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 矢志科技报国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蓓金 曹东杰)“这些天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期青年教师国情研修实践班成员、前沿交叉研究院谢飞在学习手册中写道。
6月9日至6月1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组织29名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赴贵州开展为期3天的“教育报国守初心、科技报国担使命”国情研修实践活动。
自十八大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牢记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和对西电教师的亲切问候与嘱托,着力构建以科技英才关键能力和人民教师必备品格为核心的西电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制定分类别分层次的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学校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面向青年教师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成长课堂”设在祖国发展窗口、红色革命圣地、重大工程一线,开设青年教师国情研修实践班,利用学校独有的红色校史文化、科研奋斗故事,涵育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
本次国情研修实践主要包括“中国天眼”贵州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贵州遵义会议旧址、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通过实地研学、座谈交流、主题研讨的形式开展国情研修和党史学习,讲述在民族独立复兴、国家重大项目中的“西电故事”,把最生动的党史教育融入西电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厚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人民科学家情怀。
“行走式”国情研修:扎根祖国大地 涵育家国情怀
“我要特别感谢本次研学实践,通过与振华电子集团深入座谈,了解到当前我国在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这对我今后横向科研合作着力点有了新的启发,让我很有收获!”6月9日下午,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主题宣讲与交流会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范磊感慨到。
实践班一行深入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参观研发中心、生产车间、检测中心和展示中心等场所,并同公司领导、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历史沿革、产业发展和研发生产情况。老师们对振华人几十载三线奋斗的光辉历史,以及对中国电子行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深表赞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电与振华同根同向、扎根西部、为国奉献,有着共同的军工烙印和使命担当。双方在参观、座谈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成了多项科研合作意向。
此次实践充分考虑教师群体与企业合作拓展的发展诉求,在组织老师深入行业企业、拓展专业视野、了解技术应用的同时,积极促成教师与企业的科研合作,让实践研学更有“收获”、更有“意义”、更加“深刻”。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邀请学生代表共同研修实践,让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融合发展,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
“独家版”主题研讨:教育报国守初心 科技报国担使命
“听完课题组成员王从思教授的讲解,对‘中国天眼’中的西电贡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1995年馈源支撑概念的提出直到2016年项目落成启用,这几十年间凝聚了多少西电人的智慧和心血!站在‘中国天眼’之上,我们再一次心潮澎湃,更深感我们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路上所肩负的沉甸甸的使命!这种‘板凳甘做十年冷’的科研精神会一直激励我,着力攻克今后科研道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科研难题。”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李智敏感慨万千的说到。
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实践班一行实地观摩学习西电科研团队深度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天眼”索驱动关键技术课题组成员、机电工程学院王从思教授为学员们现场详细讲解了段宝岩院士于1995年提出了FAST柔性馈源支撑概念,并带领团队随后参与了馈源支撑50米尺度缩尺模型研制以及协助馈源支撑舱索系统模型阻尼试验的整个历程,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与青年教师们展开深入分享。
这场独家分享,使得青年教师们受益良多。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程鹏飞感慨道:“当我爬上789级台阶,这么近距离目睹了FAST射电望远镜的真容,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历经22年,500米巨大口径、毫米级动态定位精度的大国重器,开启了全人类探寻宇宙的新征程,尽显我西电学者大国工匠的精神和智慧,我深感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此行也为我今后的科研指明了方向,那便是要将自身的科研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与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作为一名刚从海外归国的青年教师,对祖国在科技上的进步感到震撼。了解到FAST馈源支撑技术方案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段院士团队提出的,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注重原始创新,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勇担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海外归国青年教师代表、机电工程学院盖耀辉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
“沉浸式”党史学习:办学路上温党史 学思践悟再出发
“在遵义会议旧址,了解到我校前身红星第三大队红军通信学校在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荣耀。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更多的力量。”通信工程学院耿艳林教授谈到自己的感受。
6月11日,实践班一行首先来到红军山烈士陵园,全体青年教师在烈士纪念碑前鞠躬悼念,敬献花束,聆听历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深情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邓平将军墓、红军坟,向革命烈士表达崇高敬意。随后,在讲解员引领下,实践班成员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等,认真学习遵义会议精神以及老一辈西电人在遵义会议期间为掩护会议召开、传达会议精神做出的特有贡献,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信念和长征精神。
新入职青年教师、人文学院赵水静表示:“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遗留实物让我们对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程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我会努力把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思政之中,以党员教师的家国情怀让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独特的红色基因在西电学子中薪火相传,脚踏实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电子工程学院马晖老师说:“贵州之行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在重温革命征程的同时,能够感受那些印刻在山水之间的关键历史时刻,让我更加迫切地想要早日加入党组织,用青年党员科技工作者的标准,在科学征途上不断前行,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