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方心 许嘉伟)近日,第十八届中国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本次年会以“智汇学科、研教互鉴”为主题,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承办,大会设有1场主论坛,8场教育研讨分论坛,9场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王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17日主论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作题为《电子信息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
在当前电子信息领域经历新一轮科学与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于2024年1月10日发起成立 “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科建设委员会”),旨在促进电子信息领域高等院校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以及对外交流的全面融合。在本次大会的主论坛上,学科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并进行了顾问委员、主任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聘任仪式。学科建设委员会目前拥有顾问委员38位,其中包括29位电子信息领域院士,16位高校领导及2位企业高管。正式委员230人,来自全国177所高校,均为电科与信通学科所依托学院院长、系主任或学科负责人,其中,已入会的学位点院校超过总学位点院校的80%,基本覆盖了国内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科研工作的高等院校。学校校长张新亮和郝跃院士受聘学科建设委员会顾问委员,委员会下设专项工作组,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丁金闪和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李云松分别担任人才培养工作组和成果转化工作组组长。
18日,人才培养分论坛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4102举行,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翊东、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益凯、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孙桂玲、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曾浩、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系主任孟庆虎参加会议并作论坛报告。论坛另外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梁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虞红芳、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龚晓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龙、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谭文疆参加会议研讨与交流。作为分论坛召集人,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丁金闪参会并致辞。
丁金闪在致辞中表示,学科建设委员会人才培养工作组是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互鉴的创新性平台,是兄弟高校学科专业深度合作的桥梁,工作组将紧扣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主题,瞄准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堵点和难点,全面加强兄弟高校和院系之间的交流联动,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法研究范式,共同探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有效模式。
孟庆虎作题为《南科大电子系“造神器、写APP”课程实践》的专题报告。他提到,“造神器、写APP”是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本科期间需要独立完成至少一个能应用的硬件和一个能运行的软件,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独立完成硬件制作和软件开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高就业质量。孟庆虎在报告中分享了这门课程的设立初衷、实践活动以及课程成果,为理论实践课程改革融合提供了样本范式。
黄翊东在《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固体物理”课程建设》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固体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针对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特点,力求把固体物理的知识体系化、结构化,优化授课顺序,使之更加适合电子信息类学生对于电子运动规律及固体电特性的集中掌握。本报告还分享了围绕提升授课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所展开的关于教学方法的探索。
曾浩带来了题为《多措并举提升电子信息类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水平》的专题报告,根据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现状,报告介绍了学院着手教学制度、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改革、学科竞赛、教师能力培养等多各方面,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完成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的目标转换,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等教育目的。
陈益凯在《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题报告中,围绕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特色,重点介绍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在成电新工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思路、课程改革与实验体系建设成效,分享了成电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磁场与波”“微博技术基础”“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建设思路、体会及面临的挑战。
孙桂玲作题为《信号与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她介绍了由南开大学牵头的教育部“信号与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通过名师示范课、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学术研究效果。报告从虚拟教研室建设基础、建设特色、内容方法、预期成果和建设进展等五个方面与各位老师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下午,在圆桌论坛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和各位老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核心课程建设、“AI+教育”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大家在多项人才培养改革议题达成共识,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以虚拟教研室建设为支撑,多校联动,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共同体;通过AI赋能教育,以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为驱动,打造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体系;通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形成跨校、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次人才培养专项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汇聚了电子信息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融合创新建强育人体系,为各高校院系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核心要素建设推动构建数智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18日,成果转化分论坛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4105举行。来自高校、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代表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了此次研讨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李云松教授参加会议并致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产教融合中心执行主任李靖教授主持会议。
李云松在致辞中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需要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指出,高校当前仍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产业界的研发能力,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头部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很多方向已经超过高校。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为企业资源和工程经验回流到高校、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有效建议,加速产学研融合,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及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副院长李冰作题为《开放协作 共创共赢—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工作实践》的报告,并分享了典型成果转化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高校系统部部长李桂宝以“华为公司高校合作新导向和相关实践”为题,从联合实验室、难题揭榜、黄大年茶思屋、对教师的研究支持和对学生的联合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华为公司近几年与高校合作的实践模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管理处处长沈满作《强化知识产权 提升成果转化效能》的主题报告,从管理、制度、服务三大体系介绍了西电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初步效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产教融合中心执行主任李靖作“产教融合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西电探索”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西电通信工程学院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
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邬刚作《基于FPGA技术的产教融合实践》的主题报告,分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就高校科研支撑、专业课程实践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进行了分享。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宇作“产学研融合,把握中国光电芯片的时代机遇”的主题报告,以计算光谱芯片技术的成果转化为例,阐述了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深圳市电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敏作“电子行业的虚拟工程教学系统助力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题报告,提出虚拟工程教学系统可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挑战与机遇。尽管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将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专家们建议,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高校教师的行业认知,并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平台,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助力我国电子信息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本次论坛不仅深入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也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积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