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记校优秀教师王海副教授


博士生卢翠荣说:“工科女生找工作总会有些劣势,但我们实验室的女生,都能拿好几个offer,已经参加工作的师姐,每次回来就对大家说,她一上班就表现出高于一般人的科研素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这都要归功于王老师对她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团队就是我的家

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科研还是教书育人,王海从未停下他追求卓越的脚步。同时,他还不断把自己心中温暖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并带领着他们一起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每每提起自己的团队,王老师的脸上总会流露出一丝丝自豪。“在我眼里,团队就是我的家;学生就像是我的家人。每每看到学生成长起来,能够独立自我管理的时候,我都会心一笑。”他不无赞美之意的说。这会心的笑既是为学生感到欣慰,也是对他自己的肯定。

自从王海2008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他开始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王海手把手地教学生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一起调程序、做实验。“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做了这一件事情。”这位奋战在科研前线的年轻教师干脆地说道。

作为导师、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王海,他深感要想让团队发展的更好,必须自始至终都全方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起到灯塔的作用,要站得高、站得稳、看得远。在科研道路上王海总是和他的团队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学生们都觉得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集体荣誉感,归属感特别强。学术上,他严格认真,高瞻远瞩,总能给学生指点迷津,按照他提出的方法去做,总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生活上,无微不至的他总能及时察觉学生的小变化,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学生像信任家人一样的相信他,“我们就觉得跟着王老师,不会错”。

在硕士生张宾的眼中,王海是一位“能吃苦、能战斗的老师”他工作热情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科研事业的热爱超乎常人,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实验室,却又最后一个离开。

“记得上学期有一个项目特别紧,问题也比较多。有一天晚上我跟老师说我想请假,想调节一下。老师当时就说,学就要学的踏实、玩就要玩的开心,然后让我们实验室的学生集体放假去溜冰。”这是实验室的学生都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

“在实验室做科研本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我愿意经常给大家带来点小乐趣。”实验室里一块很大的木纹色文化墙,上面全部都是王海和学生一起旅游、吃饭、踢足球等集体活动的照片,“我希望我的学生热爱科学更热爱生活,因为玩好才能学好,玩能带来生产力。”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教师似乎瞬间转换为一个爱玩的大男孩故作神秘地说。

“平时做科研,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你不会觉得是孤军奋战,因为有个人在你的身边一直带领着你。王老师总是带领着我们一起调程序,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在王老师的团队里面学习,就像生活在一个家庭里面一样,有一种归属感。”这是肖世福同学的真实感受。

工作之余王海总是和学生在西区食堂一起去吃饭,一起谈笑风生,学生都觉得他很亲和,愿意和他聊天交流。“我们王老师特别幽默,时不时的讲个笑话逗大家开心,和他相处特别轻松。”

已经在王海团队呆了5年的博士生张敏说,“我们实验室虽然不大,但是非常的团结,温馨。王老师就像个大哥一样照顾着我们。他是个非常细致的人,看到谁的实验桌上有剩下的塑料袋纸团什么的,他都会顺便帮大家整理干净。有王老师的身体力行,大家都非常注重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说起王海,同在一个团队工作的年轻教师刘岩心怀感激,“刚入职的时候,学校办公空间有限,我和学生共用一张办公桌,经过王海老师的多番申请,我有了一张独立的办公桌,让我更为感动的是,王老师不仅帮我准备了办公电脑,还把烧水壶、水杯这些生活用品也安排妥当。”

细致入微的王海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大步向前,在学生心中他不仅是科研的领路人,更像是大哥益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着一批批成长起来的学生,王海说:“既然是他们的导师,就要发自内心的把学生带好,教书育人也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 文/西电新闻网·赵玉娟)

上一页 [1] [2] [3]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