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专家Il-Yeol Song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大数据和数据科学”及“智慧老龄化”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潘文慧 陈姝)11月7日,应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赵捧未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窦永香教授的邀请,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Il-Yeol Song教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做了两场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窦永香教授主持。
第一场报告的主题是“大数据和数据科学:iSchools的机遇与挑战”。Song教授讲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并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首先介绍了大数据领域的相关技术和分析框架图,包括大数据存储、大数据生态系统、企业信息管理存储等;其次,系统地阐述了大数据分析相关工具,包括数据整合工具、数据管理平台、可视化工具、机器学习、预测、数据修复等;接着,Song教授提出大数据的“5V”模型,即volume、velocity、variety 、veracity和value。在此背景下,数据科学已成为一门学科,大数据和数据科学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两个最热门的话题,诸多大学在研究和教育中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Song教授对iSchool领域进行了讲解,他认为iSchool与计算机科学和商学不同,它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够使传统优势得到扩展,因此在诸多学科中将占领一席之地。在讲座中,Song教授用相关可视化工具呈现了iSchool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在大数据背景下,iSchool面临的挑战与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提及数据科学项目中相关语言工具,包括Javascript、Python、R等,并且推荐了大数据、数据科学的相关论著。
第二场报告的主题是“智慧老龄化”, Song教授通过联合国的一组数据介绍了美国、韩国、中国、日本和世界平均的老龄化现状,说明了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通过现代生物学、数字医疗保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提高医疗保健质量,提高生命周期的长度,延缓老龄化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此外,Song教授还对最新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医疗保健方面的转变进行了介绍,评述了世界各国专家在智能老龄化领域的研究项目和一些最新的可穿戴设备、传感技术和基于IBM Watson的智能分析系统等。
在提问互动环节,Song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就大数据研究、数据管理及从业需要具备的潜质、技能、相关的程序语言等做了交流,也向师生普及了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数据用于医疗分析等方面的知识。Il-Yeol Song教授扎实宽厚的学术功底、耐心风趣的解答,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阵阵掌声。
报告会开始前,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安民教授对Il-Yeol Song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进行了短暂交流。经济与管理类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图书馆的相关老师等聆听了报告。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部分骨干成员与Song教授就未来双方开展进一步合进行了探讨交流。
人物简介:
Il-Yeol Song博士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2012-2014年,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基于视觉和决策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是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的科学家和实体关系研究追随者。他是2015年Peter P. Chen概念建模奖的获得者。Il-Yeol Song在数据管理领域发表了超过200篇同行评审的论文,是计算科学与工程杂志(JSCE)的共主编的和数据与知识工程期刊的高级编辑。2004年,Il-Yeol Song获得了IEEE CIBCB最佳论文奖。此外,Il-Yeol Song还荣获了德雷塞尔大学四个教学奖项,包括最负盛名的林贝克杰出教学奖。2010-2012年,Il-Yeol Song担任ER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主席。Il-Yeol Song在2014年的亚太iSchool会议(Asia-Pacific iSchool Conference)、2015年的美国计算机学会应用计算研讨会和2015年的概念建模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大数据的主题演讲,他也是即将到来的EDB2016和2016年亚太图书情报教育与实践国际会议的主讲人。
高性能计算专家高光荣和Barbara Chapman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介绍高性能计算与并行计算的模型与未来发展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付凯元)2016年10月31日(周一)下午,受计算机学院苗启广教授的邀请,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高光荣教授和美国石溪大学Barbara Chapman教授访问西电,并在主楼4区107报告厅,给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做了有关类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报告,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报告会上,首先由Barbara Chapman教授做“Programming Next Generation Computers: A Major Challenge”的报告,她结合高性能计算和并行计算的环境,深入讲解了下一代计算机体系的程序设计模型和接口,对MPI和OpenMP等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Intel MIC和nvidia GPU,对未来高性能程序设计方法进行了展望。随后,高光荣教授做了“类脑计算 —— 机会与挑战”的报告,他讲解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结合他本人的提出的Dataflow计算模型,对人工智能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类脑计算的前景,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研究领域。两位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具有前瞻性,开阔了大家的思路。
报告之后,两位教授和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气氛非常热烈。计算机学院黄伯虎老师和Chapman探讨了高性能程序设计中相关问题,安玲玲副教授和高光荣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方法处理生物计算的方法的可能性。计算机学院张军英教授、权义宁副教授、戚玉涛副教授和4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苗启广教授主持。
人物简介:
高光荣,1986 年获得MIT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博士的学者。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特拉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系统实验室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并兼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客座研究员兼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海外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及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7年,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荣誉,也是第一位获得双资深会员的大陆学者。目前从事的科研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系统,生物信息,优化与并行编译器等。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2013年度海外杰出贡献奖”。
Barbara Chapman,休斯顿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1998年博士毕业于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U.K. 计算机专业,目前工作在石溪大学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Languages, compilers and tools for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ations, progra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embedded system develo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and wide-area networks. 主要任职:Technical Papers Chair, ACM/IEEE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SC '10;Recent program committees: Cluster '10, EuropMPI '10, ICPADS '10, ICPP '10, IPDPS '10, IWOMP '10, LCPC '10, MTPP '10, PGAS '10, PPOPP '10, PSTI '10;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Concurrency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Wiley)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erScience).
CLEBA Group李海宽博士为西电本科生授课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岩松 陈龙)应计算机学院沈玉龙教授邀请,CLEBA Group首席技术顾问李海宽博士于10月24日至11日4日来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开发模式与技术》课程。这是继2015年11月30日李海宽博士在北校区做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报告之后,又一次为我院师生讲授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前沿方法与技术。本次课程由王永智和张涛担任校内导师。
大规模软件重用作为软件工程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使其成为软件工程领域一个流行的概念,其有关技术发展成为开发相关软件家族和建造软件生产线的核心技术。李海宽博士结合自己在该领域十余年的研究经验及研究成果,提出一个面向关系的软件架构概念,不同于面向服务面向功能的架构。面向关系的软件架构挖掘方法采用的是逆向工程的方法,首先根据功能提取相关信息,挖掘一团乱麻的架构即面向功能的架构,之后再根据组件之间的关系调整功能架构为整齐的面向对象的架构,这其中提出了聚类、扫描的具体方法。
本次课程全程英文授课,采用教师授课与学生作报告相结合方式,强化学生对课程的认识。考试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老师的观点,并结合其他科学家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每组集体撰写一篇论文(初稿),参加答辩。本课程是一门为高年级本科生设计的高级强化课程,共有63名同学选课。
李海宽博士评价,“选课学生普遍英文基础很好,英语听课、英语作业、英语撰写论文与英语论文答辩等环节,表现都很出色,授课效果好于预期。对于一门涉猎较广、新概念众多的前沿课程,大家学习的认真程度以及对于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海外教师授课是计算机学院邀请校外专家授课的系列活动之一,积极的反响同时证明了这是一次卓为有效的课程安排,学院后期将会邀请更多的海内外专家和企业专家前来开展讲座和授课。
人物简介:
李海宽,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中科院研究生院十年的教学经历与欧洲工业界与学术界二十四年的工作经验,曾受雇于荷兰Mediaan/abs, 在国际大公司荷兰皇家电信任全职高级顾问八年,又先后为荷兰鹰格集团的首席顾问官与CLEBA 国际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首席技术顾问。近年来,一直在欧洲主持国际合作项目与创新工程,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电子商务系统,目前正在进行中。项目组成员来自荷兰、中国、美国和日本,包括科学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成员的工作背景覆盖软件工程,信息技术,自动翻译,通讯协议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主要成果为跨语言的电子商务技术,特别是跨语言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多项核心技术已在荷兰登记注册,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长期从事大规模软件重用与大型复杂系统重构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实践,曾和荷兰计算机科学家J. van Katwijk 教授,M. Looijen 教授与H.G. Sol 教授一起研发大规模软件重用的概念与实用模型,策划欧洲大公司软件重用战略,组织大型复杂系统重构项目,实现以商务为中心的IT 管理等。此外,近年来一直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Yifang Ban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记者 武越)应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研究中心(OMEGA)公茂果教授的邀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Yifang Ban教授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来西电开展学术交流。Ban教授于10月31日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02会议室分别作了 “Research and Education @ KTH Geoinformatics”和“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两场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其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该校的教育和科研情况。
讲座中,Ban教授对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行全面的介绍,重点介绍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招生情况,并希望能和OMEGA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接下来,Ban从多源遥感图像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管理以及建模和地理空间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简要系统地介绍了其近年来的代表性工作。Ban教授围绕多源数据处理和融合、变化检测和基于目标和知识的图像分类阐述了多源遥感数据处理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着,Ban教授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空间数据挖掘和基于智能体的建模方法;最后,Ban教授强调“学术服务需求、面向应用”,“学”以致“用”,并重点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使大家很受启发和鼓舞。
在讨论环节中,Ban教授详细介绍了中欧合作项目“龙计划”第四期的开展情况,并与公茂果教授、苗启广教授、张向荣教授等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希望进一步促进深入合作和交流。
人物简介:
Yifang Ban博士现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环境与城市规划系地理信息学的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副主编,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heme Issue on Global Land Cover Mapping 和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Special Issue 客座编委。 1996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7年,瑞典皇家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工程师;1998至2000年,斯德哥尔摩大学助理教授;2000至2004年,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终身副教授;2004年加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Ban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多时遥感、SAR图像分析、变化检测、多源数据融合、地表绘图,城市分析等。
西交利物浦大学席酉民教授来校开展学术讲座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苗雨濛)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杜荣教授的邀请,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于2016年10月28日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席酉民教授做了题为“网络组织: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的讲座。首先,席教授从时代变迁和管理演化切入,结合自身的经历阐述了管理学界核心理论的不断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变,传统组织需要进行范式革命,他提出了UACC的概念。传统的管理三角形发展成了“倒三角形”的结构,由管理导向变为了市场导向。其次,他介绍了组织结构的本质、结构多样化的基本原因等问题。通过海尔、西交利物浦大学、AMT以及淘宝这4个案例介绍了组织网络化和网络化组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他通过介绍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管理机制、核心要素、独特性等问题,说明网络组织对于传统组织理念的冲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网络组织问题。
讲座期间,大家与席教授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人物简介:
席酉民教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教授,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西安交大管理学院院长、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创立院长。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管理学科部常务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人大代表,兼任《管理学家》(实践版)(学术版)主编以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等。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及政策分析、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管理行为与企业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于1987年创立了和谐理论,并将其扩展成和谐管理理论。
台湾科技大学Jing-Ming Guo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付凯元)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安玲玲副教授邀请,台湾科技大学Jing-Ming Guo教授于10月20日来西电开展学术交流,并在北校区新科技楼609会议室作报告。报告题为“Advances on Image Retrieval: Fusion Structure with Compression, Halftoning, and Deep Learning”,来自各学院的5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由安玲玲主持。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提出了许多融合高级和低级特征的设计方案。鉴于大多数图像都经过压缩存储在数据库中,压缩域特征可以有效地作为图像检索的低级特征。与此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刻画人类感知特性,进而形成有效的高级特征用于图像检索。讲座中,郭教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数字半调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著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接下来,郭教授又从颜色,纹理,形状,边缘及空间特征等方面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数字半调方法以及一种基于数字半调的低复杂度图像压缩方法。针对目前图像检索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郭教授讲述了如何融合低级特征与高级特征设计有效的图像检索方案。最后,郭教授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并就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提问互动环节,郭教授与现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郭教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Jing-Ming Guo教授是台湾科技大学电资学院副院长及创新育成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信号处理、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字半调等。郭教授是IEEE高级会员,IET Fellow。由于他突出的贡献及学术成就,先后获得杰出青年奖、特聘教授、电子工程杰出教授奖等,他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此外,郭教授组织并申办了多次国际会议,曾任2015与2016年度IEEE ICCE国际会议主席,2012年度ISPCS、2013年ISCE、ICCE等国际会议的Technical Program Chair。郭教授还担任TIP、TMM、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Information Sciences, Signal Processing,以及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刊物的副主编。
医学图像处理专家张军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landmark在医学图像的应用”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屈晓超) 9月21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梁继民教授邀请,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助理张军博士对西电进行了访问交流。9月21号下午,张博士于G418报告厅做了题为“Landmark-based Medical Image Analysi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梁继民教授主持。
讲座中,张博士主要对医学图像中landmark的检测进行了介绍,其中对基于landmark的感兴趣区域分割算法和阿尔茨海默疾病分类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张博士就基于landmark的医学图像处理背景及其理论基础及问题进行了介绍,随后介绍了landmark的应用方式,并对基于回归分析的landmark自动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张博士重点介绍了他提出的基于landmark分类的配准方法。
基于Landmark点的配准方法作为医学图像处理的流行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使得医学图像的分割配准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张博士对基于landmark方法在CT,MRI,PET等医学图像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其提出分割配准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医学各种图像模态中,并不局限于CT图像。
另外,除了landmark自动检测问题,张博士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皮层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将之与landmark配准方式相结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皮层分类以及应用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病人大脑皮层的分类效果进行了展示。最后张博士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在提问互动环节,张博士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张博士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学术交流结束后,双方表示今后将在极光图像目标检测、SAR图像目标检测及医学图像分割配准算法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人物简介:
张军博士是马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助理,他在医学影像和医学图像配准建树颇丰,在同行评议期刊及IEEE的多个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BME)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张军博士同时也是TIP, TBME, PRLs, CVIU的审稿人。他曾担任过2016年互联网多媒体计算国际会议主持,以及2016年第七届机器学习在医学成像领域应用国际会议的项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