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赵文平:管理创新应先于学术创新
2015-05-13 10:51  

■特邀记者 田 雨

“特色是一种被社会公认的、得到大家认可的品牌,它向社会传递信息,需要得到大学管理层、全体老师,以及办学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记 者: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甚至是一个学院、一个学科,都在谈自身的特色。请谈谈您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所谓“特色”又包含哪些因素?

赵文平:随着我国教育大环境的不断变迁,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校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所高校要获得成功、彰显地位,就得提出自己的特色。特色是一种被社会公认的、得到大家认可的品牌,它向社会传递信息,需要得到大学管理层、全体老师,以及办学的各个利益相关方,比如政府、合作单位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谈特色,首先是要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特色。我们比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形成特色;有特色才会形成品牌,从而构成整个特色的内涵。其次,特色是有层次的。大学主要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功能,这三个方面都会体现出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特色。但从根本上讲,大学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知识集聚的地方,学科特色永远是大学根本的特色。学科本质上是知识的集合体,把知识有机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学科,然后以学科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创造。

因此,大学特色的第一个层次就应当是学科特色。在这个基础上,面向什么领域,什么层次来培养人才,就形成第二方面的特色,即人才培养的特色。第三,学校与社会沟通渠道和方式的特色。第四,学校在对内凝聚力量方面所体现的特色。特色既是一所大学沟通交流的外在表现,也是对内凝聚力量的重要因素,是内外兼备的。

记 者:既然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品牌,那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打造这种品牌呢?

赵文平:第一,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就是要有善于创造、经营品牌的人。第二,知名的校友。拥有知名的校友,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度,是我们在社会上的品牌。第三,知名的学科。为什么我把学科放到第三位,因为在任何组织状态下,人总是第一位的要素。学者和学生是构成学科的基础。第四,知名的文化。大学有大学的文化,比如我们熟知的北大、清华,他们都有知名的大学文化。因为一个组织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感染人并且代代相传的,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第五,知名的管理。这五大因素,合在一起构成了大学的品牌,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大学的特色。一旦品牌建立起来,我们的办学也就由“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依托电子信息这个特色在校内已经达成共识。但在人才培养特色上,我认为‘工程师的摇篮’这个定位太低了,西电应有的定位是‘培养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记 者:在您看来,西电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文平:具体来讲,一所大学的特色缘于历史的传统和既定的发展现状,可能是集中于某些方面,但从根本来讲,起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学科特色,二是人才培养的特色。这两个方面是大学凝练特色一定要挖掘的地方,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特色体系都不完整。

按照大学的分类,西电目前拥有工、理、管、文、经等九个学科,应该属于多科性大学。但又与一般的多科性大学不同,西电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她并不是拥有多个学科中心,“众点齐强”,而只是以电子、信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多科性大学,其它的学科相对而言都比较弱。现在,依托电子、信息这个特色早已总结出来,并在校内达成了共识。

但在人才培养特色上,我们还有有待商榷的地方。首先,西电培养人才的层次定位。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这是一个总体概括。按照西电的办学层次和地位,加上我们的特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应定位在“工程师的摇篮”这么一个层次上,而应该有更高的层次。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理念很重要,比如北大、清华,人家就是要培养“这个社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在人才的人格培养、素质培养的理念、方式上均不一样。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才。当前,学校许多教师和管理者,都认为我们在从事大众教育。实际上并非如此,能考入西电的学生都应当属于精英。所以西电不是在进行大众教育,而应该是精英教育。

第二,我们培养哪个领域的精英?个人认为,西电应有的定位是“培养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需要具备的素质,比如各种专业技能、领导能力、人格素质,都需要体现在西电的教育理念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领导素质的养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日后就更有可能成为所在单位行业或单位的领军人物。普通的工程师这个概念,对西电来讲,定位还是有些低了。我们一定要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物!

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当按照精英教育的理念去组织、去改革、去发展。譬如在本科招生上,应当在稳定中逐步减少本科生生源。不能纯粹为了应付当前的问题,而损害整个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利益。

“我们应该有路线图,没有执行路线图,特色建设就无法贯彻。特色西电建设的切入点在于加强管理,大学的管理应该致力于焕发学术自由——这个大学创新的核心。”

记 者:如您所言,学校的特色凝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成共识,那又如何在学校发展建设的各方面来体现“西电特色”呢?

赵文平:这些年全校都在讲“凝练特色”,已经讲了很久,也基本达成一致了。现在更需要管理层制定一套从上至下可付诸实施的举措,设计出执行设想的路线图,把学校的“特色建设”做到实处。如何在竞争激烈、知识体系更新快、与国民经济关联度高的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保持、发展、提升西电的特色优势,是我们管理层在办学理念上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有路线图,没有执行路线图,特色建设就无法贯彻。学校在指标体系、管理制度等重要因素上都要进行变革,才能将特色建设落到实处。

记 者:那么,您觉得工作推进的关键何在?

赵文平:关键在人——学科是要靠人来建设的,人又是要靠制度来管理和激励的。所以说,特色西电建设的切入点在于加强管理。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把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当成学术、学科性的问题来处理,没有按照管理的科学性、规律性去改革和优化。比如,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过分集中,将多学科的独特性抹杀,制约了院一级管理层和学术团队自主能力的发展;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财物管理、指标考核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约束性。

大学管理应该致力于焕发学术自由——这个大学创新的核心。大学管理有其独特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应遵循大学教育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管理者应该懂一些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不能完全按照行政的模式和方法去管理。关于这个问题,不单我在谈,每次教代会都有很多代表在谈。相当多的权力,应当放到学术团队。院一级的管理层应该有人才的选拔权、财物的使用权、制度的设计权等,校一级的管理层,应该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现在学校也在谈服务,实际上很少有哪一个职能部门是在服务,基本上都是在管理,因为学校赋予了它管理的权能。

“管理人才在拥有权力和对学校的影响上,从来不次于学科专家的重要程度;在一个组织的发展中,重要的是管理层;在人才建设方面,学校一定要两支队伍一起抓,而且要落在实处,不单是学术队伍;管理创新应先于学术创新!”

记 者:赵老师,您多年来一直从事MBA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您认为大学文化需要着重哪些方面的建设?

赵文平:创新除了学科创新、知识创新之外,管理本身也是创新。一般地说,管理比学科本身还要重要,因为学科是在一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下发展起来的。如果体制有问题,学科就不可能很好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好了,学科建设自然就有人做。体制建设要给大家一种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大家愿意去做,并得到回报。和企业一样,企业要发展,管理首先要走到前面;我们国家经济改革也是一样,先有体制的改革,然后企业才走向市场。我从来都认为,管理人才在拥有权力和对学校的影响上,从来不次于学科专家的重要程度。在一个组织的发展中,重要的是管理层。

管理者与其他人相比,在一个组织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更多资源,掌握组织的发展方向,是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管理层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树立“平等”意识,把学校的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而不能以个人目标凌驾于组织目标之上。对管理者来讲,个人与组织在利益上是不可分割的。在更多的时候,组织的成长发展是体现管理者才能的最好平台。管理者定位、决策的出发点是学校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领导首先要认可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发展。管理者认可了,组织的其它成员也会认可。

管理本身是要花时间、费精力的,管理是有创新的。管理创新,比搞一项技术创新、写一篇文章、发明一样东西重要的多。管理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一个好的管理创新举措,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可以带来组织内部所有人积极性的迸发。

管理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难度非常大。任何一项新的管理创新,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原有利益关系,学校有不少好的改革措施为何难以彻底推行,根本原因在于触及到了旧的利益格局。但必须要走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这一步,这一步走不出去,其它改革永远无从进行。我个人历来都认为,管理创新应先于学术创新!

记 者:那您对学校管理有哪些建议?

赵文平:对学校发展来讲,管理者一定要有大局观,把握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就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内部扩张,学校内部纷纷成立多个学院,比如,华中工学院在几年的时间从单一学科成为综合性大学。那一阶段发展快的学院,现在基本上已经在竞争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了。二是并校。在今天来看,并校有很多负面因素,但是我也肯定,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一定从并校的学校里产生。因为它本身处在竞争的不平衡点,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低成本扩张收益。前两个阶段,应该说西电都错过了。第三个阶段,以张维迎在北大推行改革为标志,意味着学校竞争从外部扩张转化为强调内涵的发展。我们现在强调特色发展,实际上就是强调内涵式发展,实际上,这种竞争格局比前两个阶段还要严酷,还要难,它考量的是学校的综合水平,包括学科水平、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是学校层次的竞争,不是某个单一方面的竞争。

在人才建设方面,学校一定要两支队伍一起抓,而且要落在实处,不单是学术队伍。管理队伍的待遇、发展,一定要解决,他们对学校的影响,是带有全局性的。所以,我把管理创新提得很高,没有管理创新就没有其它创新,制度创新永远应走在前面。

“文化的塑造是一个精心培育的过程;大学中群体的心态、理念,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倡导,在西电工作的每个人天天都在倡导文化,学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西电文化的。”

记 者:在西电这样一所具有特色的大学,如何挖掘和培育我们独特的大学文化?

赵文平:西电文化在何处?一看体制与制度,二看理念。体制是整个学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理念是大学文化凝聚力的源泉,失去理念,组织就很松散,不知不觉就丧失了向心力。如果失去了师生对学校理念的认同,对学校的热爱也就没有了。

老校友谈到西电充满热情、感情奔放,这其实是“西电文化”的感召力,但这些文化因子有没有被我们挖掘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文化不管建立不建立,一定是存在的,它有其历史继承性,同时也具备时代性,需要教师、学生的认可,同时,通过宣传达成社会认可。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我们要倡导既具历史光荣传统的、又符合时代科技进步的这么一种文化。文化的大方向,就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是朝着这方面走的,中国高校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高校差距在哪?就是国际视野。在这个大方向上,学校管理层应当深入研究,再经过我们的诠释、演绎,成为广大师生能够接受的一种理念。

文化的塑造是一个精心培育的过程,不是空喊口号就能产生的。管理层一定要身体力行,在行动中体现出文化来。管理层的作为,就是文化的倡导方向,文化的倡导者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的所作所为,关心什么,不关心什么,与大学文化息息相关,你关注什么,大家就关注什么。大学中群体的心态、理念,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倡导,在西电工作的每个人天天都在倡导文化,学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西电文化的。

摘自《西电科大报》2010年1月2日总第403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大学之道>>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