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我的教育故事】戎毓春:意外的哲学人生

“我一辈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马克思主义,爱教学爱学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我很愿意讲,趁着现在身体还行,也想多讲一讲”。2022年10月16日上午9时多,年已77岁的戎毓春教授就已坐在了电视机前,等着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直播。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戎毓春心潮澎湃、倍感鼓舞,“听说学校要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我立马报名参加”,这已不是戎毓春第一次参加宣讲团,近6年来,他受邀在省内近50所高校作了超百场报告,“第一是深入领会,精准把握实质,讲出思想性、学理性;第二是典型案例,理论联系实际,讲出实用性、价值性”,这是戎毓春为自己定下的两条原则,也是他的报告能广受好评的原因。

50多年前的戎毓春怎么也不会想到,课堂上回答不出“什么是哲学”的他居然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号640101

1964年,戎毓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制5年,学号640101。64代表年份,中间的01是哲学系的代码,最后的01是戎毓春在哲学系40人中的入学成绩排名。

这被戎毓春视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却是他年少气盛“赌气”的结果。

时年19岁、一路重点学校就读的戎毓春一心想要上山下乡,去广阔天地寻求一番作为。在这重要的人生分岔路口,戎毓春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韩增贵。二十五六岁的韩增贵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没几年,在戎毓春就读的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务处负责人,在他看来,戎毓春是个好苗子,理科成绩门门优秀、俄语十分流利,让戎毓春上大学或许是他作为教务处负责人的职责,或许是他对戎毓春的期望。

在韩增贵和父亲的多番劝说下,戎毓春同意了参加高考,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条件是要从理科转到文科,“我的文科相对理科来说比较弱一点,当时只剩了40多天,所以我想着是考不上,这样就顺理成章上山下乡。”

刚进入文科班的戎毓春收到了全班同学送的“礼物”,一天之内,同学们把复习需要的课本、资料全部整整齐齐摞在了戎毓春的桌子上,“先考上,然后把通知书撕了,不去读。”40天,瘦了18斤的戎毓春有点“拧巴”,年少的他不忍辜负同学们的好意,又想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韩增贵的“监督”下,戎毓春的志愿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改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又把专业从国际政治系改成了哲学系,就在这样的反复修改中,戎毓春的内心也有了动摇。

“人啊,就是时代的人、社会的人、发展变化的人,要听从时代的召唤,要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1964年7月15日,戎毓春收到了略显朴素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他并没有按之前想象的那样撕碎它,而是握着这张通知书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大门,开启了自己从未料想过的“意外”的人生,以一种他曾经拒绝的方式搏一番作为。

志愿做个“宣传员”

“10月25号,我就已经准备好了3份二十大精神宣讲的PPT,前面理论部分都差不多,但后面根据要宣讲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戎毓春已坚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长达十年,“我对马克思主义确实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感情,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成就,我感到很激动很自豪。”

作为一名1984年5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戎毓春自觉自愿成为了党的一名“宣传员”,退休后也未停止。

百余场报告会、宣讲会,戎毓春总会认真准备PPT,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做出调整只是常规操作,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手写讲稿才是他常讲常新的“秘诀”,“讲稿我基本都是手写,一方面年纪逐渐大了,通过写讲稿一边练字一边动脑,另一方面手写稿可以随时增加一些新内容,临时有新想法也好做批注。”

“一条主线永不断,初探创立与完善,新思想、新发展,指引征程新百年”,对于党的创新理论,戎毓春总会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视角和概况,他以“1234”纲举目张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是指它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表示它做到了“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指的是它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4”即是指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有宽度、有深度也有温度,这是“宣传员”戎毓春的坚持。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正需要这样的“宣传员”。

从未迟到过一次

“我在西电教书30多年,上课从没迟到过”,对戎毓春来说,上课不迟到是作为老师的基本,“有人问我,教学是个什么活儿?我认为,首先,教学是个周期活,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第二,它是个专业活,我学马哲的就讲不了通信。第三,它是个艺术活,讲究教学艺术。第四,它是个功夫活,像大国工匠一样必须精雕细刻。最后,说实话,教学是个良心活,教书育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课比天大”,2016年起,戎毓春担任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的教学督导,这三句曾作为他教书育人座右铭的话,如今被他转赠给了青年教师们。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积极正面的引导,戎毓春的从教经历已然做到了以身为范,他却依旧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凝练总结,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精益求精干事业,精雕细刻搞教学”,在戎毓春看来,教学是马虎不得、应付不得的事情,是天大的事情,讲课不是说课更不是背课,要做到“四重三性一力”,即是重内容、重设计、重创新、重细节,课程内容要有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授课要有亲和力。

对于戎毓春的课堂魅力,萧疆深有感触。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西电通信工程学院的萧疆却有着一段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研究生经历,这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专业选择正是因为他的老师——戎毓春。

当时读大学二年级的萧疆被戎毓春的课堂讲授所吸引,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毅然决然选择了跟着戎毓春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研究生。在硕士毕业答辩时,萧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解决一些通信问题,20分钟的论文陈述响起十余次掌声。

“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靠什么?靠的就是课堂,得靠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水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你的课堂上来”,退休后的戎毓春也去给很多学校做过示范教学,第一节课怎么上、每节课的开头如何承前启后、备课上课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将内容和形式做到完美统一……事无巨细、倾囊相授。

“外面突然下雨了,你没带雨具,哲学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解决。但其实它又解决,它告诉你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就是哲学给你的方法”,课堂上曾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什么是哲学”的戎毓春用了半生的时间,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哲学,没有小用,但有大用,没有近用,但有远用,没有浅用,但有深用。”

(文/王格)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