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应邀于我校雁塔校区参加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和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并作了题为“时间性与情态的相互关系”的主旨报告。本阶段会议由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徐玉臣教授主持。
刘教授基于物理学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详细论述了认知语法体系中时间性与情态的相互关系。他首先强调了时间性与情态的互动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刘教授指出,时间性作为时间感知的主观性特征和情态是句子最重要的构句要素。因此,在认知语法体系里,时间和情态是句子中谓语动词实现认知定位的两个要素,其中表达时间性的时态是必要条件。时间在句中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时态,时间性则表现更加多元,如除了时态以外,还可以是体态、情态。情态体现出说话人的态度,表现方式多样。但时间性和情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够注意。然后,他分别论述了英语过去时和情态的本质属性。刘教授认为,过去时的一大属性是指称,即实现认知定位,其另一大属性是认知距离,即认识性过去或非事件性过去。而情态具有时态的本质属性。接着,他详细论述了过去时情态意义的生成方式。其生成方式有三种:一是情态生成语,二是情态回溯和条件化,三是现在时叙事。最后,他还谈到过去时表情态意义时的语法标记要求、情态意义的生成机制、认知定位情态功能的来源等问题。
主旨报告后,徐玉臣教授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刘教授对于时间性与情态的相互关系研究能够弥补当前对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其研究发现有助于揭示“现实-语言-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些发现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