我校投稿《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家国情怀—档说交大西迁》在前期834篇征文中脱颖,喜获二等奖。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会议地设置在此,可谓颇有深意。本次论坛大咖云集,而且有“讯飞档案机”提供语音实时字幕投屏的助力,大大提升了会议视听效果,是一次高质量的盛会。会议由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主持。
在开幕式致辞中,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徐未晚对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上海市档案部门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各项要求,努力推进上海档案事业全面走向依法管理、开放化、现代化的实践探索。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党委书记徐拥军教授宣读了论文获奖名单。
在主题演讲中,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原馆(局)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做了题为《从档案看一大的历史传奇》的报告,他以中央档案馆现存的一大档案为重要依托,重点聚焦了中共“一大”的八个历史传奇,杨局演讲慷慨激昂、史料详实,用档案激活了一串串历史之谜的密码钥匙,使档案人更加领悟了,档案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冯惠玲,做题为《百年档案正青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记忆的伟大历程》的报告,她从四个方面:用崇高信仰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用忠诚信念筑完备档案收管体系、用服务信条推档案传播利用创新、用坚定信心创档案全面发展未来,回顾了档案人在百年征程中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同行的那份坚守、信仰、信念、和信心,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鼓舞新一代档案人不负使命,赓续守护好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忆。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郑泽青,做题为《档案助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报告,他结合上海市档案馆在红色档案挖掘方面生动而具体的范例,总结出宝贵经验:档案馆要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和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倒逼机制,强化档案的主动公布、主动研究和跨界合作,对业界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河南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航天档案馆主任崔宗胜、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彦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副研究馆员闫静山,四位专家分别围绕各馆如何挖掘红色档案讲好党的故事、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治站位,紧扣中心大局;主动借势借力,合作共享开发,提升工作水平;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提升内涵、突出特色,赋予档案新形式,为档案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项目化运作,产品化服务,不断打造档案工作新高地。
新落成的上海市档案馆,秉承“史册智库”的设计理念,巍然耸立于上海浦东新区白杨路,总建筑面积131652平方米,气势雄伟,成为了当之无愧中国最大的档案馆,更是成为了市民文化休闲新地标,读档学史的好去处。6月18日上午,会务组带领参会人员前往一睹真容。大家在新馆报告厅首先观看了上海市档案馆新馆的宣传介绍,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功能区:业务技术用房、公共服务区域、展览区,宽敞明亮、舒适整洁的环境,市民可以通过终端检索系统,进行所开放百万卷档案的目录及部分数字化全文的查阅。“一屏观全馆”的智慧档案综合服务平台,让各种档案业务数据信息一览无余,信息化气息浓郁,建立了全网域、多渠道、广覆盖、跨终端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图书阅览区、创意公共休憩区,尽显服务的人性化。走进珍档展示厅,一页页旧文稿、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影像带领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真切领略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的变革,其中“建党伟业”展览部分,更是彰显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和“四史”教育课。展览区先进的展陈理念和手段、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更是给所有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记忆。
此次论坛是一次开阔眼界的学习。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本,档案工作是一项有意义、有意思、有前景的工作。建党百年,风华正茂,回往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档案事业正青春,革命人永远年轻,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我校档案人将继续扛起“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师生校友服务”的职业责任,努力使有意义的档案工作开展的更有意思、更有前景,砥砺奋进谱写新的百年辉煌。
图文作者:刘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