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团结 包容 创新 活力——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校长郝跃教授


《西电科大报》:从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讲,您对青年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有哪些建议?

郝跃: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点,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就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就不要为遭受挫折而沮丧,不要因暂时失败而一蹶不振,这对走向科学这条路的年轻老师十分关键。我这一路走来,总体比较顺利,但中间的沟坎也比较多,没有信念的坚持是很难跨过这些坎的。我工作以后,我曾经有机会去某个厅当厅长,都下文了,可我选择了放弃,我离不了微电子,我要做学问;也有别的高校请我去当校长,想来想去,我也放弃了,西电是成就我的地方,我科研的根在这里,我舍不掉。经得住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看准的目标和方向,不要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改变,一般人做到这确实很难,但是却是成功所必须的。很多人偏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往往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眼前的各种诱惑,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

第二点,如果想迈向更高的目标,就一定要虚心。在科学的道路上,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学习,这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虚心、只有当你愿意俯下身子去倾听,才会有人扶持你,才有人愿意帮助你,才有人愿意和你交流。我能够走到今天,没有了前辈先生们的全力支持,那是不可能的。而要想获得别人的支持,如果别人不认可你也是不可能的。要得到别人认可,你就要虚心,就要学会当学生。一句话,做人的人品非常重要,人品决定发展的高度。

第三点,如果想攀登科学的巅峰,就不能关着门自己搞,必须和国际接轨,具备敏锐、独到的眼光。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呀,科学的发展虽然各有差异,但是最高的顶峰往往是在同一个地方。做科研、搞研究,必须走出书斋、走出实验室,和国际最前沿的科学家交朋友,把成果拿到世界上去比一比,经常到人家那里去看一看,紧追其后,最终超越。

《西电科大报》:郝教授,您一再强调别人给了您很多启发、帮助,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郝跃:我说说我们的微电子所吧。

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微电子在国内并不是很强,直到1986年才建立硕士点。知不足而后勇,不强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好的机会。所以,到1996年的时候,我们就拿到了博士点,2000年就进入了全国重点学科之列。

这个学科的发展,和其它的学科不一样。当时留校的年轻人,大家都在想办法把这个学科做到由弱变强。实际上,微电子所发展的历史重担已经落到了我们年轻人身上。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与我们的团结和协作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留校的有三个年轻人,我、杨银堂和庄奕琪,我们都在想办法把这个学科振兴,不断发展,所以一直都在奋斗。

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难长草。微电子所当时实力不算强,不是大树,我们虽然难乘凉,但却因为没有大树,变成了长势很好的草,是因为努力、因为奋斗、因为团结,微电子所成功了,变成了一棵比较大的树。但以史为鉴,我们今后要吸取教训,不断扶持年轻人,一定不能遮挡住年轻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一代一代不断发展和壮大。

《西电科大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郝跃:当选院士,得到这个荣誉,看似是我一个人的成功,但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

首先,这是我们微电子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从我的老师开始,他们从1958年建立半导体专业开始,这个努力就没有断过,这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一个累积沉淀的过程。

其次,这和一个团队共同的努力分不开,没有团队,单靠个人,要想完完全全实现一个目标,那是不可能的。我能够当选院士,这是西电所有微电子人共同的荣誉。

第三,也是和各方面鼎力支持分不开的。没有国家对微电子学的重视,没有学校对微电子专业的支持,没有我的家人的默默奉献,怎么可能有我的今天?想到这,我感慨良多,很多前辈大师一直激励我坚持自己的目标,对我充满了信心,这些都是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第四,选择一个方向,具备国际视野对成就自己的理想非常重要。今天对我是新的起点,同时也是对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未来,还有很多科学难题在等着我,比如超宽禁带半导体的材料和器件研究等等,我们还要不断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在国际学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西电科大报·强建周 秦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