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春田学院篮球专家为西电男篮授课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莹)为进一步提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体育教育质量,展现西电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采,拓宽学生体育教育国际化视野,应学校体育部邀请,来自世界篮球和排球运动发源地—美国春田学院的Kenneth Wall教授和周鹏博士来校交流并给西电男子篮球队亲授公开课。
西电男子篮球队由来自各学院的普通大学生组成,2016年作为陕西省冠军队代表陕西参加了首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的比赛,是一支竞技水平突出、团结进取、追求卓越的运动队。2017年7月3日下午,Dr.Wall和周鹏博士参观了我校南校区体育馆后在南校区篮球场给我校篮球队进行了一场丰富有趣的训练课,当天的高温酷暑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这节课主要是对篮球队训练模式和个人意识的训练。Dr.Wall和周鹏博士先是将几种传球方式一一讲解、示范,细致到了每一个动作。随后Dr.Wall将队伍中的后卫与中锋分开教学,因材施教,后卫练习传球的方式方法,中锋练习内线脚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技巧让每位队员都有了新的体会,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最后一个单元是趣味练习,看似轻松有趣实则是对团队意识和抗压的锻炼,具体方式为每个人依次进行罚球,进则休息,不进则全队半场折返跑一次。赛场上罚球是否命中有时意味着一场比赛的胜负,这时比的就是抗压能力,心理压力会影响正常发挥,若在平时多加训练,可大大提高队员们在赛场上的发挥。两小时的训练结束后,Dr.Wall和周鹏博士给队员们赠予了来自春田大学的小礼品,期望他们日后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严谨负责的态度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不因时间长短影响训练质量,不因天气情况影响教学进程。西电篮球队的小伙子们和教练员均认为通过这次训练交流,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收获很多,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篮球队会不断进步提升,为西电争取更多优异的成绩。
美国春田学院简介:
春田学院(SPRINGFIELD COLLEGE)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办于1885年,世界篮球、排球项目发源地,目前设有文理学院、健康体育与娱乐学院和研究生院。作为美国历史悠久并以培养体育人才而著称的一所高校,春田学院在百余年中,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一些欧美国家培养了不少体育专业人才,为国际体育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我国体育届的名人马约翰,马启伟,舒鸿,牟作云,董守义均在此留学。目前学生总数约4000人,其中研究生约1000人。
Kenneth Wall简介:
美国春田学院体育管理和休闲系教授,1975年获得春田学院体育教育学博士学位。Dr.Wall长期在美国NCAA和世界范围内执教高水平篮球队伍,曾担任春田学院男子篮球队教练,哥斯达黎加职业和大学队男子篮球队教练,委内瑞拉国家男子篮球队主教练。1983年-2004年期间,担任春田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为春田学院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建立广泛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教练员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在教练员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学及体育道德伦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很高的造诣。
医学成像领域专家曾更生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守平)2017年6月23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朱守平副教授邀请,美国韦伯州立大学曾更生教授在新校区教学楼G楼420为西电师生做了题为“A Fast Method to Emulate an Iterative POCS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一种快速的模拟迭代凸集投影图像重建算法的方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朱守平副教授主持。
报告中,曾更生教授首先深情地回忆了他当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书时的情景。曾教授说他当年读书的时候西电还叫“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也还没有新校区,曾教授风趣的说他当年学的是数学专业,但是他在学习之余也看了很多电子通信方面的书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对医学成像领域乃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做了一个通俗的介绍。
然后,曾教授以一种很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他的报告的主要内容。这次报告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图像重建,提出了一种快速的重建方法。该方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它使用数据保真项和非线性约束项最小化一般目标函数,该快速算法只有一次反投影,没有前向投影的计算。
该报告中公式较多,曾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他的思路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虽然繁杂,但是条理清晰。该报告中的方法是通过凸集投影POCS(Projections Onto Convex Sets)方法导出的,然后转换成矩阵计算,通过傅里叶域的传递函数以及FBP算法得出最终的重建公式。该方法仅通过计算一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于低剂量的CT数据(low-dose CT data)更加有效。在最后,曾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使用该算法重建的图像,和传统方法相比,不仅仅是速度大大的提高了,而且图像质量也变的更好。
曾教授在做报告的时候就说过,让大家放开一点,有啥问题随时可以打断他,进行提问,所以整个报告期间气氛活跃。老师学生踊跃提问,曾教授有问必答,风趣幽默,给多个方向的师生(比如CT、PET、OPT等)都进行了解疑指点,每位与会成员都获益匪浅。最后,曾教授作为西电毕业生,怀着浓浓的母校情参观了我校的校史博物馆。
人物简介:
曾更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6年和1989年在新墨西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IEEE fellow,2005年-2013年美国犹他大学放射与影像科学系终身教授,目前任职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同时是犹他大学放射与影像科学系和生物工程系的兼职教授。曾教授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非常深的造诣,建树颇丰,发表同行评议期刊论文140多篇,授权美国专利20多项,同时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 on nuclear science, Imaging,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and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的审稿人,并担任过的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曾教授的著作《医学图像重建》是医学成像领域少有的经典教材。
生物计算专家Ayesha Sohail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丛旭亚)6月26日,应机电工程学院系统控制与自动化课题组邀请,巴基斯坦拉合尔信息技术学院的Ayesha Sohail副教授于2017年6月26日-2017年6月30日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6月28日下午,Sohail教授在北校区主楼Ⅲ区143作了主题为“Stochastic Modeling of Tumour Invasion”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机电工程学院李志武教授主持。
Sohail教授的讲座主要面向从事离散事件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讲座中,Sohail教授针对肿瘤入侵问题,从数学建模的角度给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Sohail教授提出了一种连续的方法,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繁殖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其次,Sohail教授利用离散的数学方法分析了肿瘤细胞的复制和扩散机制。在此基础之上,Sohail教授将随机概率模型,例如马尔科夫链引入问题的建模过程中,并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精确的结果。最后,通过数据和图表的方式,Sohail教授为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以上的理论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在提问互动环节,Sohail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Sohail教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Ayesha Sohail副教授1981年出生于巴基斯坦,2000年毕业于旁遮普大学,获科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伊斯兰堡古艾德-阿赞姆大学,获生物与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计算数学博士学位,现为巴基斯坦拉合尔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Ayesha Sohail教授至今已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大部分论文发表在高影响杂志期刊,并且参与了COMSOL软件的开发。2012年1月--至今担任应用数学研究组组长;2013年、2014年、及2015 信息技术学院高产科研奖;2013年1月获计算生物奖(20000美元);2001年10月--2002年 真纳大学津贴奖学金。
信息融合领域专家李晓榕教授访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讲述“统计决策,常见错误与性能评估”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焦杨)6月30日,信息融合领域专家李晓榕教授在图书馆西裙楼三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统计决策,常见错误与性能评估”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智能信息与图像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建设教授主持。
报告会中,李晓榕教授主要分享了关于假设检验中常见错误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Neyman-Pearson的假设检验理论框架,及该框架下I类错误的选择过于轻率的问题。他指出了选择零假设的四个原则:一是I类错误的后果更严重;二是拒绝零假设的代价更大;三是应该将通常而言会接受的假设标记为零假设;四是零假设下的数据分布应该是已知的。通过无罪推定、药品无效假设、以及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三个举例来说明了这个问题。然后讲述了太轻易接受假设,并认为其正确这一问题。先举例说明了小概率事件原理,即少数大胆预言,一经证实便被接受为真,如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学说等。继而基于小概率事件原理介绍了单假设检验,说明了为什么单假设检验只能拒绝,而不能接受为真。
李晓榕教授比较了两类假设检验:单假设与双假设。双假设检验是基于优化思想的检验,排除了相对不可信的假设;而单假设检验则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原理的假设检验。在两类假设检验的选择上,如果II类错误的分布是已知的,那么双假设检验是更优选择;否则,在两类假设检验之间不存在偏好。最后,解释了为何不能认为没有拒绝的假设是正确的。对于NP框架下的假设检验而言,由于其拒绝了相对不可信的假设,而得出最后未被拒绝的假设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表示该假设是真的。而对于显著性检验而言,根本不该接受其唯一的假设。李晓榕教授对现有统计学理论中存在的常见错误进行了详实的论证分析,加深科研工作者们对假设检验的理论理解,启发了检验实验数据可靠性的新思路。
在提问互动环节,李晓榕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耐心细致地解答疑惑。李晓榕教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人物简介:
李晓榕教授1959年出生于中国安徽,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2年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机电工程系主任、信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国际信息融合学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信息融合、目标信息处理、性能评估、估计、滤波、决策等领域颇有建树。李晓榕教授于1998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生涯奖,在专家评审结论中被誉为在信息融合和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奠基性的突破贡献";2001年起任国际信息与系统通讯责任编委;2003年当选为国际信息融合学会主席及IEEE Fellow;2010年获得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校长级大学研究教授”(Chancellor's University Research Professor)荣誉职称。出版了4本著作,参加撰写了9部专著,发表了250多篇期刊及会议文章,在世界各地做了150多场特邀报告。
俄克拉荷马大学Atiqzzaman Mohammed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明君)应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闫峥教授邀请,俄克拉荷马大学信息安全专家Atiqzzaman Mohammed教授来我室交流访问,并于6月15日下午在新科技楼1012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IP-based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Space: Protocols and Security Issues”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由我室闫峥教授主持。
报告中,AtiqzzamanMohammed教授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引出其关注点即将IP协议应用于地球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随后,Mohammed教授指出航天器的移动性导致的移动管理问题。为拓展互联网连接航空器,Mohammed教授讨论了几种不同的移动管理解决方法,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及应用举例。
Atiqzzaman Mohammed教授精彩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的注意力。讲座结束之后的讨论环节中,Mohammed教授详尽地回答了闫峥教授以及多位学生的问题。与会人员对将IP协议应用于地球与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的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另外,Mohammed教授与多位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报告人简介:
AtiqzzamanMohammed分别于1984年及1987年获得曼彻斯特大学的电子工程和电子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俄克拉荷马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Mohammed教授现为Journal of Network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主编,是Vehicular Communications的创始主编,并是多个期刊杂志的编辑,包括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Mohammed教授已获得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的Fred W. Ellersick奖及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成果奖,并已发表文章270多篇。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何祥健教授访问西电开展学术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明君)应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闫峥教授邀请,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家何祥健教授来我室交流访问,并于6月14日上午在新科技楼1012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Unsupervised Multi-Author Document Decomposition b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的学术讲座。报告由我室闫峥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何祥健教授首先提出了如何确认一份文档中连续的句子与作者身份之间依赖关系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何祥健教授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分类方法,通过构建一个顺序概率模型,提取特定作者编辑的文档中隐藏的顺序模式。何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原理和基本参数,并介绍了应用于文档模式识别的模型构建过程,他开发了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来初始化HMM参数。随后何教授展示了试验结果,这种方法的结果非常优秀,准确率远高于现有的其他技术。何教授还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如对作者存在争议的文档进行判定等。
讲座中在座师生也深受启发,在讲座结束后的讨论环节,闫峥教授及多位学生也针对某些参数的选择、字典的初始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何祥健教授的详细解答。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对这种模型在文档模式识别问题中的进一步提升和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报告人简介:
何祥健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UTS)全球大数据技术中心(GBDTC)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UTS-SHU联合工程与创新研究所的联合主任,UTS-NPU数字媒体和智能网络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他一直从事计算机视觉,网络安全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多个顶级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并在许多国际会议上担任过主席、在多个国际期刊中担任编辑。自1985年起他担任了多所大学/学院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研究员或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