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猛 通讯员 李旭红
岁末年初,随着新冠病毒迅速蔓延,许多师生因病居家,在西电校园却有一群人白衣执甲,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面对就诊人数激增、人手紧缺、连续超负荷运转的工作压力,校医院全体医务和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斗争,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医务人员使命担当。
“我退烧了,请继续排我的班!”
由于每天要接诊大量新冠患者,医护人员在疫情高峰前就出现了大规模感染,10天的时间,医护人员感染率几乎达到80%,急诊、发热门诊的排班变得十分困难。一边是激增的就诊人群,一边是紧缺的医护力量,为保障患者就诊,校医院党总支面向全院职工发出倡议书,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打造应对疫情高峰的关键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南校区门诊部主任李蔚勃从门诊部接诊阳性病人当日起就一直住在科室,谁倒下他就顶谁的班,最长时间连续上班48个小时,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交代接班医生“我睡2个小时,有事就叫我”。他独自守护这一方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主任,我下夜班在科室休息,随时可以上班”。很多医务人员忍受着高热、咽痛,主动在微信群里向科主任和护士长请战。她们吃住在医院,每一次有需要的时刻,不用多做动员,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在阳性区域上班几乎成为医院职工的默契。
“穿上工作服,内心就有一种责任感”
“这次收治病人的数量空前巨大,是我工作三十年来首次遇到,但是穿上工作服,内心就有一种责任感,我们有义务把医疗服务做好。”一直连轴转的内科护士长傅微满脸疲惫地说道,“全部是高龄老人,基础疾病较多,治疗及护理压力很大。”
虽然工作压力巨大,但是校医院护士团队尽锐出战,在感染高峰期间做到了零差错、零投诉,并没有因为病人数量急剧上升而降低医疗质量。
为了让师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校医院及时扩充病床,加强内科医护人员配备。随着患者的不断增多,内科病区迅速从最初的30张阳性病床扩充至52张,短短几天收治了大量高龄重症患者,目前,还有8对75岁以上的夫妇同时在校医院住院。为了缓解内科病房压力,校医院领导班子统筹谋划,开放外科病房,扩充床位,进一步提高了收治能力。
CT室诊断医师代永亮在肋骨骨裂和感染新冠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随着肺部CT检查患者的增多,放射科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七八倍,作为科内唯一的诊断医师,代永亮在身体难受的时候就背靠着氧气袋,吸着氧给病人做CT、写诊断报告,并主动调整工作时间,周末连续运转,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查。
“轻伤不下火线,关键时刻就要顶上!”已经成为大家默守的准则。在超负荷运转的病区,此起彼伏的呼叫铃响,穿着防护服满头大汗的医护人员,此时的她们不再是那个发烧孩子的妈妈,那个咳喘着的父母的女儿,只是白衣战士守卫着师生的安康。
“我要做好防护,尽可能地多接诊患者”
急诊科的姜信平医师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他在发着高烧、出现刀片嗓的情况下,拖着受伤的身体一直未休息,自愿坚守在北校区发热门诊。
为全力应对新冠感染高峰的来临,校医院整合全院力量加强发热门诊建设。2022年12月16日,发热门诊正式开诊,随着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校医院不断从不同科室抽调医务人员组成三个梯队,从而使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从最初的30人/日逐步提升至300人/日以上。发热门诊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师生就医,让大家在学校就能得到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流血流汗都不怕,只要能给病人减少一些痛苦,给师生送去一些温暖,我们觉得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发热门诊负责人王雅君表示。
2022年12月下旬,疫情防控形势迅速变化,校医院领导班子经过分析研判,认为近期可能会迎来疫情高峰,必须提前做好医疗设备与药物准备,但是随着市场上医疗物资需求爆发式增长,医疗设备采购困难。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医院通过校友事务与对外合作处联系到学校校友,走紧急采购通道购买到呼吸机、输液泵等一批紧缺物资,对于保障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师生对新冠感染各类问题的顾虑,如何居家治疗,出现问题如何应对,校医院通过“家庭医师服务、外请专家会诊、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对师生及离退休教职工进行用药咨询、新冠疫苗预约、检查指导等。同时开通线上问诊购药渠道,医务人员24小时在线为师生解答各类问题,短短两日,咨询人数达到500余人次。
越是危急时刻,越显使命担当。从发热门诊到内科病区,从急诊科、外科、各专科,到校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每一位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这一份责任和信念,一个个瘦小的身躯中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感谢你们不负生命之托,用不懈的坚守托举了生命之重,也正是你们的坚守温暖了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