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学子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郑皓天:沉淀打磨 理想终在彼岸
时间:2023-12-25 16:35:01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学生记者 魏灿

他,是站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上侃侃而谈的青年学子;是在实验室不断埋头苦干,开展可信机器研究的科研大神;也是学校2023年本科生校级最高荣誉——第五届本科生校长奖的获得者;他,是郑皓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工作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NeurIPS-2023全文录用,并入选Poster。他将参加大会,并作论文分享。(NeurlPS,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居于谷歌学术人工智能会议影响力排行榜榜首,引领着机器学习发展方向,与ICML,ICLR并称为机器学习领域难度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会议)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郑皓天的科研生活,了解他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热情,感受他不断突破自我,身体力行的勇气。

图片 1.png

由南到北,人工智能梦不再遥远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郑皓天却一直对地处西北地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心之向往。他的邻居陈凌灏曾经是一名西电学子,也是第三届本科生校长奖的获得者。每当这位学长讲述起在西电读书的事情,郑皓天对于西电的向往就多一分。终于,他如愿以偿考入电子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逐梦远行。这份热情与执着,不仅是出自对人工智能的热爱,更是源于对西电良好扎实学习氛围的向往。初到西电,郑皓天就发现在这里,人人都有着一颗学技术、搞创新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心。他深深地被浓烈的科研氛围所吸引,下定决心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这些地方相当于我第二个宿舍。”

大一,郑皓天加入浪潮俱乐部,在陈凌灏等学长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从学好每门课开始,扎实基础,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科竞赛中去,更进一步接触科研,了解科研。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正是有这些学长的言传身教,我才能成长为一个全面的大学生,取得现在的这些成就。我很想在这里感谢这些学长对我的帮助,是他们成就了我!”郑皓天回忆道。

在学习研究初期阶段,郑皓天很快发现人工智能面临着研发与落地的巨大鸿沟。这在他心中埋下一颗投身科研的种子。他在不断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正确方向,坚持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形态,保证它“可用、好用”,而且“可控”,这一科研动机,激励他为人工智能探求真理,立志向学术最高峰发起冲击。大三一整年,他深耕于可信机器学习领域,使机器学习模型在开放世界的应用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落地价值。特别是在大模型横空出世的当下,随着应用和算法的发展,新的安全隐患会出现,可信人工智能应运崛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此,郑皓天表示:“我很幸运能够赶上了这波浪潮,并且继续为这个领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一步一步,郑皓天的人工智能梦生长定型。

“科研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

大学课程知识难度高、容量大,体系庞杂,郑皓天面对繁杂的学习科研任务,始终秉持着持之以恒的态度。“人生不是短时间高强度的冲刺,在长途跋涉期间,要克服一切干扰诱惑,深耕自我,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持续学习,用学习去拓宽能力边界,郑皓天一直坚守着这个准则,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研的前提是扎实的基本功,大学前期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以面向人工智能的科研为例,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都是必要的先验知识,这种“地基”型的知识是建起科研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础。大一大二时期,郑皓天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主干课成绩基本保持在95分以上。此外,他将课本的知识融会贯通,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来扎实数学基础,通过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来磨练论文写作能力,通过IEEE Xtreme编程挑战赛来提升代码水平。郑皓天从大大小小的竞赛奖项中收获了科研的必要技能,这些经历也外化为行,助力他在科研路上走得更广阔更长远。

但科研途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大一大二时期,由于掌握知识不够广泛深入,基础不那么牢固,也缺乏相关科研经历,郑皓天就必须“一心两用”。在以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迎接每门课程的同时,也要保证充沛的精力去扩大自己的科研知识面。于是郑皓天一边在课上学习人工智能的前置理论基础,一边还要以每天一篇的频率来深入研究陌生领域的论文。这样的学习安排注定他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早晨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充实规律的生活节奏为郑皓天大一大二的学习生活积蓄起满满的能量,也为他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健康保障。

郑皓天参加我校第五届本科生校长奖答辩会

在忙碌的学习之余,郑皓天会抽出时间定期去健身。对于健身,郑皓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健身是缓解压力,放松自己的一个好方式,可以短暂地从生活琐事中抽离出来,全身心做一件事。”在健身过程中,郑皓天常常鼓励自己要不留余力地完成每一个锻炼目标,而健身后的大汗淋漓能够使他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他把这份生活哲学运用到了科研实验之中,“我会不自觉地把健身的痛感和快感映射到科研当中。科研如同健身,有面对晦涩知识时的苦恼,也有顿悟后的狂喜。健身带给了我健康的体魄,也教会我不屈的意志。”点滴积累间,少年逐渐完成自己的蜕变。

发布NeurIPS论文,圆梦再出发

在2023年9月22日,郑皓天作为第一作者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2023(CCF推荐A类会议、H5影响指数309)录用,并在大会上进行了文章分享。此外,郑皓天还被选为NeurIPS、CVPR等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的审稿人,参与文章评审工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郑皓天还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创办的人工智能论坛和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学术报告。在相关研究经历的影响下,郑皓天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通用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顶天”即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的本质,解决基础性问题;“立地”则代表算法拥有落地价值。郑皓天立志继续追逐他的学术梦想,用扎实的科学研究支撑人工智能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郑皓天在AITIME论坛作学术报告


郑皓天参加NeurIPS会议的论文海报

郑皓天在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作学术报告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谈到未来,郑皓天沉思:“我希望自己能够读博深造,留校任教,成为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在西电,郑皓天受到过很多前辈、师长们的帮助。在未来,他想将这份爱传承下去,继续向下扎根,向上求索。

“一会儿还有个实验呢!”再埋首,郑皓天怀揣理想主义者的信念,向下个人生路口迈进。

上一条:李祯煜:齐放科研与音乐之花
下一条:刘静遥:秉持“初心、信心、同心” 做物联网时代AI芯片的逐梦人

郑皓天:沉淀打磨 理想终在彼岸
发布时间:2023-12-25 16:35:01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学生记者 魏灿

他,是站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上侃侃而谈的青年学子;是在实验室不断埋头苦干,开展可信机器研究的科研大神;也是学校2023年本科生校级最高荣誉——第五届本科生校长奖的获得者;他,是郑皓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工作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NeurIPS-2023全文录用,并入选Poster。他将参加大会,并作论文分享。(NeurlPS,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居于谷歌学术人工智能会议影响力排行榜榜首,引领着机器学习发展方向,与ICML,ICLR并称为机器学习领域难度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会议)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郑皓天的科研生活,了解他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热情,感受他不断突破自我,身体力行的勇气。

图片 1.png

由南到北,人工智能梦不再遥远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郑皓天却一直对地处西北地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心之向往。他的邻居陈凌灏曾经是一名西电学子,也是第三届本科生校长奖的获得者。每当这位学长讲述起在西电读书的事情,郑皓天对于西电的向往就多一分。终于,他如愿以偿考入电子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逐梦远行。这份热情与执着,不仅是出自对人工智能的热爱,更是源于对西电良好扎实学习氛围的向往。初到西电,郑皓天就发现在这里,人人都有着一颗学技术、搞创新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心。他深深地被浓烈的科研氛围所吸引,下定决心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这些地方相当于我第二个宿舍。”

大一,郑皓天加入浪潮俱乐部,在陈凌灏等学长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从学好每门课开始,扎实基础,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科竞赛中去,更进一步接触科研,了解科研。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正是有这些学长的言传身教,我才能成长为一个全面的大学生,取得现在的这些成就。我很想在这里感谢这些学长对我的帮助,是他们成就了我!”郑皓天回忆道。

在学习研究初期阶段,郑皓天很快发现人工智能面临着研发与落地的巨大鸿沟。这在他心中埋下一颗投身科研的种子。他在不断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正确方向,坚持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形态,保证它“可用、好用”,而且“可控”,这一科研动机,激励他为人工智能探求真理,立志向学术最高峰发起冲击。大三一整年,他深耕于可信机器学习领域,使机器学习模型在开放世界的应用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落地价值。特别是在大模型横空出世的当下,随着应用和算法的发展,新的安全隐患会出现,可信人工智能应运崛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此,郑皓天表示:“我很幸运能够赶上了这波浪潮,并且继续为这个领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一步一步,郑皓天的人工智能梦生长定型。

“科研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

大学课程知识难度高、容量大,体系庞杂,郑皓天面对繁杂的学习科研任务,始终秉持着持之以恒的态度。“人生不是短时间高强度的冲刺,在长途跋涉期间,要克服一切干扰诱惑,深耕自我,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持续学习,用学习去拓宽能力边界,郑皓天一直坚守着这个准则,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研的前提是扎实的基本功,大学前期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以面向人工智能的科研为例,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都是必要的先验知识,这种“地基”型的知识是建起科研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础。大一大二时期,郑皓天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主干课成绩基本保持在95分以上。此外,他将课本的知识融会贯通,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来扎实数学基础,通过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来磨练论文写作能力,通过IEEE Xtreme编程挑战赛来提升代码水平。郑皓天从大大小小的竞赛奖项中收获了科研的必要技能,这些经历也外化为行,助力他在科研路上走得更广阔更长远。

但科研途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大一大二时期,由于掌握知识不够广泛深入,基础不那么牢固,也缺乏相关科研经历,郑皓天就必须“一心两用”。在以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迎接每门课程的同时,也要保证充沛的精力去扩大自己的科研知识面。于是郑皓天一边在课上学习人工智能的前置理论基础,一边还要以每天一篇的频率来深入研究陌生领域的论文。这样的学习安排注定他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早晨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充实规律的生活节奏为郑皓天大一大二的学习生活积蓄起满满的能量,也为他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健康保障。

郑皓天参加我校第五届本科生校长奖答辩会

在忙碌的学习之余,郑皓天会抽出时间定期去健身。对于健身,郑皓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健身是缓解压力,放松自己的一个好方式,可以短暂地从生活琐事中抽离出来,全身心做一件事。”在健身过程中,郑皓天常常鼓励自己要不留余力地完成每一个锻炼目标,而健身后的大汗淋漓能够使他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他把这份生活哲学运用到了科研实验之中,“我会不自觉地把健身的痛感和快感映射到科研当中。科研如同健身,有面对晦涩知识时的苦恼,也有顿悟后的狂喜。健身带给了我健康的体魄,也教会我不屈的意志。”点滴积累间,少年逐渐完成自己的蜕变。

发布NeurIPS论文,圆梦再出发

在2023年9月22日,郑皓天作为第一作者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2023(CCF推荐A类会议、H5影响指数309)录用,并在大会上进行了文章分享。此外,郑皓天还被选为NeurIPS、CVPR等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的审稿人,参与文章评审工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郑皓天还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创办的人工智能论坛和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学术报告。在相关研究经历的影响下,郑皓天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通用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顶天”即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的本质,解决基础性问题;“立地”则代表算法拥有落地价值。郑皓天立志继续追逐他的学术梦想,用扎实的科学研究支撑人工智能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郑皓天在AITIME论坛作学术报告


郑皓天参加NeurIPS会议的论文海报

郑皓天在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作学术报告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谈到未来,郑皓天沉思:“我希望自己能够读博深造,留校任教,成为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在西电,郑皓天受到过很多前辈、师长们的帮助。在未来,他想将这份爱传承下去,继续向下扎根,向上求索。

“一会儿还有个实验呢!”再埋首,郑皓天怀揣理想主义者的信念,向下个人生路口迈进。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