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柴常春,198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五年制本科,1983年7月至1986年12月在总参西安通信学院担任《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工作。此后相继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物理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微电子学院从事微电子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博导)。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柴常春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这句话。育桃李精心勤勉,做学问严谨踏实,成为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方寸显智慧,板书展功底
柴常春作为一名教师,始终站在教育一线,为教学工作倾情奉献。他曾获学校“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连续两年获得毕业生评选出的“我最喜欢的老师”称号。
柴常春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缘分。他是教师家庭出身,因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激发了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好老师。在成为一名老师后,柴常春坚持以“一个老师讲好某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上好每一节课”来要求自己,他始终坚持以手写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我作为半导体物理课的老师来说,这个课是学生面对的第一门专业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去学习和理解,我就得结合半导体物理课的特点,所以我选择用全板书的方式。”在柴常春看来,全板书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受益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上课高度集中、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方便复习和考研等。
即使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后,柴常春还是依然坚持用板书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在他看来,教学手段的进步本身只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进步,这些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在任何程度上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所有知识点最终还是要靠老师用恰当的授课方式把它们传授给学生。
柴常春曾言:“教育工作者要有匠人精神。”他本人对教学工作的专注,不仅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是源于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
一鸣惊人,不骄不躁
为提升学校影响力和专业发展建设,柴常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他所主讲的《半导体物理学》先后获得多个省级奖项,教学录像也在学校网站、B站等平台广为流传,引起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强烈关注和高度赞扬,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他还亲切地被同行称赞为“西电本科教学的标杆”,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西电教师的教学影响力,还为学校赢得了广泛声誉。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突如其来的关注,柴常春初心不改、继续前行。柴常春很欣慰,他的课程能受到学生喜爱,能为学生提供到切实的帮助。他提到,最开心的事就是有许多学生发来邮件说,多亏看了他的视频,自己考研成功上岸。与此同时,柴常春也有了新的压力,“我不敢懈怠,得到的夸赞越多,心理压力就越大,就越想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他认为更多的荣誉意味着更多的责任,这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压力化作动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柴常春在名利之中坚守初心,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老师应该做的,我也会用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正是出于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与热爱。他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行业的叮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心系西电,携手共进
柴常春长期致力于微器件与电路损伤与可靠性和半导体器件工艺和IC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NSFC面上项目二项以及军973等科研项目,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高质量论文和三篇高被引论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回忆起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柴常春认为是西电成就了他,“我说老实话,肯定是西电成就了我,不是我成就了西电,是西电在背后支持我,让我能做我自己热爱的事情。”
新校区还未建立的时候,教师们都在老校区进行教学和科研,当时老校区占地面积小、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那几年的电子工业受到进口的冲击,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那几年我们看着西电的发展遇到瓶颈也是非常着急,但仍然有一大批人坚守在西电。”柴常春就是“坚守西电人”之一,他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选择了留在西电,选择了建设更好的西电。
在采访中,柴常春说:“在西电的每个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对西电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等你们毕业十年之后,一定会回过头来怀念在西电的这段时光。”
柴常春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浑洒着时间和精力,为西电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立足讲台三十余载,柴常春始终坚守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他不忘初心,一直站在西电的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不求回报。“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柴常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文/陈姝坷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