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人文学院举办第二十五期研究生学术沙龙

时间:2024-10-28 09:03访问量:

    (通讯员 何红梅)为进一步提升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水平,深化学科知识,10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信远Ⅱ区135会议室举办的第二十五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2022级两位研究生主讲,学院导师进行评议。

    车昱霖以“欧阳德良知思想研究”为主题进行汇报,从欧阳德简介、思想渊源、思想继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车昱霖以“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虚空”十二字概括了欧阳德先生的美好品质。随后她阐述了欧阳德先生在面对知行困扰,无法内求于己的难题时,与同门龙溪的切磋研讨使其有了新的领悟,即“阳明之学益以大振于时,南野先生之力也。”最后她就欧阳德“良知”之困,对良知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将其与王阳明的“体认良知”相联系,最后跟随良知的发用路径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

   王晨光老师在评议环节对车昱霖同学选取的“欧阳德良知思想”这一主题的研究价值表达了肯定,并详细介绍了其良知思想与王阳明思想之间的渊源。但同时,他也建议车昱霖可以增加欧阳德与王阳明二者间的直观比较,从而明晰二者间的异同,体现其思想之间的师承关系。

    郭超群以“徐复观忧患意识”为题展开阐述,从背景、释义、意义与局限性三方面清晰地介绍了徐复观的忧患意识。首先郭超群以国情为基础,指出郁结困顿的民族与文化和现代性问题在中国的断裂感困境。接下来她从何谓忧患意识出发,阐释了从“忧患”到“忧患意识”的发展,指出徐复观对于忧患意识的考察是置于商周历史转型的背景中加以分析得出的,同时还将其与恐怖、绝望进行区分。在意义与局限方面,郭超群指出在忧患意识下,人的生存、行动的依据由外在转向了内在,并深刻意识到“中国文化是在忧患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必定在忧患最深、忧患意识最强的祖国乡土上重新得到发育滋长。”

    王晨光老师在评议环节中指出,郭超群汇报中的忧患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价值,即试图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掌握确定性,寻找历史规律,由向外求转而向内求。他认为外部世界的恐惧是会一直存在的,我们要做的便是思考在变动发生之前该如何构建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拓宽了人文学院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欧阳德良知思想与徐复观忧患意识的认识。学院导师的点评和指导更是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人文学院将继续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推动学术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