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景达
鄂西北大山深处,冬季的冰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庙岗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围着讲台坐得满满当当。
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炸,教室里一阵白烟升起,孩子的惊呼声顿时将教室淹没了。
“同学们,这就是液氮,遇到热水后会产生剧烈反应。”湖北省襄阳市科技馆工作人员王翔宇和孙丽顺解释道。用空气炮打翻杯子、徒手把玫瑰花拍碎、用香蕉砸钉子……有了科学力量的加持,他们“无所不能”,台下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伴随着有趣且专业的讲解,他们也学到了不少课堂之外的知识。
日前,以“播撒科学种子 筑梦乡村少年”为主题,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和抖音公司联合,将科学家、科普达人等优质科普资源与科技馆的科普资源相结合,把“流动科学课”带到湖北偏远学校的青少年身边。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蔡继乐表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面向中小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培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在谷城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报告厅里,精彩的科学表演刚刚结束,孩子们留在会场意犹未尽。不同于自己每周上2次的科学课,该校四年级学生钱晨瑶感觉这次活动让自己有了新的体验,“既好看好玩,还让我学到了很多课上没有的知识,我以后要更努力学习科学。”
该校科学教师胡明健告诉记者,小学阶段的孩子喜欢上科学课,尤其喜欢发问。“再小的实验放到课堂也能激发大家的兴趣,学校组织开展机器人、航模等方面的活动,孩子都会积极参与。”
除了寓教于乐的科学表演,来自科学一线工作者的课堂教学也让孩子收获颇丰。
“FAST(‘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这口‘大锅’要往哪里搁?”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实验小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杜敬利带着该校学生为这座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找地方放置。不大的教室里,学生踊跃举手发言,现场气氛热烈。“相较于专业的科研,科普工作同样意义重大。”杜敬利鼓励学生坚守住科学的阵地,即使身处偏远,也要怀有探索未知的梦想。
而在距离城市更远的湖北省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这里的孩子只有在寒暑假才有机会走进科技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博士研究生周瑞琪带来了一节“星芯之火 可以燎原——芯片的前世今生”课,将当下最前沿的芯片制造理论和实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孩子。临走之际,周瑞琪给他们留下了一份“长期作业”——“设计未来的芯片”。通过这堂课,该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刘欣冉感受到了芯片的神奇之处,“小小的芯片为生活提供如此巨大的便利,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研究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
“流动科学课”首次进入该校,副校长熊永涛十分激动,“ ‘流动科学课’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学校的科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合作,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在湖北省恩施思源实验学校和湖北省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导航系统部工程师刘松川展示了北斗卫星拍摄的恩施市与利川市的照片,带领孩子探索卫星定位时间和位置的原理,“希望北斗卫星也能够为孩子指引人生的方向”。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的智慧教室里,学生用模型展示了学校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的硒旗智慧产业园总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慧牧山羊项目联合创始人丁嘉乐为他们和利川市都亭榨木小学的孩子带来了一堂“奶山羊智慧养殖”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农民伯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庆阳表示,2024年该校累计有170余位院士与专家到中小学作报告,并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下乡等活动。
走出课堂,科普大篷车游走在大山内外,每到一个地方便让那里的孩子与科学殿堂更近一些。
冬日的阳光下,刚看完精彩的科学表演,两峪乡中心学校的孩子便兴冲冲地来到操场感受科学的神奇。孩子们蹲下身子争相与会跳舞的机器狗互动,只依靠空气发声的鼓、没有琴弦的琴、“逆流而上”的小球……几十种新奇的科学设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大家排起长队依次体验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设备。
“要面向广大基层乡村地区、偏远地区持续推进建设和服务,把优质的科普资源免费带到广大乡村地区和科学教育资源薄弱地区,让乡村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孩子享受的科学教育资源和服务。”中国科技馆副馆长任海宏说。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5年12月25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