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盛敏:生态园里的“小草”也得浇浇水
2015-05-13 10:46  

■ 记者 吴 华

“西电的教师和学生,在治学和求学的过程中,都能做到孜孜不倦地追求,并且拥有积极饱满的精神态度。”

记者:学校提出了要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您认为西电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盛敏:就我个人理解,“特色”是具有代表性的,体现自身与众不同的一种风格或形式,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因素形成的独特风范就是“特色”。

西电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我认为西电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其革命传统。第二个特色是,西电在学科建设上具有一定前瞻性,在电子信息学科方面,西电一直是国内的“排头兵”。

另外,有很多老师自迈进西电开始工作以来,就一直在为国防事业做贡献,就通信工程学院来说,从我当年留校任教起,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建设,到现在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很多老师都为部队做了大量科研性工作。通院的“军事通信学”这样的学科设置,也体现了国防需求,这是我理解的西电的第三个特色。

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西电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段宝岩校长曾在“人才强校”会议上强调,青年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西电很多老教师一直兢兢业业,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给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也都继承了老一辈教师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西电的学风尤为浓厚。在北校区,每天早晨我们都能看到校园里长凳上坐满了看书的学生,自习教室里也总是满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探索精神都比较强。可以说,西电的教师和学生,在治学和求学的过程中,都能做到孜孜不倦地追求,并且拥有积极饱满的精神态度。

“‘杰青’和‘长江学者’,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这个生态园内的大树,同时,我们要储备人才梯队,大学生态园里的小草也得浇浇水。”

记者:除了您刚才谈到的优势方面,您认为西电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盛敏:看一个大学的水平要看很多方面,代表性学科、大师、研究成果……当然,这些也还远远不够,西电要真正达到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多方面要努力。

首先,西电需要培养自己的大师。我认为,西电有大师,但大师数量还不够。作为一位学术大师,他要能从精神上启迪人,能用渊博的知识教诲人,能凭其学术激情震撼人,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人。西电需要多一些这样的大师,来感染整个教学和科研队伍,形成一流的学术氛围。

其次,应该加强团队建设。曾经有一个阶段,学校形成了一种“松耦合”的科研氛围,几个老师就能成立一个课题组,这不利于大成果的出现。近两年情况有好转,但要做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我们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拳头优势,凝聚众智做大事,打响西电的品牌。我们要凝练出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在国内成为一流的重点方向,集中突破。游勇散兵式的团队对学校的贡献不会大。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入一个“紧耦合”的团队,站在这样的平台上才能有更大发展。同时,也要给个人一定的自由度,研究过程中的每个想法都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考量和验证。

第三,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不能丢。学校这两年加大了高端人才的建设,拥有了自己的“杰青”和“长江学者”,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这个生态园内的大树,同时,我们要储备人才梯队,大学生态园里的小草也得浇浇水。对引进的青年博士,如果我们只给他一张桌子,让他在脱离团队的情况下独自发展,由于不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也没有一个好的平台,他要进一步发展就很困难。但是,这些青年教师是我们的后备储蓄力量,他们的活力和朝气对学校非常重要。我认为,学校应该采取措施,保证让青年教师来校后就能进入一个团队,有个好的平台,不能让他们成为游离的电子,如果这种游离电子多了,我们后备储蓄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又如何从里面选拔优秀的人才呢?

“一方面我们要把大量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其人文修养,这是一个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西电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盛敏:首先,我很认可西电校园的学术氛围,学生学习劲头足,专业讨论频繁,有不少学生自己成立的学术组织,也经常有国际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来作报告,学生还有出国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技术和新的想法,能学到如何做科研、如何做学问方面的知识,我认为学术氛围比较浓厚。

但是,西电是一个理工科非常鲜明的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工程能力强,相对而言人文素质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我们要把大量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其人文修养,这是一个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的问题。我认为学校确实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但是,学生的人文修养与其从小的生活背景、家庭教育等有很大关系,不能完全指望这四年的在校生活就使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学校主要是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优势展现自我的平台。应该说,目前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逐渐提高,如,我的学生里有奥运志愿者、西北五省英语竞赛第一名,等等。

西电的老师中追求专业素养的多一些,希望老师们也能够进一步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老师能树立好的榜样,学生耳濡目染,人文氛围自然也会增强。

“在新生入校时就向其介绍学校历史、传统、特色……,采取集中培训、贯穿平时等方式,从了解到渗透,使学生爱西电,对学校充满感情。”

记者:您认为在学校层面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盛敏:学校应当提供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表达观点的渠道。另外,学校不一定只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还应当邀请一些艺术家、作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其他领域的大师和知名人士来校作报告和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启发其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成熟。

说到西电的文化,我觉得应该是多年来能代代传承下去,能激励学生成长,陶冶学生情操,并能改造他们的东西。现在很多大公司,例如华为,在新员工刚刚报到时就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并且培养了一套公司独有的做事风格,我认为西电也应当加强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宣传。

记者:有一些人认为西电缺乏文化,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盛敏:我认为,之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西电缺乏文化,是因为很少有人给他们作这方面的宣传,让其了解学校是如何从瑞金起步,在西部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一步步成长、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学校自己的特点,形成优良的学风等等,学生对这些根本不了解,他们从何而来自豪感呢?我们不妨考虑在新生入校时就向其介绍学校历史、传统、特色……,采取集中培训、贯穿平时等方式,从了解到渗透,使学生爱西电,对学校充满感情,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甚至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这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要主动去了解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记者:您作为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对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盛敏:这几年,学校的管理工作在“以人为本”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是我们学校对管理部门的定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管理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与教师之间应当相互理解和体谅,有些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固定的程序,有时并非管理部门人员不愿为教师做某些事,而是由于行政工作在流程上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教师要主动去了解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摘自《西电科大报》2009年10月10日总第397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大学之道>>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