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多名专家学者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时间:2017-04-28 09:18:18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英国肯特大学高式昌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兆松)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刘英教授邀请,英国肯特大学高式昌教授于2017年4月25日来校讲学。

4月25日下午,在北校区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高式昌教授作了题为“小卫星天线”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由天线与电磁散射研究所尹应增教授主持,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中,高式昌教授介绍了英国肯特大学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历史、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等。讲解了小卫星天线的应用前景、发展历史、各个国家研究现状、小卫星中需要的天线类型及主要挑战。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星载的反射面天线,对其馈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其项目组对于应用于卫星通信的基于GaN技术的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技术的研究,包括其系统构成与原理、天线单元的组阵方式等。最后介绍了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高式昌教授报告内容既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又紧贴实际工程应用,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共鸣。高教授现场与广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他详细解答了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到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由我校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电子工程学院共同举办。

人物简介:

高式昌博士, 英国肯特大学教授、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 (Chair Professor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线技术(智能天线,相控阵,卫星天线,宽带和多频段天线,天线阵,天线小型化)、微波/毫米波/THz电路(微波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射频系统、卫星移动通信、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等。

高式昌博士1999-200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2001-2002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研究员,2002-2007年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任副教授、天线与微波研究室负责人, 2007-2012年在英国萨里卫星中心任副教授、卫星天线与微波研究室负责人。2013年任英国肯特大学教授。他也在其它的一些著名大学做过访问学者:2003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做访问研究员,200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做访问教授等。

他编著了2本书:他与美国航天局Imbraile等编著“Space Antenna Handbook”(英国John Wiley出版, 2012; 已被翻译成中文)及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2014年由美国IEEE和英国Wiley联合出版发行)。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50余篇, 并有多个专利。获2002年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URSI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03年英国努菲而德 优秀教师奖, 2005年英国高等教育局的杰出研究员奖, 2005年日本科学促进会的研究员奖, 2012年英国拉夫堡举行的国际天线和电波传播会议最佳论文奖等。

高教授是英国IET的会士(Fellow) 、国际电子和电气工程学会(IEEE)的杰出演讲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of IEEE AP-S) 、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的副主编,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Radio Science”的副主编,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英国“IET Circuits, Devices and Systems”、中国电子学报(英文版)、中国 “电波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2014年高教授被英国Wiley出版社邀请担任 “微波与无线技术”系列丛书的责任主编。 高教授领导完成多个英国国家基金委、欧盟第七框架 (EC FP7)的重大研究项目。他是2013年在英国举行的国际天线与传播学术会议(LAPC 2013)的主席、2012年国际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会议(CSNDSP)的专题主席 (Chair of Special Session)等。

能量传输专家郑淦老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超密集网络的边缘缓存”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倩文)4月14日上午,在我校北校区新科技楼1012会议室,来自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信号处理和网络研究小组的郑淦老师为广大的师生做了一场题为“Edge Caching Meets Ultra Dense Networks”的学术专题报告。

讲座中,郑老师主要分享了超密集网络的边缘缓存机制。如今,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21年每月将达到49亿字节。为了满足未来移动网络的高容量需求,一些高级无线电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如大量多输入多输出(MIMO) ,小型网络密集,毫米波,异构网络,云无线接入网(C-RAN)等。然而,主要的挑战仍然是将大量移动数据从核心转移到网络边缘,因为这对回程链路施加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移动数据是重复请求和可缓存的视频,新闻和地图等内容,郑老师提出了将小容量的流行内容缓存作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小型小区和缓存的组合将使内容更接近用户,减少回程流量和传输延迟,从而缓解无线内容网络中的许多瓶颈问题。

讲座中对超密集网络下关于具有多天线微波6GHz和毫米波(30-300GHz)小型基站的高速缓存性能的研究进行讲解。说明通过使用随机几何的工具计算不同频率的关键通道特征来分析内容传送成功的概率,然后提出有效的算法来优化缓存内容布局。数值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的优点,并揭示了缓存容量和小单元密度之间的有趣的权衡。后面讨论了一些有希望的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会上,郑老师与在场师生对5G传输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郑老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氛围非常好,郑老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郑淦博士,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获得天津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在2008年获得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拉夫堡大学沃尔夫森机械,电气与制造工程学院的信号处理和网络研究小组的高级讲师。他曾在伦敦大学学院,KTH皇家理工学院和卢森堡大学进行各种研究和访问工作,并在埃塞克斯大学作为通信讲师。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边缘缓存和雾网络,全双工无线电,无线功率传输,协作和认知通信,物理层安全和多用户MIMO预编码。  

郑淦博士是IEEE的高级会员,是ISET在2016年出版的“下一代无线通信先进继电器技术”一书的领先编辑, “利用能源高效安全无线通信干扰”专题的主要嘉宾编辑之一。他已经获得了5项国际最佳论文奖,其中包括著名的2015年GLOBECOM最佳论文奖,并获得2013年IEEE信号处理文字最佳论文奖。 郑淦博士目前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副主编。

 

美国天普大学杜小江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对于移动设备的点击劫持攻击以及有效防御策略的分析”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蓉)4月19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彬教授的邀请,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计算机系杜小江教授(Prof. Prof Xiaojiang Du)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4月19日上午10点,杜小江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Analysis of Clickjacking Attacks and An Effective Defense Scheme for Android Devices”专题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北校区新科技楼1012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张艳玲副教授主持。

讲座中,杜教授主要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无线网络安全,特别是移动设备安全的研究成果。杜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美国费城及天普大学的发展情况,接着简单讲述了其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未来发展的课题等,然后杜教授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败选的案例引入了点击劫持攻击的主题,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现场的气氛轻松活跃。

杜教授重点讲解了移动设备点击劫持攻击技术的提出背景、研究动机、主要特点、面临的挑战、对应的策略、评价性能以及目前的相关工作,点击劫持,clickjacking,也称为UI-覆盖攻击。这个词首次出现在2008年,是由互联网安全专家罗伯特•汉森和耶利米•格劳斯曼首创的,这个词其实是“点击”(click)和“劫持”(hijacking)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在报告过程中,杜教授详细介绍了点击劫持的具体步骤以及点击劫持攻击的增强策略。在提问互动环节中,杜教授与广大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给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建议。杜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杜教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场下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相关活动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111基地,通信工程学院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支持。

人物简介:

杜小江现任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他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杜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无线系统安全、传感器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等。他在异构传感器网络,无线系统安全、计算机通信和云计算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杜博士在Springer出版专著一本,目前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8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的论文2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和EI收录170余篇,其中三篇文章获得了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是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多次担任过IEEE/ACM国际会议的主席,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并多次参加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科研项目书评审会。杜博士已经主持了14项美国政府的科研项目,其中7项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3项是由美国陆军研究局资助,1项是由美国空军研究局资助。杜博士目前是IEEE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以及ACM终身会员(Life Member)。

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李卫东教授来校交流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举办“长征大讲坛”系列讲座第一讲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晓璇)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自2017年起创办“长征大讲坛”系列讲座活动。4月7日上午,“长征大讲坛”于G楼118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应秦勇教授邀请,来自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的李卫东教授,为材料学院师生做了 “The Art of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A centennial journey of biomimetic total synthesis”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于上午10:30分正式开始。首先,李卫东教授从有机合成的发展历史和仿生有机合成的研究背景,列举了经典的有机合成成果,如Robinson Synthesis of Tropinone (1917年),Barton Synthesis of Strychnine (1954年),Corey Synthesis of Antheliolide A (2006年)等。随后,李教授介绍了自己科研团队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分析了有机仿生合成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报告结束后,李卫东教授同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李卫东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传统的有机全合成,在报告中,为了更贴近材料学院师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兴趣,李教授在报告过程中使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仿生有机全合成的经典示例及其现实意义。此次报告会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新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赢得了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李卫东教授作学术报告

李卫东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

“长征大讲坛”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同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2017年起共同创办的高水平学术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等杰出科学家来校讲学交流,为青年教师和广大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院和学校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

报告人介绍:

李卫东,理学博士,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药学院)天然药物合成有机化学教授。

198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3年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有机化学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师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E. J. Corey 教授(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做博士后;1998年回国以来先后在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任教,其间于2002年至200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E. J. Corey 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合成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专长于天然产物及天然药物的全合成研究,致力于发展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新策略和合成有机化学新反应、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所获奖励:

199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7年药明康德(首届)生命化学(二等)研究奖

2008年(首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

 

 

英国利物浦大学黄漪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宽带整流天线在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领域的应用”

西电新闻网(通讯员 张轩铭)4月12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李龙教授的邀请,英国利物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K)黄漪教授(Prof. Prof Yi Huang)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4月12日下午3点,黄漪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Broad-band Rectenna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Energy Harvesting”专题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北校区图书馆A108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李龙教授主持。电子工程学院史小卫教授,史琰教授,翟会清教授,100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讲座中,黄教授主要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宽带整流天线的研究成果。黄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英国的地理概况和人文风情,接着为大家展示了利物浦大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名人,以及黄教授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未来发展的课题等,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现场的气氛轻松活跃。
黄教授重点讲解了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整流天线技术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整流天线作为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由天线、匹配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组成,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黄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在提问互动环节中,黄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给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建议。黄教授谦和认真的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黄教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场下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讨论结束后,黄教授与师生们亲切合影留念。
相关活动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信工程系,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以及IEEE Xi'an Section, AP/MTT-Chapter的支持。

人物简介:

黄漪教授于1984年在中国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应用电磁学,雷达和天线领域的研究。黄漪教授于1994年在英国电信实验室担任研究员,1995年加入英国利物浦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学系,现任无线工程专业的教授,高频工程集团副部长。黄漪教授在主要的国际期刊和会议记录中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并撰写了《Antenna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和《Reverberation Chamber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MC and Antenna Measurements》等专著。黄教授从研究会,政府机构,慈善机构,欧盟和工业界获得了许多研究资助,担任多家公司的顾问,曾在多个国家和国际技术委员会任职,曾担任过国际期刊的主编。他目前是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总编辑,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的副主编,欧洲天线与传播协会(EurAAP)的英国和爱尔兰代表,HEA高级研究员和IET Fellow。

计算与数学建模专家Steven Kenny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超越分子动力学时间尺度的原子级模拟仿真”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淼)4月11日,应数学与统计学院于淼老师邀请,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Steven Kenny教授访问西电,先后参观了超算中心与数学与统计学院,并于16:00在信远楼II-206为来自数统院的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Atomistic Modelling Beyond MD Timescal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数统院于淼主持。

上午十时,Steven Kenny教授首先参观了我校高性能计算中心,与管理员做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我校超算中心的规模,详细与管理员探讨了我校超级计算机的CPU、内存、计算能力等参数以及制冷、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同时了解了目前超算中心的使用与维护状况。同时Steven Kenny教授也向管理员介绍了目前拉夫堡大学新建立的超算中心的配置、规模、配套设施及使用状况。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令双方都受益良多。

下午四时的报告,于淼老师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Steven Kenny教授。接着Steven Kenny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他的报告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在材料学和物理学常用的模拟仿真方法之一分子动力学的原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借助当今无比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平台,实现含有大规模数量原子的系统的模拟仿真。其次介绍了这个方法的限制,由于原子运动的演化是不能作并行计算的,故而现如今对于大部分的系统而言使用分子动力学可模拟的时间尺度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接着教授在报告中,又一一介绍了几种可以将模拟仿真的时间尺度进一步延伸的方法,尤其是自适应动态蒙特卡洛方法(Adaptive Kinetic Monte Carlo)。教授着重讨论该方法的应用与挑战,该方法中涉及到的几种鞍点寻找方法,如NEB方法和Dimer方法等,令听众耳目一新。最后教授又举了几个成功应用AKMC方法的有趣的例子,在应用里他介绍了玻璃上镀银膜、薄膜的成长以及该过程中具体原子环的形成过程等,并通过薄膜平面的生长与材料的核辐射损伤这两个例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该方法。然后,Steven教授还为大家讲述了并行化策略、信息再利用和鞍点的搜索等。

在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Steven Kenny教授与在场的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的讲解提出的问题。他严谨的学术报告与纯正的英国口音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此次报告会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自适应动态蒙特卡洛方法等相关学术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了解到国际中的一些新型研究和近期发展,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大大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

人物简介:

Steven Kenny教授本科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于英国牛津大学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讲师。2001年转至英国拉夫堡大学数学系任职,于2014年晋升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专著一部。是英国物理学会会员,英国中部超算中心委员。

Steven 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学数学建模的方法与应用,尤其是原子模拟。包括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薄膜生长的模拟,尤其是模拟在实际时间尺度下,薄膜生长参数对生长机理的影响。其他方向还包括核辐射对材料损伤的模拟,对下一代核反应堆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核损伤,帮助制造耐核损的材料以延长核反应堆的寿命。

上一条:校长郑晓静院士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走访调研
下一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钟平一行来校调研

多名专家学者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7-04-28 09:18:18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英国肯特大学高式昌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兆松)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刘英教授邀请,英国肯特大学高式昌教授于2017年4月25日来校讲学。

4月25日下午,在北校区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高式昌教授作了题为“小卫星天线”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由天线与电磁散射研究所尹应增教授主持,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中,高式昌教授介绍了英国肯特大学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历史、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等。讲解了小卫星天线的应用前景、发展历史、各个国家研究现状、小卫星中需要的天线类型及主要挑战。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星载的反射面天线,对其馈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其项目组对于应用于卫星通信的基于GaN技术的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技术的研究,包括其系统构成与原理、天线单元的组阵方式等。最后介绍了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高式昌教授报告内容既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又紧贴实际工程应用,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共鸣。高教授现场与广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他详细解答了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到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由我校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电子工程学院共同举办。

人物简介:

高式昌博士, 英国肯特大学教授、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 (Chair Professor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线技术(智能天线,相控阵,卫星天线,宽带和多频段天线,天线阵,天线小型化)、微波/毫米波/THz电路(微波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射频系统、卫星移动通信、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等。

高式昌博士1999-200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2001-2002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研究员,2002-2007年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任副教授、天线与微波研究室负责人, 2007-2012年在英国萨里卫星中心任副教授、卫星天线与微波研究室负责人。2013年任英国肯特大学教授。他也在其它的一些著名大学做过访问学者:2003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做访问研究员,200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做访问教授等。

他编著了2本书:他与美国航天局Imbraile等编著“Space Antenna Handbook”(英国John Wiley出版, 2012; 已被翻译成中文)及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2014年由美国IEEE和英国Wiley联合出版发行)。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50余篇, 并有多个专利。获2002年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URSI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03年英国努菲而德 优秀教师奖, 2005年英国高等教育局的杰出研究员奖, 2005年日本科学促进会的研究员奖, 2012年英国拉夫堡举行的国际天线和电波传播会议最佳论文奖等。

高教授是英国IET的会士(Fellow) 、国际电子和电气工程学会(IEEE)的杰出演讲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of IEEE AP-S) 、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的副主编,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Radio Science”的副主编,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英国“IET Circuits, Devices and Systems”、中国电子学报(英文版)、中国 “电波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2014年高教授被英国Wiley出版社邀请担任 “微波与无线技术”系列丛书的责任主编。 高教授领导完成多个英国国家基金委、欧盟第七框架 (EC FP7)的重大研究项目。他是2013年在英国举行的国际天线与传播学术会议(LAPC 2013)的主席、2012年国际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会议(CSNDSP)的专题主席 (Chair of Special Session)等。

能量传输专家郑淦老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超密集网络的边缘缓存”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倩文)4月14日上午,在我校北校区新科技楼1012会议室,来自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信号处理和网络研究小组的郑淦老师为广大的师生做了一场题为“Edge Caching Meets Ultra Dense Networks”的学术专题报告。

讲座中,郑老师主要分享了超密集网络的边缘缓存机制。如今,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21年每月将达到49亿字节。为了满足未来移动网络的高容量需求,一些高级无线电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如大量多输入多输出(MIMO) ,小型网络密集,毫米波,异构网络,云无线接入网(C-RAN)等。然而,主要的挑战仍然是将大量移动数据从核心转移到网络边缘,因为这对回程链路施加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移动数据是重复请求和可缓存的视频,新闻和地图等内容,郑老师提出了将小容量的流行内容缓存作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小型小区和缓存的组合将使内容更接近用户,减少回程流量和传输延迟,从而缓解无线内容网络中的许多瓶颈问题。

讲座中对超密集网络下关于具有多天线微波6GHz和毫米波(30-300GHz)小型基站的高速缓存性能的研究进行讲解。说明通过使用随机几何的工具计算不同频率的关键通道特征来分析内容传送成功的概率,然后提出有效的算法来优化缓存内容布局。数值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的优点,并揭示了缓存容量和小单元密度之间的有趣的权衡。后面讨论了一些有希望的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会上,郑老师与在场师生对5G传输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郑老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氛围非常好,郑老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郑淦博士,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获得天津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在2008年获得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拉夫堡大学沃尔夫森机械,电气与制造工程学院的信号处理和网络研究小组的高级讲师。他曾在伦敦大学学院,KTH皇家理工学院和卢森堡大学进行各种研究和访问工作,并在埃塞克斯大学作为通信讲师。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边缘缓存和雾网络,全双工无线电,无线功率传输,协作和认知通信,物理层安全和多用户MIMO预编码。  

郑淦博士是IEEE的高级会员,是ISET在2016年出版的“下一代无线通信先进继电器技术”一书的领先编辑, “利用能源高效安全无线通信干扰”专题的主要嘉宾编辑之一。他已经获得了5项国际最佳论文奖,其中包括著名的2015年GLOBECOM最佳论文奖,并获得2013年IEEE信号处理文字最佳论文奖。 郑淦博士目前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副主编。

 

美国天普大学杜小江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对于移动设备的点击劫持攻击以及有效防御策略的分析”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蓉)4月19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彬教授的邀请,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计算机系杜小江教授(Prof. Prof Xiaojiang Du)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4月19日上午10点,杜小江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Analysis of Clickjacking Attacks and An Effective Defense Scheme for Android Devices”专题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北校区新科技楼1012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张艳玲副教授主持。

讲座中,杜教授主要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无线网络安全,特别是移动设备安全的研究成果。杜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美国费城及天普大学的发展情况,接着简单讲述了其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未来发展的课题等,然后杜教授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败选的案例引入了点击劫持攻击的主题,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现场的气氛轻松活跃。

杜教授重点讲解了移动设备点击劫持攻击技术的提出背景、研究动机、主要特点、面临的挑战、对应的策略、评价性能以及目前的相关工作,点击劫持,clickjacking,也称为UI-覆盖攻击。这个词首次出现在2008年,是由互联网安全专家罗伯特•汉森和耶利米•格劳斯曼首创的,这个词其实是“点击”(click)和“劫持”(hijacking)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在报告过程中,杜教授详细介绍了点击劫持的具体步骤以及点击劫持攻击的增强策略。在提问互动环节中,杜教授与广大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给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建议。杜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杜教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场下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相关活动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111基地,通信工程学院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支持。

人物简介:

杜小江现任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他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杜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无线系统安全、传感器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等。他在异构传感器网络,无线系统安全、计算机通信和云计算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杜博士在Springer出版专著一本,目前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8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的论文2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和EI收录170余篇,其中三篇文章获得了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是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多次担任过IEEE/ACM国际会议的主席,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并多次参加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科研项目书评审会。杜博士已经主持了14项美国政府的科研项目,其中7项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3项是由美国陆军研究局资助,1项是由美国空军研究局资助。杜博士目前是IEEE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以及ACM终身会员(Life Member)。

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李卫东教授来校交流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举办“长征大讲坛”系列讲座第一讲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晓璇)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自2017年起创办“长征大讲坛”系列讲座活动。4月7日上午,“长征大讲坛”于G楼118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应秦勇教授邀请,来自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的李卫东教授,为材料学院师生做了 “The Art of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A centennial journey of biomimetic total synthesis”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于上午10:30分正式开始。首先,李卫东教授从有机合成的发展历史和仿生有机合成的研究背景,列举了经典的有机合成成果,如Robinson Synthesis of Tropinone (1917年),Barton Synthesis of Strychnine (1954年),Corey Synthesis of Antheliolide A (2006年)等。随后,李教授介绍了自己科研团队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分析了有机仿生合成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报告结束后,李卫东教授同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李卫东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传统的有机全合成,在报告中,为了更贴近材料学院师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兴趣,李教授在报告过程中使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仿生有机全合成的经典示例及其现实意义。此次报告会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新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赢得了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李卫东教授作学术报告

李卫东教授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

“长征大讲坛”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同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2017年起共同创办的高水平学术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等杰出科学家来校讲学交流,为青年教师和广大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院和学校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

报告人介绍:

李卫东,理学博士,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药学院)天然药物合成有机化学教授。

198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3年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有机化学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师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E. J. Corey 教授(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做博士后;1998年回国以来先后在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任教,其间于2002年至200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E. J. Corey 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合成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专长于天然产物及天然药物的全合成研究,致力于发展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新策略和合成有机化学新反应、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所获奖励:

199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7年药明康德(首届)生命化学(二等)研究奖

2008年(首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

 

 

英国利物浦大学黄漪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宽带整流天线在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领域的应用”

西电新闻网(通讯员 张轩铭)4月12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李龙教授的邀请,英国利物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K)黄漪教授(Prof. Prof Yi Huang)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4月12日下午3点,黄漪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Broad-band Rectenna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Energy Harvesting”专题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北校区图书馆A108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李龙教授主持。电子工程学院史小卫教授,史琰教授,翟会清教授,100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讲座中,黄教授主要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宽带整流天线的研究成果。黄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英国的地理概况和人文风情,接着为大家展示了利物浦大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名人,以及黄教授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未来发展的课题等,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现场的气氛轻松活跃。
黄教授重点讲解了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整流天线技术的提出背景、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整流天线作为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由天线、匹配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组成,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黄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在提问互动环节中,黄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给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建议。黄教授谦和认真的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黄教授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场下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讨论结束后,黄教授与师生们亲切合影留念。
相关活动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信工程系,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以及IEEE Xi'an Section, AP/MTT-Chapter的支持。

人物简介:

黄漪教授于1984年在中国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应用电磁学,雷达和天线领域的研究。黄漪教授于1994年在英国电信实验室担任研究员,1995年加入英国利物浦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学系,现任无线工程专业的教授,高频工程集团副部长。黄漪教授在主要的国际期刊和会议记录中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并撰写了《Antenna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和《Reverberation Chamber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MC and Antenna Measurements》等专著。黄教授从研究会,政府机构,慈善机构,欧盟和工业界获得了许多研究资助,担任多家公司的顾问,曾在多个国家和国际技术委员会任职,曾担任过国际期刊的主编。他目前是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总编辑,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的副主编,欧洲天线与传播协会(EurAAP)的英国和爱尔兰代表,HEA高级研究员和IET Fellow。

计算与数学建模专家Steven Kenny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超越分子动力学时间尺度的原子级模拟仿真”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淼)4月11日,应数学与统计学院于淼老师邀请,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Steven Kenny教授访问西电,先后参观了超算中心与数学与统计学院,并于16:00在信远楼II-206为来自数统院的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Atomistic Modelling Beyond MD Timescal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数统院于淼主持。

上午十时,Steven Kenny教授首先参观了我校高性能计算中心,与管理员做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我校超算中心的规模,详细与管理员探讨了我校超级计算机的CPU、内存、计算能力等参数以及制冷、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同时了解了目前超算中心的使用与维护状况。同时Steven Kenny教授也向管理员介绍了目前拉夫堡大学新建立的超算中心的配置、规模、配套设施及使用状况。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令双方都受益良多。

下午四时的报告,于淼老师首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Steven Kenny教授。接着Steven Kenny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他的报告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在材料学和物理学常用的模拟仿真方法之一分子动力学的原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借助当今无比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平台,实现含有大规模数量原子的系统的模拟仿真。其次介绍了这个方法的限制,由于原子运动的演化是不能作并行计算的,故而现如今对于大部分的系统而言使用分子动力学可模拟的时间尺度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接着教授在报告中,又一一介绍了几种可以将模拟仿真的时间尺度进一步延伸的方法,尤其是自适应动态蒙特卡洛方法(Adaptive Kinetic Monte Carlo)。教授着重讨论该方法的应用与挑战,该方法中涉及到的几种鞍点寻找方法,如NEB方法和Dimer方法等,令听众耳目一新。最后教授又举了几个成功应用AKMC方法的有趣的例子,在应用里他介绍了玻璃上镀银膜、薄膜的成长以及该过程中具体原子环的形成过程等,并通过薄膜平面的生长与材料的核辐射损伤这两个例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该方法。然后,Steven教授还为大家讲述了并行化策略、信息再利用和鞍点的搜索等。

在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Steven Kenny教授与在场的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的讲解提出的问题。他严谨的学术报告与纯正的英国口音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此次报告会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自适应动态蒙特卡洛方法等相关学术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了解到国际中的一些新型研究和近期发展,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大大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

人物简介:

Steven Kenny教授本科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于英国牛津大学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讲师。2001年转至英国拉夫堡大学数学系任职,于2014年晋升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专著一部。是英国物理学会会员,英国中部超算中心委员。

Steven 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学数学建模的方法与应用,尤其是原子模拟。包括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薄膜生长的模拟,尤其是模拟在实际时间尺度下,薄膜生长参数对生长机理的影响。其他方向还包括核辐射对材料损伤的模拟,对下一代核反应堆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核损伤,帮助制造耐核损的材料以延长核反应堆的寿命。

责任编辑:付一枫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