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教育强国、西电何为”这一时代课题,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彰显西电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特推出“教育强国大家谈”专栏,邀请学校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谈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学习体会。
大力协同,统筹推进,努力答好“教育强国、西电何为”的时代答卷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 于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教育强国新图景,结合实际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在顶层设计与思想引领上持续发力,坚持做好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鼓励教师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为国分忧、为国解难、挺膺担当,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家国情怀、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两个全面”主旨主线,学校探索设置了华山教学岗位体系,创新了教学为主型教师评价的新路径,完成了首批“教书育人典范”的遴选,引导全校教师见贤思齐、站好讲台、潜心治学。
二是树立“大人才观”,推动人才自主培养提质增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教育》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强教必先强师,人力资源部持续推动“名师西电”和“五个一工程”落实落细,搭建系统性、全链条的青年教师发展体系,持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华山领航计划”,建立帮扶培育小组,通过开展长周期、定制化培育工作,精准赋能;积极开展“大师总师进校园”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赋能教师培育,切实发挥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对学校师资队伍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青年教师成长为西电名师。
三是聚焦“战略导向”,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学校不断优化基础学科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生态,加大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基础学科方向顶尖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来”和“送出去”力度;回归价值评价的本源,尝试开展人才引进小同行评价制度;探索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人才有序互通机制,促进交叉学科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基础学科国字号人才的培育成效。
有序有效推进“一院一所四融合”行动,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校企“双向奔赴”,拓展长江校企联聘学者新增长点,逐步构建“建立节点-识别菁英-反哺发展-互利共赢”的闭环生态,切实以校企协同的比较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是深化评价改革,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学校作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锚定赋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的时代命题,着力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种种矛盾,不断擦亮信息底色和国防特色,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依托薪酬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双轮驱动,坚持实效引领和贡献导向,对入职招聘、职称评定、华山遴选、人才申报的全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同时对薪酬制度改革也在做相关探索。
现在,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只剩 11 年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而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通发展,用踔厉奋发的实践答好“教育强国、西电何为”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