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郭予光教授一行来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悦)11月14日下午,应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邀请,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西电客座教授郭予光教授,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助理院长霍伟栋博士来校前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交流活动。
郭予光教授在G240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奉上了题为“New Horiz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的学术讲座,空间学院师生以及来自全校的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空间学院副院长刘彦明主持。
郭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香港大学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注重创新、科技和战略思考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作用,他认为创新技术和力量正在拓宽当代对于“教”与“学”的定义,关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也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郭予光教授和老师们分享了香港大学在电子学习领域做出的努力,介绍了港大在2022年时将实施的关于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有前往中国内陆或海外学习实践的新政策。在报告中,郭教授还和到场的老师及同学们展开互动,就如何开展学习指导和体验式学习、毕业生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等问题互相交流,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郭予光教授还和空间学院的青年教师们进行了座谈,深入探讨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
霍伟栋博士在G118报告厅以“一带一路创新创业新机遇”为题为在场的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君博、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海战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空间学院党委书记梁玮主持。
霍博士首先讲解了“互联网+”的相关背景和知识,介绍了工业再革命即工业4.0的五大特点、中国工业4.0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四类公司,并就一带一路的发展、香港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的发挥,以及如何加强西安和香港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西港合作互惠共赢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他还现场展示了港大的iclass教学平台。霍博士风趣幽默又极具互动性的授课方式使报告会现场的气氛热烈活泼,大家都表示这种授课形式耳目一新,并且十分高效。
报告结束后,霍伟栋博士与参加暑期CDIO项目的师生代表以及对此项目感兴趣的部分同学在G117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在香港参加CDIO项目的所见所谓,并对CDIO的进一步推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霍博士希望同学们在国家的一带一路、互联网+以及工业再革命的政策下,抓住新的机遇,关注需求的创新,胸怀世界、走出国门、走遍全球。
在学术报告会后,郭予光教授一行还就深化两校合作与我校相关人员进行了探讨,双方在共建线上课程、学生互访以及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人物简介:
郭予光,现任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领导香港大学Technology Enriched Learning Initiative,督导香港大学10个学院的电子学习活动,负责内容创作(10+ MOOCs, 10 SPOCs, 20+ on-campus e-learning modules))、学习效果分析、平台建设以及全球合作与拓展等事务,协助副校长制定电子学习相关战略规划,他还曾经担任香港大学MOOC工作组主席、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是IEEE、IET和HKIE等学术组织的Fellow,ACM高级会员,自2010年7月起担任香港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系教授,还曾担任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2007.8-2009.5)。他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70篇,出版著作两部,10个图书章节,131篇国际会议论文,编辑4个国际会议论文集,28次会议特邀报告。目前h-index = 39,i10-index = 102,并于2014年因在“并行分布系统中的资源调度算法”方面的贡献当选为IEEE Fellow。
霍伟栋,现任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助理院长,他同时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导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及电子科技大学客座副教授。霍博士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 并取得工程学硕士及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深造, 分别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曾荣获多个教学及通讯科技有关的奖项,包括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杰出教学奖,港大学工程学院最佳教师奖,资信及讯通科技奖及香港工程师学会青工程师奖。今年二月霍博士首次来访西电,并聘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学者。
日本东北大学Norio Shiratori来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 日本东北大学Norio Shiratori教授作为计算机学院聘请的“海外教学名师”,于10月31日至11月6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访问交流。11月4号下午,Norio Shiratori教授在北校区新科技楼1012报告厅作了题为“Next Generation IoT Towards Symbiosis between Human Life and Nature via ICT”的报告,计算机院的相关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Norio Shiratori教授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应用谈起,探讨人们的生活与自然世界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连接的关系。他重点介绍了边缘计算,容灾网络,永不消失的网络。
整场报告持续近一个小时,Norio Shiratori教授生动形象的描述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师生们结合自己研究内容提出了问题,Norio Shiratori教授一一作答。
人物简介:
白鸟则郎( Norio Shiratori),男,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和早稻田大学教授,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信息処理学会院士(IPSJ Fellow)、電子信息通信学会院士(IEICE Fellow)。1977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担任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教授。2010年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和同大学电气通信研究所客座教授。2012年担任早稻田大学国际情报通信研究科教授。于2009年-2011年担任日本信息処理学会会長,2010年-2011年担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仙台支部主席。
担任日本政府研究重要项目10项,其中担任1996年~1998年的3.2亿日元(约2560万人民币)的以“面向网络教育,会议的灵活开发支援环境”为课题的项目,1999年-2003年的7亿日元(约5600万人民币)的“可动网络”为课题的项目,2010-2011总额2.5亿日元(约2000万人民币)以“URIHARA绿色网络服务”为课题的项目;2011-2013日本总务省的1.5亿日元的约1200万人民币)的“绿色导向网络管理技术”为课题的项目。获得18次重要奖项,其中获得IEEE ICPADS2000,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情報処理学会等论文奖8项,1990年获得日本规格协会标准化文献奖,2001年获得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业绩奖,2002年获得东北综合通信局局长表彰,2008年获得情報処理学会的功绩奖,2011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的功绩奖,2009年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彰,授予科学技术奖。该专家现在主要从事能实现信息系统节能的下一代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
K.C. Tan博士访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作题为 “Evolutionary Computing at Work: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报告
西电新闻网讯 应计算机学院王宇平教授的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系K.C. Tan博士于10月28日至10月30日在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除了与王宇平教授团队就进化算法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外,并于10月29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Evolutionary Computing at Work: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学术报告。
主讲人K.C. Tan教授
讲座中,K.C. Tan博士主要介绍了自己在计算智能领域中关于多目标优化,进化学习,多智能体系统,Memetic Computing, 生物启发式神经系统及神经网络学习和应用这六个方面的研究,并相应地介绍了这六个方面的研究在实际领域如游戏,数据挖掘,控制系统,人工认知记忆等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进化算法面临的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启发了在场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学术兴趣。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K.C. Tan博士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K.C. Tan博士在进化算法领域方面的深厚造诣及幽默的讲解风格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现场互动环节
人物简介:
K.C. Tan博士于1994年和1997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系副教授,K.C. Tan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计算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运筹学等。K.C. Tan 博士已经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了130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发表130多篇论文,还合作出版5本专著。K.C. Tan博士是IEEE的资深会员,也是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的主编,于2010-2013年期间担任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的主编,现任20多个著名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K.C. Tan博士应邀在50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他获得了许多学术机构的学术成就奖和名誉头衔,包括IEEE计算智能学会的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2012 IEEE 计算智能学会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Award,2016年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 and Learning Systems 的最佳论文奖,2008年获得了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 Research的Recognition Award奖。
蒙特利尔大学教授Luc Vinet访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 9月30日至10月3日,应通信工程学院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蒙特利尔大学教授Luc Vinet到西电交流访问,并于10月3日在新科技楼609会议室做了主题为“Next-to-Nearest Neighbour Couplings And Entanglement Generation in Spin Chains and Optical Arrays”的专题报告。
报告中,Luc Vinet教授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的基本概念。完美量子态传输(PST)可以由带有nearest-neighbour耦合的XX自旋链实现,带有这种PST特征的最简单的模型是基于Krawtchouk正交多项式。描述渐逝耦合波导阵列中光子传输的方程与XX自旋链中单态激发的动力学方程在数学上等价,基于这一等价性,PST可以在光子晶格中实现。量子信息的部分恢复也可以在某种XX自旋链中观察到,和PST类似,这种部分恢复同样为量子信息带来新工具,例如,产生量子纠缠。Luc Vinet教授给出了最邻近Krawtchouk多项式模型的一种扩展Next-to-Nearest Neighbour耦合,实现量子态完美传输并讨论了其在量子相干传输中的应用。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Luc Vinet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了同学们的疑惑。Luc Vinet教授幽默大方的表达以及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Luc Vinet于1973年、1974年、1980年在蒙特利尔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Luc Vinet于2005-2010 年任蒙特利尔大学校长,于1999-2005年麦吉尔大学教授及学术副校长,现为蒙特利尔大学教授、上海交大首席访问教授。Luc Vinet曾获得获得加拿大物理学会CAP-CRM奖章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钻石禧年奖章等荣誉。他主要研究领域为规范场论、微分几何、表示论、量子信息等。
法国巴黎Pitié-Salpétrière医院GérardBastian医生来校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 10月23日至10月27期间,法国巴黎Pitié-Salpétrière医院Gérard Bastiany医生应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胡波教授的邀请赴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并于10月27日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418会议室进行了主题为“Clinical Trialsin Oncology”的学术报告。
在这次报告中,GérardBastian医生首先介绍了肿瘤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的背景知识。接着介绍了肿瘤药物的研发从临床应用的过程。从PhaseⅠ时期的上万种的药物筛选到PhaseⅣ时期的几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教授对药物研发的四个时期做了分别展开了阐述,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及目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教授简单介绍了药物毒性测试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关键要点及实验对象等。
本次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胡波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结束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踊跃提问GérardBastian医生,医生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解答。GérardBastian医生的学术报告让与会的师生们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Gérard Bastian医生是法国巴黎Pitié-Salpétrière医院病理医药部肿瘤病理学实验室负责人,现在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做访问学者。
他参与转化研究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对肿瘤细胞的新化学物质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化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的测量,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细胞核和DNA内的摄取和外排。他还参与了在I期和II期试验期间研究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试验,特别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基于患者特征的生理适应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孙孝飞副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治宏 李高锋)应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孙孝飞副教授于11月4日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指导,在G-118会议室作了题为《Novel Design Emerg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Next Generation Lithium-ion Batteries》的精彩报告。学院相关研究方向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院长助理李智敏老师主持。
报告会上,孙孝飞老师从全球日渐紧张的能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出发,直奔主题引出锂离子电池(LIBS)在能源有效存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自己在锂离子电池先进电极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孙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论述了锂离子电池大颗粒LiFe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衰减的可能机制与结构性能的关系,认为Fe的反位缺陷的存在是影响该正极材料化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通过控制Fe的含量来调控LiFePO4正极材料反位缺陷,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讲述了在研究LiMnO3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中,采用材料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实LiMnO3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并在分析机理过程中创新的提出O-1离子存在,很好的解释了LiMnO3的氧化还原活性。随后,他阐述了缺陷调控法制备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高性能正极材料LiVPO4及在试生产中的研究中,展望了LiVPO4的发展前景。最后,他简要的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多种负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复合协调改性,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与会师生就LiMn2O4中O-1离子存在及其在NCM三元体系正极材料中是否存在、负极材料碳纳米管的有序性等问题进行提问,孙孝飞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希望大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进步及成果。孙孝飞精彩的报告及详细的解答,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本次孙孝飞副教授学术交流报告是学院2016年研究生学术年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激发广大师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加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营造“崇尚学术,回归工程,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加强学院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