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深入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挖掘西电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处、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校友总会等单位联合,主要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推出“讲述西电故事、留存西电记忆、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等征文、访谈等活动。为此,我们特开设“西电往事”栏目,对征文、访谈的内容进行选登,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受访者)本人的观点。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可发送邮件至news@mail.xidian.edu.cn。联系电话:81891716。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爱国爱校之情,我们将陆续对抗战老战士进行访谈,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李永生:记忆中的战争岁月
■采访/王庆毅 赵玉娟文字整理/贾凯
李永生,男,1928年10月出生,山东蓬莱人,1943年8月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东胶东区党委秘书处、胶东军大分校、华东九纵司令部任工作员、干事,调研员、七科科员;建国后在华东军区直政部、保卫科任助理员,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系班指导员、政工组长、书记,1985年离休。
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
卢沟桥事变以后,1937年10月,日寇进犯山东,国民党军队纷纷避逃。1938年3月,掖县(今莱州)起义取得成功后,处于游击状态的胶东特委、鲁东工委抗日武装,很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掖县、黄县(今龙口)一带汇合,与蓬莱连成一片,胶东敌后根据地逐步成立。
1928年出生的李永生,时年10岁,他的家乡——蓬莱便处于胶东半岛最北端,胶东敌后根据地范围之内。“胶东半岛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我们那个地方是共产党的老根据地。我虽然小学在农村读,但当时已经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小学时我们唱的抗日歌曲,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李永生回忆道:“总结下我为什么参加革命,总共有三点:第一,从小受过党的教育;第二,我大哥——革命领路人;第三,生活所迫。我的大哥曾就读于莱阳乡师(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鲁东大学前身),后因日寇入侵学校解散,在1938年开始跟随共产党参加革命。当时上学的贫穷人民的孩子比较多,所以跟着参加革命的也多。”
1942年,因为在家没有地可以种,李永生被送到烟台去当学徒,亲眼目睹了日寇的各种残暴行径,“去的时候,我带了点花生准备卖掉,日本鬼子的刺刀从麻袋刺进去进行检查,把花生刺碎许多,没有发现问题才让离开。他们对中国人非常残忍,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是在侮辱我们。”
1943年8月,时年15岁,李永生前往投奔其大哥。“记得当时在胶东有八路军五支队,有首歌还是这么唱的:八路五支去找我的哥,抗日真快乐。我一心想着追随我的大哥参加革命。”李永生的大哥此时在胶东区委担任宣传部党员教育科科长,在得知李永生有意参加抗日之后,告诉他:“你年纪还太小,在这里扫地打饭、跑腿送信什么的,也不是长久之计。既然你不愿回去,那便去上学吧。”
胶东区委当时办了个实验学校,有中学部、有小学部,探索如何推广教育、改革教育,以及抗战时期如何办教育等。“这个学校是共产党创办,离区党委很近,大概七八里路,在一个大教堂里。当时胶东军区司令部也在那个村里,我们就在那儿上学。”李永生对这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大部分学生都是干部子弟,还有文工团、部队机关等单位的,属于公费上学,管吃管穿。大家在那里学文化、上政治课,文化程度还是提高了一些。我们当时的校长后来还出任了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1944年年底,按照上级指示,这所学校的三四十个学生被分配到各地参加工作,其中,李永生被分到牙前县埠西头区担任青年干事,主要负责组织青年、民兵支援前线,抗战救国,并从事抬担架等保障性工作。1944年11月,李永生还带着民兵参加了一次打日本鬼子的战争,消灭鬼子一百多人,而他们很多人也因此牺牲。
“当时有一位战斗英雄任常伦(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从1940年到1944年一共参加了120多场战斗,1944年7月胶东长沙堡阻击战打响时,已经负伤八次、肩膀还残留着弹片的他依然带领着战士参加了这场战斗,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3岁。”李永生动情的讲述到,“记得还为他编了首歌,我到现在都记得‘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捍卫国家、捍卫人民,英勇的牺牲’。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随华东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直到1946年上半年,李永生一直在即东县武工队中。“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艰苦的一年。基本每天都有人来报告,说我们村谁谁谁被杀了。有一次一家八口人还没起床就都被杀了。”
“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我们,我们只有反抗,斗争非常激烈,非常艰苦,每天都在各个村子里不停地转移。有时候一个晚上,上半夜在这个村,下半夜就转移到了另一个村。期间,我们一起参加战斗的还牺牲了五个人。战斗很激烈,手榴弹用完了,我们就用地雷,一拉线就响,时间很短就会爆。”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党中央号召青年到前线去参加战斗。李永生报名到胶东一所军校学习了半年,包括投弹、刺杀、射击等战斗技术。1947年初毕业以后,李永生到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担任二科科员。“当时有四个科,一科作战科、二科侦查科、三科通信科,四科就是后勤。我们二科负责搞电台,进行侦听,当时各种信息都是通过电台传播的,我们这些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很有意义。”他回忆道:“那会儿我们也没有正规学过无线电,都是学过的同志带我们,教我们。我们有一点文化,别人教的时候还是能够记下来的。”
身在华东野战军的李永生,对所参与的关键性战役都记忆尤深,包括1947年2月莱芜战役和5月孟良崮战役等。1948年,李永生所在华东野战军在4月攻克鲁中重镇潍县后,紧接着又先后参与了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等。“9月,农历中秋节的时候,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我们消灭了国民党守军十多万人,终于,山东省会济南解放了。”
随后,华东野战军南下进攻徐州,发动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被包围以后,我们在电台里听到的声音都是鬼哭狼嚎的。打得急了,在紧要关头,国民党的报务员都来不及使用密码,直接喊着‘救救我们吧,看在党国的面上’,这都是真实情况。”
淮海战役后,李永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胜利渡过长江后,在5月27日解放上海。
赴西电从事学生工作
李永生改行之后,1950年到了华东军大机要大队、直属政治部,当保卫干事,一直干到1959年。
1959年国庆节之后,李永生被调往 西安,10月25日正式到学校报到。“到咱们学校之后,先在保卫部工作,当时政治部下面有保卫部、宣传部、组织部等。后来到学校基层,在四系63班做指导员,那时候一个班就像连队一样,配班主任和指导员。我在那个班一直待到他们1969年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推迟了一年。后来我就到眉县劳动改造了。我的政治上没有问题,但学生都走完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招生。我这个人与人相处一贯比较忠实、政治可靠,跟学生关系也挺好,学生没有斗我、没有批我。在梅县呆了一年多,1970年我就回来了,在四系任政工组长。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就当系书记了。”
李永生1985年离休,如今88岁的他依然对当年和学生们打交道的经历记忆尤深,“我们当时做班指导员,都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娱乐。放假了,给学生买票,陪学生到火车站。对学生的管理非常细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学生们对班干部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带的那个班有两个学生在西安,他们对我感情很深,经常来看我,逢年过节也都打电话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