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学子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学子】马璁:以兴趣为师,以勤奋为友
时间:2015-09-17 09:36:26来源:学生工作处点击: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竞赛“大神”马璁:以兴趣为师,以勤奋为友

学生记者 滕瀚哲  丁彤

【人物故事】

从小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大三时已申请国家专利5项,获各类竞赛奖数十项

马璁,男,北京市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马璁在上小学时开始接触编程技术和单片机,是一个热爱探索的青年学生。2012年,马璁如愿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大一开始,他就进入实验室学习,凭借着对智能科技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连续三年荣获“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作品、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优胜奖、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和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等9项国际级、国家级及省级奖项。

从第一次见到计算机起,马璁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习了包括Visual Basic编程语言、C语言和单片机在内的许多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青少年机器人足球竞赛,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谈起这些经历,马璁仍然记忆犹新。

在中学时代,马璁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在实践中学习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在高二时期制作了一个利用脑电波控制的智能小车。在高三的同学们都还在为选专业而迷茫时,马璁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最终,他因喜爱智能科学和机器人而来到了西电。

在大学的实验室里,马璁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科技作品,将很多新颖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从大一到现在,马璁已经完成了利用脑电波控制的立体图像同步探测机器人、多功能动感单车、眼球识别三维控制机器人(智能轮椅)、智能冷暖温控冰箱和自主购物机器人等诸多科技作品。其中包含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目前,还有一项国家专利正在申请中。

【别人眼中】

为人谦虚热心,做事勤奋可靠,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上进青年

一起参加比赛的队友朱翊说:“马璁是一个十分可靠的队友,这三年来我们经常一起熬夜编程、焊电路,他总是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他的编程能力很强,我有很多不懂得问题都能够向他请教,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与理想,与他共事十分轻松。”

“马璁同学的优点之一就是特别谦虚。虽然拥有诸多光环,但他却很低调,并且的对于别人的求助总是不辞辛苦。同时他也很有上进心,把一个作品改了又改,不断地去完善,力求完美。”学院科协主席方凌这样评价他。

同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长孙其功说:“马璁作为我的“直系”学弟和曾经的队友,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点子,还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人诚恳,能时刻为队友和朋友着想,自己的任务总能提前并出色地完成,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奋发向上的小青年。”

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马璁也给指导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领马璁完成《睿眼随行》科技作品的指导教师于昕说:“马璁是个勤奋而有想法的学生。他在听智能控制导论的专业课时,下课会经常找我讨论课堂讲授的内容和一些最新的科技动向,他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显得非常突出。在我指导他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这样说】

明确学习方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学习和进步

“参加竞赛的过程是收获最大的,在竞赛中会遇到很多超越理论基础的地方,这很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在西电的各种竞赛中总会有适合自己的,要多去尝试,将来才能不后悔。”

谈起做竞赛项目中有哪些挑战,马璁回忆说:“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挑战在于随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明明感觉没有任何漏洞的程序,但运行起来总是有错,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就得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

参加竞赛必然伴随着许多的辛苦付出,谈到这方面他感慨到:“其实身体还是最重要的,先保证好身体,才能有精力继续做研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等到需要拼的时候再去熬夜。”

“本科的课程学习范围面比较广,希望大家能够尽早找到自己的方向,提早了解一下大学四年自己的专业都会学哪些课程,找找自己的兴趣点,勇敢尝试,别等到大三再去迷茫。”谈到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时,他这样说:“在参加竞赛的同时也要重视课堂,基础学习很重要,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如果理论基础不好会比较吃力。”

【访谈手记】

喜欢骑行,也注重自己在竞赛之外的技能

采访过程中,马璁向记者展示了他曾经参加比赛的视频,以及他平时会用到的各种软件。这些酷炫的视频都是马璁和几个队友独立完成的,他们不仅要做科技产品,还得精通视频、动画和图片处理软件。马璁介绍说:“这些软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汇报和展示的时候能给你加分。”

除了参加各种竞赛,马璁还很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在大一时,他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所在队伍被评为“优秀团队”,他自己也获得了“优秀个人”称号。目前,马璁在学院科协担任项目组组长,热心地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空闲时间,他常常和朋友们一起骑车去学校周边爬山,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有时需要去北校区实验室找指导老师,十几公里的路程他也都是骑车前往。

(本期策划:学生工作处 刘文博)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故事四: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故事五: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故事六: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上一条:【西电学子】段雨佳:青春的故事中 做就做到最好
下一条:【西电学子】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西电学子】马璁:以兴趣为师,以勤奋为友
发布时间:2015-09-17 09:36:26来源:学生工作处点击:我要评论: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竞赛“大神”马璁:以兴趣为师,以勤奋为友

学生记者 滕瀚哲  丁彤

【人物故事】

从小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大三时已申请国家专利5项,获各类竞赛奖数十项

马璁,男,北京市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马璁在上小学时开始接触编程技术和单片机,是一个热爱探索的青年学生。2012年,马璁如愿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大一开始,他就进入实验室学习,凭借着对智能科技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连续三年荣获“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作品、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优胜奖、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和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等9项国际级、国家级及省级奖项。

从第一次见到计算机起,马璁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习了包括Visual Basic编程语言、C语言和单片机在内的许多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青少年机器人足球竞赛,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谈起这些经历,马璁仍然记忆犹新。

在中学时代,马璁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在实践中学习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在高二时期制作了一个利用脑电波控制的智能小车。在高三的同学们都还在为选专业而迷茫时,马璁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最终,他因喜爱智能科学和机器人而来到了西电。

在大学的实验室里,马璁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科技作品,将很多新颖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从大一到现在,马璁已经完成了利用脑电波控制的立体图像同步探测机器人、多功能动感单车、眼球识别三维控制机器人(智能轮椅)、智能冷暖温控冰箱和自主购物机器人等诸多科技作品。其中包含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目前,还有一项国家专利正在申请中。

【别人眼中】

为人谦虚热心,做事勤奋可靠,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上进青年

一起参加比赛的队友朱翊说:“马璁是一个十分可靠的队友,这三年来我们经常一起熬夜编程、焊电路,他总是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他的编程能力很强,我有很多不懂得问题都能够向他请教,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与理想,与他共事十分轻松。”

“马璁同学的优点之一就是特别谦虚。虽然拥有诸多光环,但他却很低调,并且的对于别人的求助总是不辞辛苦。同时他也很有上进心,把一个作品改了又改,不断地去完善,力求完美。”学院科协主席方凌这样评价他。

同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长孙其功说:“马璁作为我的“直系”学弟和曾经的队友,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点子,还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人诚恳,能时刻为队友和朋友着想,自己的任务总能提前并出色地完成,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奋发向上的小青年。”

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马璁也给指导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领马璁完成《睿眼随行》科技作品的指导教师于昕说:“马璁是个勤奋而有想法的学生。他在听智能控制导论的专业课时,下课会经常找我讨论课堂讲授的内容和一些最新的科技动向,他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显得非常突出。在我指导他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这样说】

明确学习方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学习和进步

“参加竞赛的过程是收获最大的,在竞赛中会遇到很多超越理论基础的地方,这很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在西电的各种竞赛中总会有适合自己的,要多去尝试,将来才能不后悔。”

谈起做竞赛项目中有哪些挑战,马璁回忆说:“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挑战在于随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明明感觉没有任何漏洞的程序,但运行起来总是有错,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就得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

参加竞赛必然伴随着许多的辛苦付出,谈到这方面他感慨到:“其实身体还是最重要的,先保证好身体,才能有精力继续做研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等到需要拼的时候再去熬夜。”

“本科的课程学习范围面比较广,希望大家能够尽早找到自己的方向,提早了解一下大学四年自己的专业都会学哪些课程,找找自己的兴趣点,勇敢尝试,别等到大三再去迷茫。”谈到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时,他这样说:“在参加竞赛的同时也要重视课堂,基础学习很重要,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如果理论基础不好会比较吃力。”

【访谈手记】

喜欢骑行,也注重自己在竞赛之外的技能

采访过程中,马璁向记者展示了他曾经参加比赛的视频,以及他平时会用到的各种软件。这些酷炫的视频都是马璁和几个队友独立完成的,他们不仅要做科技产品,还得精通视频、动画和图片处理软件。马璁介绍说:“这些软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汇报和展示的时候能给你加分。”

除了参加各种竞赛,马璁还很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在大一时,他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所在队伍被评为“优秀团队”,他自己也获得了“优秀个人”称号。目前,马璁在学院科协担任项目组组长,热心地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空闲时间,他常常和朋友们一起骑车去学校周边爬山,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有时需要去北校区实验室找指导老师,十几公里的路程他也都是骑车前往。

(本期策划:学生工作处 刘文博)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故事四: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故事五: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故事六: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责任编辑:付一枫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