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永昌简介: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1990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现为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天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996年3月在日本筑波大学JSPS做特邀外国研究员;1997年10月至1998年元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底,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2002年3月至9月,任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120余篇被SCI检索,他引超过500余次。曾任陕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被评为原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什么是“西电特色”?
焦永昌:“学科上有优势、教师实干,我觉得这就是西电最突出的特色”。
西电的特色首先体现在专业上,我们的通信、电子类专业实力较强,在全国有很大优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很能代表西电的特色,能吃苦、踏实、基础好,动手能力强,这也是西电学生为什么就业好,为什么在深圳、北京这些大城市的企业很受欢迎的原因。走在校园里,即使是晚上或周末,在科研楼里也能看到许多通宵达旦工作和做实验的老师和学生。学科上有优势、教师实干,我觉得这就是西电最突出的特色。但是坦率地说,我们的专业特色也在滑坡,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多少特色。现在各大学办电子类专业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优势专业的排名很难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
国外大学给我留下的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一切以教师、教授为中心,服务做得好,学术氛围浓、不浮躁。在国外,教师待遇好,学校相关的配套服务做得非常完善,教师不用为各种琐事烦心,只需一心一意做好学问就行。在评价体系上,国外许多大学要求教师一年发表一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可以了,注重质量,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另外,从一些细节也能体现出国外大学的特色,举个例子说,国外一般是一栋楼就是一个学院或一个系。而我们学校各学院的办公场所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这也不利于团队精神和特色的打造。
要下气力培养团队精神
焦永昌:一个博导带着自己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是一个团队,各自为政。其中一个原因是评价体系的问题。科研填表的时候,只能填一个负责人,而实际上大项目应当考虑前几个人或子课题负责人都可以填。像国家奖,前一二十个完成人都有证书,二等奖十几个完成人有证书,过去的三等奖也有五个人有证书,获国家奖的项目总是有个团队的,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内其它大学的做法,对整个团队进行考核。但是我们的科研考核时项目却只能填一个人。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国外的状况不是这样,比如日本,一个教授下面有一个副教授、几个助理教授和若干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是一个团队。我在日本时,合作的教授叫三本芳嗣,他的研究室就叫三本研究室,有1个副教授、2个助理教授和6个研究生,团队自然就形成了。而在我校,教授没有助手,做实验时教授甚至要做技术员的工作,带自己的研究生去做。教授得独自管理学生,而在三本研究室,是团队一起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