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守宏,1938年6月出生于安徽六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新体制雷达的研究,在自适应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十多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寒门学子痴迷无线电
张守宏从小家境贫寒,父母亲均务农;在村子里的庙堂念完小学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六安中学。中学一位物理老师课后组织无线电小组,激发了张守宏对无线电的极大兴趣,开启了张守宏这一生和雷达的不解之情。
1964年,张守宏大学毕业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从事雷达导航研究。1970年,张守宏被借调到重庆电信工程学院做导航研究;后来又被借调到安徽六安606厂,做海军驱逐舰上的雷达装置研究。1978年,张守宏结束借调回到西安,没多久被选派去法国学习半年。1982年,西电大成立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即电子工程研究所),张守宏在保铮院士的引荐下加入电子所。
科研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我喜欢做硬件,和军工厂合作比较多。国家要做雷达,就必须有人去做最基础的东西,做理论,做实验。总装分派任务、下拨经费,电子所最初就负责做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实验和调试,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有了大量实验数据支撑后,然后交由合作单位争取型号研制。”张守宏简单地描述着他一辈子做的事情。
说起科研历程,从早期的阵列雷达、无源雷达,到后期的杂波抑制,张守宏说他最爱的还是阵列雷达。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SIAR)是张守宏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我这一生的科研主要是阵列雷达,从最开始搞理论研究到最后实现,前后大概有二十年。直到现在,我的学生们依然还在继续做。”
“我身边的人做科研,都是一做就是几十年,做一个方向,就要做到底,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做这一件事,这才是科研。你今天做个东西,明天就实现了,这不叫做科研,这叫小发明、小创造。”张守宏是这样理解科研,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信念笃定翻山越岭
科研探索的道路永远都是苦乐相叠,一个“山峰”跨过之后,更严峻的“山峦”便显现于脚下。
“当面临科研难关时,冥思苦想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那个难受啊!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这个过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些想法,豁然开朗。那个高兴啊!无以言表。”张守宏边说边摆着手,一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趣样子。
张守宏和保铮院士相差大概10岁左右。“他是我一辈子的朋友,更是我敬爱的兄长,虽然他现在身体不太好,但是你和他聊天,不出三句,绝对会是雷达。我们在一起合作了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佩服他在学术上卓越的眼光。记得我们一起经常去外地出差,睡一个房间。我这人比较好瞌睡,而且打呼噜。第二晚临睡前,保铮笑嘻嘻地从包里拿出一本小说,让我先看会小说。”说到这里,张守宏老师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砥砺为健 思牵后辈
张守宏对西电大对年轻一代充满着希望和期待。他说:“电子所每年要走出去不少年轻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进行雷达领域的探索。对于雷达实验室,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现在国内先进水平。对于现在奋战在科研前线的年轻人,除了学校要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外,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就应该一直做下去。”
整整五十载,张守宏的全部心血、智慧和年华,都倾注在了雷达事业上。他爱好了一辈子,也奉献了一辈子。(文/图 记者 张潇 通讯员 赵玉娟)
来源:西安日报2016年09月13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