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第三个百公里
2015-06-26 15:03  

韩杨海龙

2011年的百公里已经是人生第三次百公里了,回首自己之前的两次百公里,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

第一次百公里是2009321日,一个人走,下午的1655分就走完了。路上不断的和周围的人聊天,走到早上8点,还感觉没有任何感觉,体力充沛,穿着班服,傻乎乎的说一定要走完百公里,就是爬也要爬完。当然从走完的那个时候,自己开始和蓝信封有了交集,户外开始一步一步占据我人生的很大比例。

第二次百公里是2010322日和小青一起走的,一路上很欢快,沉浸在两个人世界里,忘掉了班级,忘掉了蓝信封。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两个人没能走下去,在70公里处放弃了。而从那个时候开始,蓝信封和我是交集最大的时候。

第三次百公里是2011319日。这次百公里前70公里是和团队一起走的,然后看到一个上山小路,便和小南一起跑了上去,结果在山上转了5个小时,最后恰好碰到户外登山队老狼被带了出来。在走到公交车站,做了去大鹏的车,然后继续利用最后的一些时间走到终点,最后的四五公里。所以,路程是够了,而且还难度更大,只是没有按照组织方规定的路线走。

由于这次是第三次去百公里,看到新队员那种亢奋,回忆起和自己的第一次百公里状态很像,心里平静很多。回头将这三次的百公里连起来看,似乎能看到一些东西,很多的选择在那个时候看,似乎是一种巧合,但许多巧合放在一起就是一种寓意或者说是一种映射了!没有想多,只是觉得挺好玩的,挺巧的!

第一次百公里正好像是我的大一生活,和百公里一样,是一个人在过的。从班长,到辩论队一直感觉是一个人,但就像在走百公里前给自己说的话,爬也要爬完。在使尽全力去做事情的时候,发现事情不一定会朝着你的方向去发展。想想原来需要一个团队。一个人的百公里一点都谈不上专业,第一次户外的菜驴,第一次当班长,除了激情,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在这种并不是最省力的方式中,领略到了途中风景,很好的克服了孤独。伴随着大一的结束,伴随着百公里的结束,开始和蓝信封有了更深的接触,自己的生活里也开始有蓝信封了……

第二次百公里正好像我大二的生活,两个人的百公里,忽略了班级的47人,忽略了蓝信封的队伍。而我的大二呢,上学期是我和班委的两人世界,下学期是和蓝信封的两人世界。至于学习,朋友,爱情等都基本上忽略。而最后70公里的放弃也正好和我对班委努力两年但最终失败而告终。很多东西在初期看似一定会怎么样,但是后期未必……

第三次百公里就更像大三的生活了,前70公里是一群人的百公里。大三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尽我所能,去带好第七梯队,对于蓝信封的项目做大和带出一个好团队对我来讲,最有意义的应该是后者。但是只看结果的话,似乎我只做到了前者,而且仅仅是只做到了。那么后者做到了吗?从结果来看,是没有的。那么怎么样评判带出一个好的团队了?很难评价的,没有标准的!不好的东西总是会被放大,好的东西是不会被很明显的发现的,直到一天,再次经历了其他团队,一对比,才发现之前已经被影响了。那时候,至于是谁,都不重要了!很多时候,在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蓝信封呆的这一段时间内,自己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放在百公里就是问,是走完了,还是没走完!我突然发现答案很难回答,蓝信封的第七梯队是目前我见过最给力的一个团队,从大一的班委,到辩论队,到大二另组的班委团队(自己组建的),到蓝信封第五梯队,无论是东校还是到南校。当然这个也只是自己的感受,并不一定也并不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为什么说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因为大家给我的反馈让我觉得,他们还不是很满意,周围的人不是很满意。我承认我的方式或许很多时候就想百公里上了那个捷径一样,会在山里绕好久,走得并不是达到,甚至最后会绕道之前的一个点,很多没有走那个小路的团队很快已经达到后面的那个点了,但是我深信,南北第七梯队经历了很多东西其他第七梯队没有经历过的。就好像这次百公里,你说我走完了,还是没走完呢?走完了吧,我两个章没有盖,你说没走完吧,我走得路程,时间都差不多,还爬了5个小时的山路,感觉很多其他走百公里没有的感觉。所以到底这次算不算走完了呢?

PS:记录一些路途中的小事情吧,让以后再看这篇文章,像是一篇记录百公里的。我比较喜欢流水账。这次的百公里又是和以往一样,没有凡士林,没有胶布,背包背了太多东西,压力很大。带了两双鞋子。在走青石板路的时候突然想上厕所,所以借了淫姐的纸开始飞速跑,不开灯,青石板,地滑,脚痛,一切都是浮云了,就想找个地方解决下。但仍没有找到……,最后在一间小房子后面的树林里解决了,痛苦。但随后开始继续走路,发现脚又开始好疼了。在走路徒步的时候,会有几个临界点,突破了,熬一熬,就会达到一个很爽的地方。我的临界点分别在仙湖植物园,盐田检查站,和溪涌驿站。熬一下,只后回头再看,发现都是值的!团队一起走,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可以走得很快,这个是在50公里徒步时候发现的,百公里得到印证。很多时候,一个人走可能都会放弃,但是如果团队没有人喊出第一句放弃,那是没有放弃的。这所谓破窗效应吧!

百公里的日志就这样吧,本来画了个思维导图来写这篇文章,但是写着写着就抛开思维导图了,有时候发现那个还是会限制思维。洗洗睡吧!其实对于蓝信封,对于第七梯队,对于第五梯队,对于第三,第二梯队都有些话想说的,放在后面的日志说吧!

在蓝信封要走三次百公里,这三次是一定要走的,但是走完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走了,下一次可能还会去,但是不会再和这三次中的任何一次一样了。嗯,就这样吧,安!

(注:本文图片为编者添加)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西电记忆>>西电人的故事>>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