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专注移动自组织网络——记“华山学者计划”之菁英人才刘家佳教授


刘家佳对移动自组织网络在多种协同通信场景下的两跳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一成果获得2012年度丹羽保次郎记念论文奖。授奖方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申请人针对移动自组织网络基本原型两跳中继网络,构建理论解析模型,推导求解其通信时延和通信容量,是移动自组织网络特性解析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而日本电气通信研究所东北大学学生奖是这样肯定刘家佳的研究工作的:该理论模型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协同通信方式,使得评价和解析吞吐量和时延等随时间变化范围很大的通信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刘家佳还对数据包传输过程进行了建模及优化,并用三维马尔科夫链理论描述了数据包,在有限生命期下的时空域随机传输过程,被指为近10年来所有两跳中继传输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最通用的理论解析模型。

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刘家佳介绍,美国陆军近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不需要卫星,而只利用车载方式、视距通信波形的高带宽网络无线电,就可以将营级和旅级司令部直接与士兵联系起来,提供地面层面的通信连接,这是移动自组织网络在军事领域进入实战的前兆。

“实际上,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扩展到紧急和临时通信、传感器网络、移动会议、个人体域网等方面。”刘家佳介绍说。比如为了防止老人、小孩走失,可以设计制造这样一种可穿戴设备,类似挂链、手环等。当两人分别佩戴后,设备可不通过基站,而在某个移动自组织网络中,以一定时间频率进行测距,当距离超过某个值便会发出提示声。这样的设备,可以为带小孩或照顾年迈老人的人,提供极大的帮助。

2013年,刘家佳回到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后,组建成立了网络科学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当前,他正带领着一支由4名副教授、3名讲师,以及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动移动自组织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将手机与手机组成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与传统的蜂窝网络结合起来,实现D2D(Device–to-Device),即设备到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即含有基站通信和传统自组织通信的混合无线网络通信,这就是刘家佳带领的研究团队当前的研究重心。“在这个研究领域,我们应该是比较活跃的一个研究团队。”

谈到混合的移动自组织网络未来应用时,刘家佳举例说:每到过年时,许多人都互相发短信打电话拜年。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就会出现信息过载,超过基站处理能力的问题。但此时在某些较少人居住的社区,基站并不繁忙。这时候,繁忙地区周边的某个设备便可充当路由器,让密集地区的手机利用这个临时组建移动自组织网络,建立与空闲基站的联系,借此恢复正常通信。

“作为一种通用且极具前途的移动无线技术,随着人们对移动自组织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网络形式必然会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刘家佳微笑着说。

(文/西电新闻网·秦 明 付一枫)

人物简介:刘家佳,湖北荆州人,1984年8月生,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同年被推荐到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9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刘家佳先后于2012年获丹羽保次郎记念论文奖,2013年获日本东北大学校长奖,2012年和2014年两次获IEEE无线通信与网络会议最佳论文奖。2009年至今,他一直专注于移动自组织网络基本性能解析优化,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近50篇(34篇第一作者),其中JCR I区论文3篇,II区论文9篇,CCF A类会议4篇,论文被引用272次(其中SCI他引85次)。2014年,刘家佳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当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专委会委员,并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华山学者菁英人才。

上一页 [1] [2]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