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维嘉)7月18日-22日,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America)张建祎教授(Prof.Chein-Ⅰ Chang)应我院王琳副教授邀请,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7月19日和20日上午,张建祎教授分别于北校区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和西大楼III-405为学校师生作了两场题为Real Time Hyperspectral Target Detection 和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Hyperspectral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s的学术报告。会上,张建祎结合西电研究特色,分别就高光谱数据的实时处理和高光谱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思路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从理论出发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现行实时处理理论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同时结合自己在高光谱数据处理研究上的心得体会,通过实例讲解,演示了如何从基础理论汲取营养、开阔思维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在提问互动环节,张建祎与学校师生展开了积极地交流,会场学术气氛热烈,与会师生踊跃发言,讨论过程中火花不断、亮点频出。两场报告使与会师生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丰富翔实的报告内容和风趣幽默的表达风格得到了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报告会后,张建祎一行与学校部分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希望共同推进高光谱领域的研究发展。
7月20日下午,应学院副院长邵晓鹏教授邀请,美国马里兰大学张建祎教授在西大楼Ⅲ-405报告厅与学院青年教师进行座谈,分享了自己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座谈会由邵晓鹏主持,学院部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座谈。
张建祎从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实践经验,从学科特点、创新方向、发展前景等方面细致地讲解了开展科研工作的方法。他指出,青年教师要培养开阔的科研视野、踏实的科研态度、灵活的科研方法,及时关注国家和时代的重点、焦点、难点,潜心思考、融汇变通,形成自己科研工作特点、亮点、突破点。在鼓励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同时,张建祎强调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他希望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也能与国际前沿接轨, 充分吸收一流大学的在教学方面的精华,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整个座谈会氛围融洽,掌声不断。 张建祎与青年教师亲切互动,热烈讨论,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详细地解答。对于青年人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他表示理解,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取得更大的进步。
7月21日下午,张建祎教授在西大楼Ⅲ-405报告厅开展科研座谈,与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并就科研工作等事宜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以7月19日和20日的学术报告内容作为切入点,张建祎进一步阐述了实时高光谱目标检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结合相关实例,重点讲解了军用技术中关于“实时”(real time)的界定。同时从基础理论出发,就“如何有效设计高光谱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细致地梳理了高光谱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思路,并对目前的主流处理理论进行了客观地评价,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设想。此外,张建祎还对科研团队如何协同配合、开拓思路、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座谈会全程气氛热烈,交流不断。
人物简介:
张建禕,1987年获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UMBC)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遥感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室(Remote Sensing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Laboratory, RSSIPL)主任,IEEE Fellow和SPIE Fellow。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遥感信号及图像处理、分类,高光谱成像,医学成像,自动目标识别等,特别是在高光谱图像处理和自动目标识别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提出的鸽巢理论(Pigeon-Hole Theory)和OSP(Orthogonal Subspace Projector)理论奠定了许多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算法的基础。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予专利4项,涵盖遥感图像复原与重建、高光谱图像分类、端元选择、光谱解混、亚像元定位等多个方面,多篇论文被视作该领域具有代表性论文。是利用统计讯号处理技术来解决高光谱影像问题研究的先驱者。张建禕教授对国内从事高光谱成像处理的研究学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且以优异的成绩获选为IEEE院士和SPIE院士,成为高光谱影像处理领域的第一人而获得了大家的赞誉与肯定。
责任编辑: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