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针对更高效的双向中继通信系统,宫丰奎首次提出了新颖的最优分布式重叠空时码,该思想获得知名国际会议IEEE WCNC最佳论文奖。据统计,近年来,宫丰奎以第一作者发表IEEE/IEE期刊论文9篇,授权专利7项,部分专利还成功进行了技术转让。
“其实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一脉相通的。我当前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就是探索将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技术延伸到无线视频传输领域,最终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高效无线视频传输。”他说,接下来他将在已有的设计平台基础上,重点进行多天线射频链路以及中继点设计工作。“与领域内顶尖公司的合作,是把研究成果产品化的很好契机,目前我们正在商谈具体的合作方式和细节。”宫丰奎说。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品化,是宫丰奎不同于其他青年学者的显著特点。他坦言研究成果和实践的互动,对自己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今后将坚持这条道路,真正做到“顶天立地”。
做项目、搞科研要多一些“主动式创新”
研究生阶段就作为主要力量参与百万级的横向合作项目,34岁就评上教授、破格当上博导,宫丰奎把凡此种种归结为“主动式创新”。
何谓“主动式创新”,用宫丰奎的话说,就是在做项目、搞科研的过程中,无论任务大小、难易程度如何,都应多一些主动思考,多一点细心耐心,多一份责任担当,多站在用户的角度,在主动完成任务的同时,“想别人未想”,最大可能地全面思考问题。
他举例介绍说,2009年,在和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开展下一代卫星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合作时,除了完成对方的工作要求外,在调试过程中,他通过编写随机的测试源程序,对系统做了可靠性测试,并制作了非常形象、直观的用户交互式界面,而这些工作,并不在对方提出的要求范围内。宫丰奎说,“这种‘多此一举’的做法,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是所谓的‘主动式创新’。”
结合自身研究和教学经历,他谈到,“主动式创新”是深度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关键。在项目研发进程中,要尽可能用最优化的方法运行程序,要在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实现程序的正常运行,确保设计算法的稳定和一致。反映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宫丰奎说了一件小事,在他做本科毕业设计时,毕设指导老师安排他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通信上位机程序,宫丰奎不但十分用心地完成这项工作,还考虑到了许多连老师也没想到的细节。多一些“主动式创新”,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宫丰奎如是说。
(文/西电新闻网·李直 秦明)
人物简介:宫丰奎,山东潍坊人,1979年11月生,分别于2001年、2004年、200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评为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为教授并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先后获2012年度校优秀教师、201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现为IEEE会员,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IEEE/IEE论文9篇,并获得IEEE WCNC2013最佳论文奖。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科技部重大专项一项、国家863子课题一项、航天五院合作课题六项、中电54所合作课题两项。另参与完成项目近十项,负责完成DVB-C、DTMB-T、ATSC-T、LTE、IEEE 802.11p等系统的软硬件开发。2014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